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打伊拉克,土耳其到底为什么入侵了伊拉克有五大原因
本文目录索引
- 1,土耳其到底为什么入侵了伊拉克有五大原因
- 2,土耳其军队为什么进入伊拉克境内
- 3,土耳其攻打叙利亚,为什么说土耳其得罪了全世界?
- 4,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又要开始打仗了吗?
- 5,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
- 6,伊拉克战争的起因,简介过程,结果
- 7,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 8,中国俄罗斯为何不攻打土耳其?
1,土耳其到底为什么入侵了伊拉克有五大原因
直白的说就是纯粹的流氓行为! 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他人的资源!而且别人挨打不能还手,连防备也不行。 美国人仗这自己财大气粗,称霸与世界,他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世界各国都划了一个圈,如果谁反对他,谁就要受到制裁。 美国人标榜的美式民主、自由、和平其实的是真实的谎言。 他有能力在一个沙漠地区扶持一个亲美小国家,让其成为变态的军事强国,甚至默认他拥有了核武器,也能花上千亿美圆推翻一个反美国家的政权,在世界各地部署百万大军,却对非洲及其他落后国家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即使有也是象征性的吝啬表示。 为什么?!!因为非洲那里没有美国人想要的利益。美国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它的强大崛起源自于一战、二战时的投机行为。 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伊朗,因为美国人要抢他们的利益,而人家不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美国一个制造麻烦的国家。每一届总统任期内都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快要写进美国宪法了。
2,土耳其军队为什么进入伊拉克境内
俄罗斯包围孤立土耳其?这是我今年听到最大的笑话了。
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拉克的具体原因国际上都没定论,不知道下面这位是怎么知道的。不过大概猜测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为了反击俄罗斯的IS勾结指控,从入境时间推断。
2为了借机会提高自己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3对付一直敌对的叙利亚和库尔德人。
然而也只是猜测而已。
3,土耳其攻打叙利亚,为什么说土耳其得罪了全世界?
因为这样使国际形势更加复杂,有些国家认为破坏了北约内部的和谐,对中东地区形式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利用军事行动在叙利亚北部推进建立“安全区”,让仍身居土耳其的部分叙利亚难民返回自己的国家。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有300多万的叙利亚难民逃往邻国土耳其,而土耳其东部库尔德人区原本就是发展不利、社会稳定性不佳的区域。加之过去这两年土耳其金融和经济的大幅波动,大量叙利亚难民的存在也是土耳其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事关土耳其,特别是其东部的发展和稳定。尽快让这些难民离开土耳其,也成了埃尔多安总统的一大诉求。在欧洲“谈中东难民色变”的当下,土耳其的最佳选择自然是让叙利亚难民返回自己的祖国。这是与美国的叙利亚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在美国大选日益临近、特朗普政府的“恐吓外交”越来越不起作用的情况下,特朗普总统不得不把重点放到美国选民的选票上。所以,尽管美国多名政要都批评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的政策,但其仍义无反顾地从叙利亚撤军,这也符合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意愿。 在埃尔多安9月5日表示要对叙利亚北部用兵后,白宫随即表示,美军会很快撤出土耳其将要攻打的区域,并且对接下来的土耳其军事行动“不支持、不参与”。有了美国的如是立场,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库尔德人区再无羁绊。恐让地缘形势更加复杂。尽管土耳其认为其出兵叙利亚有种种合理性,但是叙利亚毕竟是个主权国家。故而,土耳其的贸然进攻招致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第一时间谴责土耳其对叙利亚的进攻或入侵。这几个北约国家同时谴责同为北约国家的土耳其,充分显示了北约内部在这件事上的严重分裂。 除了对叙利亚主权的侵犯外,土耳其的这次军事行动很可能对中东地区的反恐局势产生不利影响。
4,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又要开始打仗了吗?
