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文白是国民党那位将军,国民党的一个将领 字文白 他是谁?

本文目录索引

1,国民党的一个将领 字文白 他是谁?

张治中,字文白。 人物平生: 1、张治中生于1890年10月27日,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2、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3、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4、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5、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6、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他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7、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张治中回忆录》等。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是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当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 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总是在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治中

国民党的一个将领 字文白 他是谁?

2,军事将领国民党在重庆的国共谈判代表文白结果何去何从?想知道?

张治中(1890.10.27—1969.4.6),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著名爱国将领,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民革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但是在1938年11月12日著名的长沙大火中不无关系,这场大火一直延烧了五天五夜,30000多人在大火中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5.6万余栋,经济损失约10亿元。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5年8月27日,作为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为《重庆谈判纪要》的签署作出了贡献。1949年4月,张作为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率国民政府代表团赴北京与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谈判。6月,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投向人民阵营。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

相关链接:张治中的女儿
张素我(1915.04~2011.12.02),女,安徽巢县人,民主党派知名人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顾问,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长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民革中央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起任民革中央顾问。全国政协第五、九届委员,第六、七、八届常委,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

3,求二战著名战役大全,按时间顺序。

二战十大著名战役的开始与结束时间
波兰闪击战——1939年9月1日始,1939年10月终
敦刻尔克战——1940年5月19日始,1940年6月8日终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7时58分始,1941年12月7日9时许终(夏威夷时间)
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始,1940年10月终
莫斯科之战——1941年9月始,1941年12月终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4日晨4时始,1942年6月6日终
瓜岛争夺战——1942年7月始。1943年2月终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始。1944年8月终
柏林保卫战——1945年3月始,1945年5月1日终
冲绳岛战役——1945年4月始,1945年7月终

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乾坤逆转—敦刻尔克大撤退
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冬天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
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破门之战—冲绳岛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这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海军的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火海拉锯——瓜岛争夺战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是二战中最大的遭遇性战役,也是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从1942年8月7日美军的悄然登陆到1943年1月4日日军的撤离,双方一共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

铁甲搏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80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全部参战兵力300多万。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

风驰电掣——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一场战略性陆海空三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盟军为这场战役一共投入了达288万的总兵力、各种飞机15700余架、各类船只6000余艘。盟军高层人物为这场登陆战构思了精妙和艰难的战略欺骗,并最后获得胜利。在欧洲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折戟沉沙——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在共计4天的战斗中,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在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美国海军再构不成重大威胁。小泽在战后受审时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佐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摧枯拉朽——柏林会战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了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多出150万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克了柏林。此战加速了德国投降,并迫使希特勒自杀。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征服欧洲的阴谋野心。柏林战役同时也是战争史上最大的对敌军战略集团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军群战役。

搜到的,感觉不错

4,张自忠和张治中是同一个人吗

是两个人。 1、张治中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2、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扩展资料: 张治中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曾四处奔波流浪,做过学徒当过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治中到上海参加学生军,几年后进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而出生在官府家庭的张自忠,则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 加入同盟会,几年后投笔从戎,到 北洋陆军当兵。 张治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洋陆军见习;张自忠则被同乡推荐给冯玉祥,不久便由见习官升任排长,所在连的连长就是后来颇有名气的 “倒戈将军”石友三。 张治中和张自忠分别在蒋介石和冯玉祥的部队崭露头角,一路扶摇直上。数年后,张治中成了 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自忠则成了冯玉祥的一员猛将。 1930年初,冯、阎、桂联合反蒋,拉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因为 张治中属中央军, 张自忠是西北军,结果两位将军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军阀开战时,张治中任中央军 教导2师师长,拥有当时中国军队最先进的装备。张自忠任 西北军第6师师长,战斗力居西北军之首。两支精锐之旅随即展开激烈的对攻战,经反复拼杀, 张自忠多次击退张治中师的进攻, 大败张治中。 反蒋失败后,西北军将领纷纷投靠蒋介石。但直到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正式编成东北边防军第3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出任38师师长。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第3军改番号为第29军,张自忠才被蒋介石收编。 张治中和张自忠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也都办过教育。但相比较下, 张治中更擅长治学,张自忠则更喜欢带兵,在抗战中多次重创日军,成为著名的抗日名将。 1923年,张治中到 桂军军官学校任大队长,负责训练和教育。几个月下来,学员就训得军容整齐,精神抖擞,令桂军军官刮目相看。 蒋介石当时正任黄埔军校校长,得知张治中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于是决定挖他到黄埔来。1924年12月,张治中被蒋介石调到黄埔军校任 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代理总队长。 1927年张治中兼任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而后从1928年秋到1937年春整整十年间,张治中一直担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期间虽五次带兵上战场,却一次也没有同共产党交手,每次任务完成就回校。 这十年中,张治中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治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5,张自忠与张治中是同一个人吗?

