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宋朝击鼓退金兵的女子是谁,“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本文目录索引

1,“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韩世忠带领夫人梁红玉到金山察看地形,寻找埋伏的地点。韩世忠望着白茫茫的江面说:“夫人,你看江面如此宽阔,敌众我寡,据首不易,不如把人马撤到下江,等待增援的将士到了后再战。”梁红玉指着西面的鲇鱼套说:“将军,你看这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如果我们先把伏兵藏在鲇鱼套的芦荡里,然后把金兵蒙骗进来,打他个措手不及,定可大获全胜。” 韩世忠听了后,连声喊妙计,说:“好,那我前去诱敌!” “那我就在这山顶上给将军击鼓助威!”两人定下计策以后,早有探子来报:“金兀术带兵来了。”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一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来了黑压压一片船只。那是金兀术率领的500多艘战船。他们耀武扬威,横冲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驶了过来。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击起战鼓。 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 二通战鼓,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荡。金兀术以为他们与以前遇到的宋军一样,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 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战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脱掉伪装,嗖地飞向敌军。守军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个个惯熟水性,梁红玉平时又十分注重操练他们,现在个个以一当十,派上了大用场。他们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炮、火箭猛击金兵。江面上烟雾腾腾,杀声冲天。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来又从未遇到过这样猛烈的打击,早已死伤过半,溃不成军。金兀术急令回撤,一直逃到现在句容附近的黄天荡。 韩世忠指挥宋军乘胜追击,把金兵包围在长江南侧的黄天荡里,使其进退无路。这一围就是48天。金兀术急于逃跑,便在阵前哀求韩世忠“成全”,愿以掠得的全部财宝,求他让出道路。韩世忠义正辞严地提出:“还我两宫,复我疆土,方可饶你性命!”无奈之下,金兀术派出大批探子向老百姓问路,觅及黄天荡西端有一条原来通江的河道,由于这条河道的淤这塞才使得黄天荡成为死荡,于是急令士兵星夜凿渠,挖通老鹳河(即今天句容市的大道河、便民河)进入长江,往南京方面逃走。 逃到南京后,金兵惊魂未定,又遇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打击。金兵不敢停留,带着残兵败将绕道逃到了瓜洲。在瓜洲,金兀术(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在龟山寺。这一战役,韩世忠以8000水军,打得号称10万的金兵丢盔弃甲,元气大伤。从此后,金兵再也没敢侵犯江南,为南宋王朝的建立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2,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历史人物

梁红玉,韩世忠之妻,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个习武世家,原是淮安北辰坊人,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由于受到频繁的战乱影响,她流离到了润州为妓。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只要挽起强弓则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后来,她被韩世忠救出苦海,为报其恩便以身相许。  梁红玉虽是风尘女子,但却具有一身的雄才武略。她协助丈夫打败入侵的金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被宋高宗封为安国夫人,婚后曾有一子。虽然那个时代距现在已有近千年,但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将宋军兵分两路,中间的军队击鼓摇旗,对金军进行包围截杀,最终奇迹般地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神话,大败金军,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晚年与其夫韩世忠归隐杭州西湖,过上了清静悠闲的生活。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3,梁红玉灌河击鼓退金兵的典故谁知道?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和梁红玉奉命镇守京口,与前来侵犯的金兵在黄天荡形成对歭局面。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如果硬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认真分析了黄天荡的地形后,梁红玉心生一计,她让丈夫韩世忠率领小部分宋兵以舰引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起来,并采取以鼓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焚烧敌船的作战计划,由梁红玉坐阵统一指挥。不可一世的金兵果然中计,两军开战,金兵被韩世忠引入了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又以灯为引,指挥宋军乘胜追击,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4,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故事

