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怎么查询,信息检索的一般步骤及其要点
本文目录索引
- 1,信息检索的一般步骤及其要点
- 2,论述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
- 3,信息检索的步骤分类怎么写
- 4,文献信息检索的特点与常用检索途径有哪些
- 5,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有哪些?
- 6,信息检索的途径有哪些
- 7,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哪些
1,信息检索的一般步骤及其要点
信息检索的步骤
一、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课题的主题内容、研究要点、学科范围、语种范围、时间范围、文献类型等
二、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确定检索途径
1、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方法:
(1)在信息检索系统齐全的情况下,首先使用信息检索工具指南来指导选择;
(2)在没有信息检索工具指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浏览图书馆、信息所的信息检索工具室所陈列的信息检索工具的方式进行选择;
(3)从所熟悉的信息检索工具中选择;
(4)主动向工作人员请教;
(5)通过网络在线帮助选择。
2、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原则:
(1)收录的文献信息需含盖检索课题的主题内容;
(2)就近原则,方便查阅;
(3)尽可能质量较高、收录文献信息量大、报道及时、索引齐全、使用方便;
(4)记录来源,文献类型,文种尽量满足检索课题的要求;
(5)数据库是否有对应的印刷型版本;
(6)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信息检索系统;
(7)根据对检索信息熟悉的程度选择;
(8)选择查出的信息相关度高的网络搜索引擎。
三、选择检索词
确定检索词的基本方法:选择规范化的检索词;使用各学科在国际上通用的、国外文献中出现过的术语作检索词;找出课题涉及的隐性主题概念作检索词;选择课题核心概念作检索词;注意检索词的缩写词、词形变化以及英美的不同拼法;联机方式确定检索词。
四、制定检索策略,查阅检索工具
1、制定检索策略的前提条件是要了解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性能,基础是要明确检索课题的内容要求和检索目的,关键是要正确选择检索词和合理使用逻辑组配。
2、产生误检的原因可能有:一词多义的检索词的使用;检索词与英美人的姓名、地址名称、期刊名称相同;不严格的位置算符的运用;检索式中没有使用逻辑非运算;截词运算不恰当;组号前忘记输入指令“s”;逻辑运算符号前后未空格;括号使用不正确;从错误的组号中打印检索结果;检索式中检索概念太少。
3、产生漏检的原因或检索结果为零的原因可能有:没有使用足够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或隐含概念;位置算符用得过严、过多;逻辑“与”用得太多;后缀代码限制得太严;检索工具选择不恰当;截词运算不恰当;单词拼写错误、文档号错误、组号错误、括号不匹配等。
4、提高查准率的方法有:使用下位概念检索;将检索词的检索范围限在篇名、叙词和文摘字段;使用逻辑“与”或逻辑“非”;运用限制选择功能;进行进阶检或高级检索。
5、提高查全率的方法有:选择全字段中检索;减少对文献外表特征的限定;使用逻辑“或”;利用截词检索;使用检索词的上位概念进行检索;把(W)算符改成(1N),(2N);进入更合适的数据库查找。
五、处理检索结果
将所获得的检索结果加以系统整理,筛选出符合课题要求的相关文献信息,选择检索结果的著录格式,辨认文献类型、文种、著者、篇名、内容、出处等项记录内容,输出检索结果。
六、原始文献的获取
1、利用二次文献检索工具获取原始文献
2、利用馆藏目录和联合目录获取原始文献
3、利用文献出版发行机构获取原始文献
4、利用文献著者获取原始文献
5、利用网络获取原始文献
2,论述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
这位同学啊,书上都有啊!看书完全可以知道的
进行信息检索,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下基本程序:分析检索课题,选择检索系统及数据库,确定检索词,构建检索提问式,上机检索并调整检索策略,输出检索结果。
1、分析检索课题
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文献信息的用户,一般分为直接用户和间接用户两种类型。直接用户是指最终使用获得的信息进行工作的用户(如,科研人员,管理者,决策者等);间接用户是指专门从事计算机检索服务的检索人员。检索人员在接到用户的检索课题时应首先分析研究课题,全面了解课题的内容以及用户对检索的各种要求,从而有助于正确选择检索系统及数据库,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等。分析检索课题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弄清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和意图。
(2)分析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主题要求。
(3)课题所需信息的内容及其特征。
(4)课题所需信息的类型,包括文献类型、出版类型、年代范围、语种、著者、机构等。
(5)课题对查新、查准、查全的指标要求。
2、选择检索系统和数据库
在全面分析检索课题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得到的信息类型、时间范围、课题检索经费支持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正确选择数据库,是保证检索成功的基础。选择数据库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数据库收录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范围;
(2)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类型、数量、时间范围以及更新周期;
(3)数据库所提供的检索途径、检索功能和服务方式。
3、确定检索词
检索词是表达文献信息需求的基本元素,也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进行匹配的基本单元。检索词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检索结果。在全面了解检索课题的相关问题后,提炼主要概念与隐含概念,排除次要概念,以便确定检索词。检索词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先选用主题词。当所选的数据库具有规范化词表时,应优先选用该数据库词表中与检索课题相关的规范化主题词,从而可获得最佳的检索效果。