中东又起战乱——这次是土耳其和叙利亚。 13日,美国宣布将在土叙—伊叙边界沿线训练一支3万人左右、以库尔德武装为骨干的“边境保护部队”后;1月2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发起针对阿夫林地区库尔德武装的 “橄榄枝”行动;2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再次表示,土耳其军队将会肃清整个土叙边境地区的库尔德武装。 这就意味着,土耳其的“橄榄枝行动”可能将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此次土耳其出兵攻打库尔德,会引发中东新一轮混战吗? 对此,岛叔的答案很简单,两个字:不能。 俄-土-叙 根据土耳其官方的立场,目前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实质上就是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的叙利亚分支,土耳其一直视之为心头之患,担心其在叙北部坐大后和土境内库尔德分裂势力联合。 虽然目前土耳其使用了战机、装甲部队和炮兵,看样子势头汹汹,但其实并非毫无顾忌。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的态度,最终都会直接影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决心。 在发动“橄榄枝”行动时,埃尔多安就表态说已经与俄罗斯进行过协商,并且驻留在这一地区的俄军人员在土军进攻前迅速撤走;既然跟俄罗斯协商过了,那么就意味着土耳其的行动不会从根本上伤害到巴沙尔政权——毕竟,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坚定盟友。 另一处耐人寻味的地方是,最近巴沙尔政府军正在四个“冲突降级区”之一、伊德卜利省的南部对反对派武装发动猛攻。按照俄—巴一方的说法,他们的进攻对象主要是基地组织下属的原“胜利阵线”武装;但土耳其却明确的对俄罗斯提出,请注意土耳其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按照土耳其的说法,巴沙尔政府军目前的进攻对象并非是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武装,而是自己的嫡系“自由军”。 虽然两件事情看起来似乎并无直接关联,但考虑到土俄两国目前的态度,事情就有了某种联系。 简言之,俄土妥协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俄罗斯可以容忍土耳其的军事行动,毕竟这是库尔德武装的控制区,而且地处土叙边境一代;同样,土耳其要接受巴沙尔政权对伊德卜利地区的控制(这一地区扼守通往叙利亚经济首都阿勒颇和首都大马士革的要道,对巴沙尔政权来说战略意义重大)。 说到底,土耳其打击库尔德武装,也是俄罗斯乐意见到的事情。此前,美国宣布以库尔德武装为骨干组建的“边境保护部队”,极大增强了库尔德人未来在叙利亚格局中的发言权,这显然是一直主导叙利亚格局的俄罗斯不愿看到的。美国跟土耳其同属北约,现在在其内部,支持库尔德武装的美国、和欲库尔德武装除之后快的土耳其之间的裂痕,同样是俄罗斯喜闻乐见的。 如果俄土的妥协当真如此,那就意味着,埃尔多安看似“冒险”的行动,已经获得了叙利亚牌桌上头号玩家的首肯。这样一来,最大的冲突风险就被避免了。 美国 接下来,美国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作为叙利亚博弈另一方的盟主美国,现阶段在叙利亚的目标不外三个:尽可能的削弱巴沙尔政权,拓展自己在叙利亚的影响力;防止ISIS等组织卷土重来;阻碍“什叶派之弧”的形成、准备好未来牵制土耳其的工具。 鉴于埃尔多安在叙利亚表现出与北约离心离德的倾向,美国即便认为土耳其不会最终脱离“北约”,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因此,组建库尔德“边境保护部队”,就成了一石三鸟之举。 美国当然考虑过扶植库尔德武装会刺激土耳其的问题。去年,土耳其第一次出兵叙利亚,美国就迅速将在叙美军部署到了紧贴土军行动区域的库尔德人重镇。美国态度已经再明确不过:即便美国可以接受土耳其在叙利亚谋求自己的利益,也绝不会放弃对库尔德武装的支持。 这次也一样。土耳其出兵后,美国只是温和地“敦促土耳其军事行动中要保持克制”;而当土耳其官员宣称,可能会对前述库尔德重镇发动进攻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便在24日与埃尔多安的通话中,直接警告了土耳其“要考虑与美军发生武装冲突的危险”。 美国的算盘不言自明。只要埃尔多安不是对着库尔德武装使出“灭此朝食”的劲头,美国会容忍他占点地盘、扶植扶植自己嫡系“反对派”什么的。但一旦过了线,就不行。因此,美国不会立即去阻止埃尔多安的行动,而是“先敲打”、再“观其行”。 土耳其陆军装甲部队在土叙边境集结 “会闹”? 前面说过,土耳其是北约成员之一,美国则是北约盟主,理论上说二者应该有着高度一致的战略利益。冷战期间确实如此。但当美国最大的敌人苏联消失后,北约之所以能继续存在,一是因为欧洲国家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美军的超强实力,减轻自己的国防开支包袱;二则是价值观一致的情况下,用一个声音说话,显然会好过一盘散沙的状态。 