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 在1130年的时候,金兀术率领着十万名金兵,乘坐着几百艘战船准备攻打镇江,南宋时期的名将韩世忠当时在镇江驻防,于是带领着八千名水师准备阻拦金兵。 梁红玉和韩世忠商量了准备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敌人引进黄天荡然后把他们包围歼灭的对策,为了提高士兵们的士气。 梁红玉站在金山的妙高台上面为士兵们击鼓振威,使得韩世忠大获全胜,金兀术损失惨重,向北面逃去。 扩展资料: 建炎四年,金人再度南侵。当时的金人有十万大军,而韩世忠的部队近有八千人,相差非常悬殊。一旦开战宋军取胜的把握实在不大。 晚上,韩世忠苦思行兵布阵之法,梁红玉见后做出了至关重要的提议:敌多我少,如果双方直接交战,我方实难取胜,所以此战只能智取不宜力敌。 不如我军兵分两路,利用埋伏四面截杀敌人。由我带领其中一队,用火箭攻打敌人,不让他们前进。那么他们一定会改变策略从两边攻击,此时你就带人去追杀。 到时我在船楼上面击鼓挥旗,你看我手中军的旗号行事。我若将旗挥向西边,你就向西杀去,我若将旗挥向东边,你就向东杀去,定会杀得金军措手不及。 第二天,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亲自指挥战斗。只见她手握鼓槌满脸镇定,两边站着几十名手持强弩、精神抖擞的士兵,还有一人掌定令旗。 金兀术领兵杀来,见中军楼船上站着一位女将,不禁产生了轻蔑之心,以为大宋已无能用之人。正在暗自得意之时,他突然间听见一声炮响,紧接着箭如雨下,灰瓶碎石全都抛向金船。 金兀术慌忙下令转舵,率领大军往东面突走,梁红玉就命令号旗东指,并亲自擂响战鼓,使军队士气倍增。金军从东面突围不成,又转向了西面。 梁红玉又让令旗指向西,韩世忠带队在西面截住金军,打得金军个个昏头转向,心胆俱寒,最后溃不成军地大败而去。 这场由梁红玉领导指挥的战役, 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绩辉煌的大胜仗。但是天妒英才,就是这样一位抗金女英雄,却不幸英年早逝,在一次战争中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最后落马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红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金山寺(梁红玉擂鼓战金山)

5,梁红玉的故事还有其他女英雄的故事。

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花木兰

花木兰,隋代人,据考证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应当归功于《木兰辞》这篇长篇叙事诗。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畲太君(畲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6,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其中的战鼓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战鼓可以当做是用来告诉士兵冲锋陷阵的信号,也可以振奋军心,调整士气,而且还能配合战鼓用来排兵布阵。 在古代信息传递的很慢,没有很高的技术来设计统一指挥军队的装备,就只能依靠几面旗帜来指挥士兵,而战鼓就像是冲锋号一样,每当响起,就是告诉士兵们要向前冲,开始与敌人厮杀。所以还有一条军规,听到鼓声没有前进的士兵,将被视为逃兵,就地斩杀,可见战鼓在军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吾盈,故克之。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战鼓的作用,它可以调整士气,振奋军心,震慑敌人,士气很重要,就像那句俗语“不争馒头争口气”,气势上绝对不能输,所以作战敲鼓很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变化中,鼓声又可以用来排兵布阵,根据不同的鼓点,不同的节奏,让军队接受不同的指令,才出不同的步伐,从而可以衍生成一个兵阵,并听从鼓声不断变化,达到杀敌的目的,一般敲鼓的人,就是指挥官。在杨门女将中,我们就能看到杨八妹破辽军的兵阵,其中辽军的兵阵就是随着鼓声而不断变化的。 现在的鼓就已经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乐器供大家欣赏,虽然它的形态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所代表的意义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见社会的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

7,妓女出身最后竟然成为了将军,梁红玉的励志人生究竟是怎样的?

