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5篇 每个四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本事和合作创新本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你会写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对每个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许多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 30050082( ) 3960400000( ) 7000700070( ) 700300009( ) 26740020000( ) 315400000( ) 50708000000( )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 9000000( ) 47000000( ) 200320000( )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 48000000000( )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习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 (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布置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篇4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书篇5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