那么,为何现在土耳其会和西方出现这种战略利益不一致的“裂痕”情况? 时移势易也。 当年,北约之所以接纳土耳其入盟,显然是看重其战略位置,意图让土耳其堵住俄罗斯南下中东大门。冷战后,土耳其在西方面前的这种“使用价值”显然严重缩水,反而是“911”之后“文明冲突论”在西方逐步抬头,土耳其作为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背景的国家,虽然几十年来一直以西方价值观为追求,但是得到认可的程度却非常可怜——只要看看他加入欧盟之路多么坎坷就知道了。 不仅如此,埃尔多安个人强烈的宗教色彩,也让西方对其政治倾向产生了强烈猜疑。前年夏天政变未遂后的一系列事件,则让土耳其和西方的这种裂痕进一步加深。 但是,从现实主义角度考虑,无论土耳其多么恼火北约或欧盟的态度,背弃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同盟、以及最发达经济体,显然都是不明智的。土耳其要想改善自己的边缘地位,让欧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除了有足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外,更需要表现出有贯彻自己国家意志的决心。最近两年来,无论是埃尔多安跟俄罗斯接近,还是两次对美国代理人库尔德武装下手也好,都是为了展示这种决心。 作为政坛老手,除了灵活身段和强硬铁腕之外,埃尔多安对时局把握和对相关国家的意图揣度同样出色。虽然他不断地声称要“一口气打到叙伊边界”,但同时,也不断向美国提出,要求停止对库尔德人的支持。而后者,恐怕才是其真正目的所在。 总结 分析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说说结论—— 简言之,从土耳其的角度看,如果此次能够达到既定军事目标,为自己的嫡系“自由军”再争得一块有战略靠背的地盘的话,既能确保自己在叙利亚的“利益”,又能显示土耳其是一个具有独立行动能力和意志的“大国”。这样一来,土耳其在美、俄、欧及阿拉伯诸国面前的身价必然抬升,也将为自己赢得足够的战略选择自由。这是土耳其此举的主要考量。 而俄美这两个叙利亚的主要玩家,目前对土军的行动都表达了容忍。埃尔多安明白,只要不越过两家的底线,就不会与这两国发生冲突。冲突的代价,不是他能付得起的。 那中东各国、世界其他各国呢?事实上,当前的中东乱局已经决定了其他各国影响力的式微。 比如,原本在叙利亚内战中很积极的海合会国家现在自顾不暇(领头羊沙特深陷也门战场,与卡塔尔的内讧未有分晓);虽然法国总统、欧盟外交代表表示了对土耳其行动的“担忧”,但除了延迟土“入欧”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招数,反而土耳其手里有叙利亚难民这张牌;最尴尬的是北约,秘书长一边承认土耳其有权“自卫”,另一边敦促“自卫也得有分寸”,差不多算是一半安抚一半提醒,尴尬之意溢于言表。 可见,埃尔多安的“橄榄枝”是经过精心政治算计的“抓牌”行动,仅从理论上来说其得手概率颇高,也不至于引起中东新的混乱。 但话又说回来,埃尔多安的“祸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中”。 要知道,这次参与行动的土军第二集团军,是土耳其的精锐部队。除了驻防首都之外,主要任务就是在东南部镇压库工党游击战争,也一直深受埃尔多安信任。如此信臣精卒,倾巢而出,短时间内也许不是问题,可一旦战事久拖不决,国内就难免空虚。届时,库尔德工人党、军内对其不满势力等,恐怕就有可乘之机。 毕竟,库尔德武装也不是好捏的软柿子。此次土耳其进攻的阿夫林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当年库尔德人既然能在IS的围攻中岿然不动,战斗力自是不可小觑。何况,之后他们还得到了美国指导员的训练,水平想必也有不少提高。换言之,即便最后土军能够胜利,也必不轻松;若在此行中土军损失过大,对埃尔多安来说,就将是一个严重的政治打击。 毕竟,埃尔多安的“内”仍未全“安”。未遂政变之后,埃尔多安不断延长国内的紧急状态,其政治老本,也依然是此前执政时的经济建设成本。除了对军警和政府内部强力清洗外,在政治控制上,他也一直采取高压手段。但一旦其国内经济形势走衰,埃尔多安的威信势必再度受损。那时的后果,还很不好说。 和平共处才好。
5,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 2002年下半年,美国称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美国表示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在这一时期,美英两国先后向伊拉克数十个城市投放各类导弹2000多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由于美英两军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使得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伊拉克军在伊中部的多个城市和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国外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但是美英联军同伊拉克的僵持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之后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方的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在这一阶断使得美英联军伤亡较大。 