梁红玉,其实她的真名不详,为了后人叙述描写她时,能够更加方便指代,所以称其红玉。 虽然梁红玉从小出生卑微,但是她的爷爷与父亲都是武将,所以梁红玉也习得了一身好本领,箭无虚发。 只可惜时运不济,他的父亲和爷爷在与南方起义军对战的一场战斗中,因判断失误而导致消极怠战,最后竟被朝廷判为杀头之罪,而梁红玉也被牵连,被罚做了一名营妓。 虽然是一名营妓,但是她拥有的一身本领却让那些将士只能远远的看着。直到有一天,梁红玉遇见了韩世忠,在两人的聊天过程中,都互相增加了好感。 而在了解到为自己祖孙三代报仇的就是眼前的韩世忠时,梁红玉对他的好感更深。由于被梁红玉飒爽的英姿吸引,韩世忠不久也将她纳为了妾。 两人从此开始一起征战沙场,直到梁红玉怀孕回京养胎。 孩子落地后,正巧遇上了禁卫军首领苗傅伙同大臣刘正彦发动叛乱,将梁红玉抓作了人质,以此来达到控制韩世忠的目的。 后来为了拉拢韩世忠这位大将,苗傅听从宰相朱胜非的主意,放梁红玉去劝说韩世忠。 不曾想这却给了她一个天大机会,梁红玉带着密旨和儿子与韩世忠会面后,回京平定了叛乱。于是,梁红玉被封为了安国夫人。 之后梁红玉还经常随夫出征,在丈夫骄傲自满时直言规劝,后来也成为一则佳话。 而至于梁红玉的死亡原因,据历史记载,她是战死的,死后还被金人曝尸三日才被送还。 一代女将,虽有坎坷,但她仍然活得辉煌!

8,中国古代十大名妓

(一)苏小小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二)薛涛

  薛涛
  大唐三百诗三百,不长传奇,唯一的一朵叫薛涛。
  在唐朝,歌舞坊很多。一个弱女子,歌舞坊的日子是不是一种煎熬,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歌儿就在耳边温柔地飘。
  在唐朝,女道士很多。没有作过道士,那女子一定很没面子。是因为这个,你才做了道士?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贵妃开先例,时人争仿效;时髦且走红,似花枝头俏。
  在唐朝,诗人就更多。你的诗人价格也一定不会太高,就像今天,依然有人在说,你的诗好的不多,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少。我不想争辩,不管怎么说,能流传就好。
  薛涛啊,而今诗歌做了弃妇,一个小诗人突然想与你唠叨。作为同道,他不想做田洙,但知道有你秉烛夜谈,那日子一定不叫日子,叫快乐萦绕。

  (三)李师师

  诗曰: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说的正是李师师的美貌。
  在《水浒》里头,宋江为了招安大计,竟去求李师师,代为引见给当朝皇上徽宋,从而让李师师和梁山泊上百条好汉一样名声大噪。甚至于,老百姓们知道李师师而不知有萧让、乐和这些没有象李逵那样更易出名地专攻打杀却比李师师更精于弹唱雕刻书法等艺术细活的好汉们。
  上述也许只是评书艺人为了吸引观众而编造的素材,但李师师迷倒了宋徽宗却是真的。本来就笃信道教且痴于书画而没有好好做皇帝的徽宋就又多了一项业余爱好——逛窑子(当然是微服私逛了),终至北宋灭亡。
  据说,李师师还迷倒了朝中宠臣、宋词好手——周邦彦,以至于徽宗醋意大发,硬是将周好手外贬了事。
  另外,还有传闻,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李师师有过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的义举。如此,将她排在第四位,就更没人有意见了吧?

  (四)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祖父与父亲皆武将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为官妓。与韩世忠识,相惜,婚之。宋金交战,梁红玉亲自参与并献计,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困金兀术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试问这样一位不输须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第一的名头,舍她其谁?

  (五)陈圆圆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倾倒了将她排在名妓第二位的我。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克西安、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可谓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柳如是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斗争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死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七)董小婉

  较之上面两位,董小婉的名气似乎还要大些。作为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或《七剑下天山》中冒浣莲她妈,这点滴之无丝毫炫耀之处的“资本”倒是可是忽略不计了。作为清朝四大疑案之首的“顺治出家”的第一号女主角,传闻(真实性未必逊于正史)董小宛为冒辟疆小妾,被洪承畴献给顺治为妃。后董小宛被皇太后赐死,顺治转而消极厌世,竟去五台山出家为僧。如果是这样,即顺治继续在位的话,那么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且十分儿女情长的他会象他的儿子玄烨那样果断作出裁撤三藩、会收台湾后听施琅苦劝力排众议而坚定不放弃台湾、会对沙俄、回疆、准噶尔采取强硬措施而维护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并保持其稳定昌盛吗?我看未必。所以,换个角度并大而言之,董小婉改变了历史。当然,如果有异议者,偏要认为头天上早朝时神态还正常身体还健康第二天早上宫中养心殿却突然传出其死讯直到下葬群臣都没有见过其遗体的顺治是死了而不是出家且与董小婉没关系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不管如何,董小婉却真的是借此而更加有名了

  (八)李香君

  李香君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绰号“香扇坠”,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顾横波、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柳如是、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传剧《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赢了最高声誉。
  她忠于爱情,矢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足以令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由此改写!