(2)选用数据库规定的代码。许多数据库的文档中使用各种代码来表示各种主题范畴,有很高的匹配性。例如,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中的分类代码,化学文摘数据库中的化学物质登记号。
(3)选用常用的专业术语。在数据库没有专用的词表或词表中没有可选的词时,可以从一些已有的相关专业文献中选择常用的专业术语作为检索词。
(4)选用同义词与相关词。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缩写词、词形变化等应尽量选全,以提高查全率。
4、构建检索提问式
检索提问式是计算机信息检索中用来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逻辑表达式,由检索词和各种布尔逻辑算符、位置算符、截词符以及系统规定的其他组配连接符号组成。检索提问式构建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构建检索提问式时,应正确运用逻辑组配运算符:
(1)使用逻辑“与”算符可以缩小命中范围,起到缩检的作用,得到的检索结果专指性强,查准率也就高。
(2)使用逻辑“或”算符可以扩大命中范围,得到更多的检索结果,起到扩检的作用,查全率也就高。
(3)使用“非”算符可以缩小命中范围,得到更切题的检索效果,也可以提高查准率,但是使用时要慎重,以免把一些相关信息漏掉。另外,在构建检索提问式时,还要注意位置算符、截词符等的使用方法,及各个检索项的限定要求及输入次序等。
5、上机检索并调整检索策略
构建完检索提问式后,就可以上机检索了。检索时,应及时分析检索结果是否与检索要求一致,根据检索结果对检索提问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直至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1)检索结果信息量过多
产生检索结果信息量过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主题词本身的多义性导致误检;二是对所选的检索词的截词截得太短。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查准率。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如下:
①减少同义词与同族相关词;
②增加限制概念,采用逻辑“与”连接检索词;
③使用字段限定,将检索词限定在某个或某些字段范围;
④使用逻辑”非”算符,排除无关概念;
⑤调整位置算符,由松变严,(F) (W)。
(2)检索结果信息量过少
造成检索结果信息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选用了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某些产品的俗称,商品名称作为检索词;其二,同义词、相关词、近义词没有运用全;其三,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没有完整运用。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查全率。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如下:
①选全同义词与相关词并用逻辑”或”将它们连接起来,增加网罗度;
②减少逻辑“与”的运算,丢掉一些次要的或者太专指的概念;
③去除某些字段限制;
④调整位置算符,由严变松,(W) (F)。
6、输出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系统提供的检索结果输出格式,选择需要的记录以及相应的字段(全部字段或部分字段),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屏幕上、存储到磁盘或直接打印输出,网络数据库检索系统还提供电子邮件发送,至此,完成整个检索过程。
3,信息检索的步骤分类怎么写
1、分析课题:明确文献检索的目的;明确课题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明确有哪些主观概念;各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 2、选择检索系统:专业性,即选择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工具,特别注意跨学科领域内容;权威性,尽量选择该学科的权威性检索工具;了解检索工具收录的范围,包括时间跨度、地理范围、文献语种、类型、揭示深度等。 3、提炼检索词:准确、专业,不要将一些意义广泛的词作为检索词,如研究等。 4、构造检索式:检索式是检索策略的逻辑表达式,是用来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由基于检索概念产生的检索词和各种组配算符构成。 5、文献检索及检索式的调整。 6、检索结果的处理:检索结果的处理包括文献信息的选择、下载、存盘以及文献的阅读与引用。 扩展资料: 由信息检索原理可知,信息的存储是实现信息检索的基础。这里要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原始文档数据,还包括图片、视频和音频等,首先要将这些原始信息进行计算机语言的转换,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否则无法进行机器识别。 待用户根据意图输入查询请求后,检索系统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在数据库中搜索与查询相关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匹配机制计算出信息的相似度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信息转换输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信息检索
4,文献信息检索的特点与常用检索途径有哪些
文献检索含义(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文献检索步骤:文献检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逐步掌握文献检索的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一般来说,文献检索可分为以下步骤:
(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
(1)、直接法
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逐渐向近期查找.
