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导读: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⒊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
《只有一个地球》这片课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希望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查找搜集有关环境保护(或者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导入新课,给课文分段逐段深入学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读来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地球仪,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可以分几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讨论分段,归纳段意。第一段:(1、2)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第二段:(3、4)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段:(5---7)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四段:(8、9)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指四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读通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理解“遨游”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理解“晶莹透亮”“水蓝”。 (3)理解“遥望”。找出它的近义词。 (4)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5)理解“半径”“一叶扁舟”。课文中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活动范围很小? 3、齐读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默读第二段。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方面? 3、讨论。 (1)理解“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多长时间?人类又是怎样破坏矿产资源的? (2)理解“生态”找出这一段中的关联词语,说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指名读句子。 4、小结:第二段主要从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两种:一种是不能再生的,如:矿产资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时期的地质变化形成的;一种是可以再生的,如:水、森林、生物、大气,这类资源本来可以给人类做贡献,但因为人类随意加以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它们就不能再生了。这样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5、齐读第二段。 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理解“枯竭”“基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七、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讨论: (1)理解“目睹”,为什么宇航员说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 (2)理解“别无去处”。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齐读第三段。 八、课外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2、学术交流所查找的资料,提出改革建议,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作业设计: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