  (九)赛金花

  赛金花的魅力在于:当与赛金花同时代的慈禧高坐庙堂让她的大臣们白天跪倒她的三寸小脚跟前时,赛金花却接着侧卧暖床让这帮人晚上继续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连李鸿章这个国家“上梁”都难以幸免,其它那些衙门里的“下梁”们就可想而知了。什么封疆大史德晓峰对赛金花是一见“重”情,什么户部尚书立山以千两纹银买与赛金花“来日方长”等等。然而,赛金花最重要的一位情人却是与她的首任丈夫兼状元公洪钧出使欧洲四国的时候认识的德国驻俄陆军中尉瓦德西。若干年后,时任联军司令的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时,赛金花以旧情人的身份力促瓦德西整饬纪律,制止士兵淫乱抢掠,大量保全北京城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并使北京城的治安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以致于有诗云:“九城芳誉腾人口,万民争传赛金花。” 另外,赛金花对当时和议的达成,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城一事出力尤多。以致于成了:朝局之转变,民生之利钝,不在衮衮诸公之手,而系在一妓女手中。真是千古之未有、世界之奇谈。赛金花一生中嫁过三人:先嫁同冶年间状元公洪钧,后嫁沪宁铁路总稽查曹瑞忠,最后嫁的是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灵。魏斯灵死后,为魏家所逐,闭门寡居,凄苦度日十五年余。死后,家乡人集资了其后事。这真是:"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如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赛金花详细事迹也可参见《孽海花》、《彩云曲》等书

  (十)小凤仙

  小凤仙生于贫苦家庭,根红苗正,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有天生的阶级仇、民族恨,为了实现山青青,水碧碧崇高的革命理想,忍辱负重,投身于妓女行业,为什么,一辈子,在乡下当农妇,能干出一番革命事业吗?不能!周恩来、邓小平此时在国外寻求革命真理,老毛也走出了韶山冲,到北京大学,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奋不顾身在杨校长之女儿身上撒播革命火种。小凤仙此时也随革命滚滚洪流,来到了北京,在作为红灯区的八大胡同陕西巷“云吉班”妓院挂牌上岗。八大胡同在当时可谓誉满京华,尽管是红灯区,但政府高官云集,妓女跟高官,而且是现任的高官关系十分密切。洪宪帝制时,“娼妓请愿团”与“六君子请愿团”赫然同列,便是例证。这下知道了吧,小凤仙为什么要进京当妓女,是因为一辈子在家当农村妇女,是见不到的什么大人物的,只有在做了妓女之后才能见到,小凤仙在挂牌上岗后,就见到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这下好了,人生难得一知已,千古知音最难觅,弹琴吹箫,小凤仙欣喜若狂找到真正的革命对象了。蔡锷战后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小凤仙静坐船头,愤拨瑶琴,思念知音。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我愿作长风绕战旗”。小凤仙如泣如诉如悲啼,投湖自尽

9,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到底是哪几个呀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可以确定为:

一、苏小小:倾城名花、薄命红颜、钱塘名妓
二、薛涛:蕙心兰质、旖旎才情、巴蜀女诗人
三、李师师:才貌双全、传奇一生、迷倒徽宗、北宋名妓
四、梁红玉:击鼓抗金、以武闻世、中国第一武妓
五、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得娥眉匹马还
六、柳如是:才情斗八高、胆识过须眉、秦淮八艳之首
七、董小宛:空谷幽兰、艳冠群芳、传奇才女
八、李香君:乱世名姬、柔肠侠骨、桃化扇传奇
九、赛金花:倾倒西东方的清末名妓
十、小凤仙:不信美人终薄命、自古侠女出英雄、民国侠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