当然不是,张自忠 1891.8.11~1940. 5.16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 。1926年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1927年任第28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翌年先后任第25师师长、开封警备司令和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治军严明,长于带兵练兵。1929年升第11军副军长兼第22师师长,年底部队缩编任第6师师长。1930年参加蒋冯阎战争。次年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9军第38师,任师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前线重创日军。1935年6月任张家口警备司令。11月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时,受第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北平市市长。平、津陷落后,于9月3日潜离北平(今北京)。11月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1938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2月增援淮北,攻克小蚌埠、曹老集等地,将日军逐回淮南。3月驰援山东临沂,协同友军歼日军一部,迫敌退回莒县。4月任第27军团军团长兼第59军军长。9月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河南潢川地区阻击日军12天。10月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转战豫南鄂北。在1939年随枣会战及冬季攻势中指挥右集团军,曾先后两次亲率精锐部队,东渡襄河(汉水)截击日军,各
歼敌一部。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7月,被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随后相继在北平、天津、上海、汉口、徐州、济南等大城市设立张自忠路。
张治中(1890-1969),原湖南省政府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后分派到安徽“安武军”中当见习生,后去广州投奔孙中山,参加了护法运动。后任川军第三独立旅参谋长,协助桂军建立桂军军官学校。1924年底起,任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副总队长、代理总队长兼任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与周恩来等中共党员来往密切,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北伐战争中任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兼革命军学兵团团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左右为难,决定辞职出国暂避,遍访欧美诸国。1928年7月回国,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不久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军事教育工作。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发生后,他主动请缕,带兵杀敌。2月26日,率领第五军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从南京开赴上海参战,庙行之战,歼敌3000多人。这是淞沪战役的第一次大胜仗。1934年春,奉命指挥第四路军进攻福建反蒋政权,他采取和谈方式解决了福建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京沪警备司令和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积极主张对日作战。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任左翼军总指挥,率部与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收复罗店时,冒着弹雨前往火线指挥作战。同年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在湘一年,以“廉、正、勇、勤”作为省训,制定了以“军事第一为基点”的施政方针,在革新政治、整顿吏治、安定后方、组建抗日武装、修筑国防工事、动员民众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他赞成国共团结抗日,与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等共产党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1938年11月因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政策,酿成长沙大火,受到革职留任处分。1939年2月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主管军事,深得蒋介石信任。

1940年9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青团书记长。他增设了文化工作委员会,撤销了迫害进步青年的战时工作团;还呈书蒋介石,反对撤销新四军番号。

抗战胜利后,积极主张国共两党和平共处,曾代表国民党三次赴延安,为争取和平往返奔波,做了大量工作,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8月,他第一次赴延安,迎接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后又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1945年11月致函蒋介石,提出中共问题要采取政治方式解决。不久,代表国民党政府与周恩来谈判签订了军队整编方案。1946年2月他第三次到达延安,受到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同年3月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根据周恩来的嘱托,释放了被盛世才关押的100余名中共党员和其他爱国人士。国共关系破裂后,他仍劝蒋介石“力谋恢复和平”。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主持国民党政府工作,国共两党重新开始和平谈判。他作为国民党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于4月1日赴北平,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拟定的《国共和平协定草案》为基础进行谈判。草案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他接受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真诚劝导,留在北平,并于6月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投向光明。9月,他参与策动西北国民党军队起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他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反对内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防研究小组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是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1969年4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