(2)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3)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2)、追溯法
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循环法
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5,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有哪些?
信息检索方法包括:普通法、追溯法和分段法。 1、普通法是利用书目、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资料查找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性质、特点和查找过程,从不同角度查找。普通法又可分为顺检法和倒检法。 2、追溯法是利用已有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不断追踪查找的方法,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全时,此法可获得针对性很强的资料,查准率较高,查全率较差。 3、分段法是追溯法和普通法的综合,它将两种方法分期、分段交替使用,直至查到所需资料为止。 扩展资料 检索原因 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一个年轻大学生名叫约瀚·菲利普,在图书馆里借阅有关公开资料,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画出一张制造原子弹的设计图。 他设计的原子弹,体积小(棒球大小)、重量轻(7.5公斤)、威力大(相当广岛原子弹3/4的威力),造价低(当时仅需两千美元),致使一些国家(法国、巴基斯坦等)纷纷致函美国大使馆,争相购买他的设计拷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核专家泰勒收到一份题为《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他被报告精湛的技术设计所吸引,惊叹地说:“至今我看到的报告中,它是最详细、最全面的一份。” 但使他更为惊异的是,这份报告竟出于哈佛大学经济专业的青年学生之手,而这个四百多页的技术报告的全部信息来源又都是从图书馆那些极为平常的、完全公开的图书资料中所获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检索
6,信息检索的途径有哪些
信息检索方法包括:普通法、追溯法和分段法。 1、普通法 是利用书目、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资料查找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性质、特点和查找过程,从不同角度查找。普通法又可分为顺检法和倒检法。 2、追溯法 是利用已有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不断追踪查找的方法,在没有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全时,此法可获得针对性很强的资料,查准率较高,查全率较差。 3、分段法 是追溯法和普通法的综合,它将两种方法分期、分段交替使用,直至查到所需资料为止。 扩展资料 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成已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信息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
7,文献检索的方法有哪些
文献检索的方法:直接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1、直接法 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 3、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4、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5、追溯法 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6、循环法 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扩展资料一、文献检索系统功能 1、报道文献信息 检索系统具有对文献信息予以揭示、反映、报道的功能。信息用户只有通过利用文献检索系统,才能对大量产生并随时更新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和系统的掌握。 2、存储文献信息 通过对大量分散而无序的原始文献进行了有目的的存储,并按照一定特征及规则组织,形成了包容各个年代、各种载体、各个学科门类的文献检索系统。 3、检索文献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报道和存储,把大量信息按外表特征与内容特征集中排序,实现方便、高效的信息检索,它是文献检索系统的最突出的功能。 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数据库、数据通讯等设施组成。根据其内容的不同,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计算机光盘检索系统 光盘检索系统是以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为数据库的存储介质,利用计算机和光盘驱动器进行读取和检索光盘上的数据信息。它只能满足较小范围的特定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 ②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 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是由大型计算机联网系统、数据库、检索终端及通讯设备组成的信息检索系统。它能满足较大范围的特定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 ③计算机网络检索系统 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包括局域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如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广域网络Internet信息检索系统。尤其是后者,可以支持因特网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 2、按揭示信息内容的程度划分其可为书目、题录、文摘、全文数据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检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检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