美军于2003年4月15日宣布,此次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星期。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 美国刚开始因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战争,而最后美国也没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表示,8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 伊拉克战争导致将近13000名士兵死亡,平民伤亡人数更是无法统计。最严重的是伊拉克战争造成伊拉克近250万人无家可归,成为难民。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捕。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上午6点05分,萨达姆因“杜贾尔村案”被处以绞刑。与萨达姆一道被绞死的还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及伊拉克前革命法庭庭长。 伊拉克战争
6,伊拉克战争的起因,简介过程,结果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 另有观点认为,美国铲除伊萨达姆政权,实质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扩展资料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美国“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从布什总统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到现 在,伊拉克的局势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越发混乱不堪。越来越复杂的战争形势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政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使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至今,伊拉克局势仍旧动荡,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正日益显现。鉴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令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此次的伊拉克战争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相比,其严重后果必将对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消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
7,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两伊战争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伊拉克战争起因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但是没有得到联合国的统一擅自发动的,是违法的
8,中国俄罗斯为何不攻打土耳其?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俄罗斯不想对抗整个北约,因为俄罗斯职能靠战略武器来抗衡整个北约,但是战略武器会导同归于尽,所以俄罗斯不会攻打土耳其。 而且现在势头正对俄罗斯有利。 俄罗斯: 美国两年反恐毫无成效,反而把大量难民逼入欧洲,造成欧洲动荡。 美国要求欧盟对抗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却在帮欧洲打恐怖分子。 现在英法德,欧洲的三个大国已经不顾美国感受,参与了俄罗斯的反恐行动,欧美的关系出现裂痕。 这样有利于俄罗斯树立正面形象,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如果俄罗斯入侵土耳其,北约必须做出反应,那样,俄罗斯就直接和欧盟对立起来,正好符合美国的计划。俄罗斯不是傻子。 某国: 某国:老俄,美国这么欺负你,还在我家南海闹事,你揍他一顿呗? 俄国:我没钱。你敢出钱,我就敢揍他。 某国:我们是爱好和平滴,不能拿钱让人家打架! 俄国:那就别bb。 某国:老俄你回来,你家石油多少钱? 俄国:市场价。 某国:两倍价格成交!上去给我咬! 俄国: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