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乎."的理解
编辑:范文君 更新时间:2024-07-08 08:21:00
导读: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意思是: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意思是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子罕》。 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