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张易之的大吗,历史上有名的帅哥

本文目录索引

1,历史上有名的帅哥

1、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2、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

3、子都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4、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5、邹忌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6、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

7、吕布
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赵云
常山赵子龙,蜀汉名将,身高一米九二,仪表雄伟,威名赫赫,是一个高大威猛型的帅哥。赵云起于当阳救主,全盛于沔阳拒敌,终于箕谷失利,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出彩的三次战役。当阳,赵云怀抱幼主,护着甘夫人杀出曹军的重围,感动得刘备差一点摔死那个可怜的孩子,庄三怀疑刘禅后来不那么聪明就是童年的心理创伤所致。沔阳,赵云多次冲锋陷阵救了黄忠张著还使了空城计吓跑曹操,刘备称赞他“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箕谷,诸葛亮初出祁山在此故布疑兵,可惜兵败,幸得赵云断后,免了好大损失。

14、孙策
江东仕女梦中人,踏破荆州并蒂春。
举众争衡寿不永,却得孙吴百年身。
三国孙策,容貌英俊,谈吐幽默,开朗坦诚,帅哥魅力指数九十九。又善于用人,士兵百姓都很崇拜他,誓死效忠。孙坚阵亡于襄阳时已经被封为乌程侯,孙策是他的嫡长子,本应袭爵,却让给了弟弟。无论此举出于何种心态,不能不说孙策是个人物。孙策十多岁的时候就十分注意编织关系网,对名人呀能人呀极力网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周瑜。他们进攻荆州时得到江东美女二乔姐妹,於是孙郎娶大乔,周郎娶小乔,真个是英雄如虹美人如水,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超完美黄金经典偶像组合。孙策年仅弱冠便东征西讨,创下了一番局面。



8、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9、卫玠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

10、韩子高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身世微贱,以做鞋为生。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他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

11、兰陵王 高长恭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慕容冲
名字咋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偶不知道,杀人如麻却是事情。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13、独孤信
侧帽风前花满路, 冶叶倡条情绪。
五胡乱华时的第一帅哥独孤信生在北方尚武的匈奴贵族家庭, 英俊潇洒,打扮入时, 而且精于骑射,年轻时就是一古惑仔。有一天,独孤信到城外打猎,回家时晚风烈烈吹歪了他的帽子,牵黄擎苍,鲜衣怒马,就一个字儿,帅。第二天一看,满城的男子都歪戴着帽子了。独孤信生在乱世,以武功出身,几易其主,最后还是跟了发小儿宇文泰,成为北周八大柱国之一。这人表现欲忒强,两军对阵喜欢单枪匹马和对方杀个你死我活,经常被领导批评他的个人英雄。当然他也确实是极为彪悍,战功赫赫。

14、张易之张昌宗
盛唐盛世,所拥有的是东西四万里最绚丽的春花,上下五千年最明媚的秋月,且不论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的空前繁华强势,就是最美丽的男子也空前地由女性的审美观所决定。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女权者,武则天的选择决定了帅哥排行榜上不能不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留下一席之地。二张出身名门,相貌俊美,兄弟互相提携做了则天皇帝的面首。他们敷粉簪花,锦衣绣服,代表了一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可能都不会得到大多数男性赞同的审美趋势。二张权势熏天,授予的官职数不胜数,甚至可以代武则天批阅奏章,就连太子的儿子和女儿议论了他们的骄横也会被赐死。

13、慕容冲
慕容冲,前燕皇帝慕容俊的儿子,西燕开国皇帝,容貌俊美,骁勇善战。慕容冲十二岁的时候前秦符坚灭了前燕,迁关东十万户于关中。而慕容冲以王子之尊竟被符坚软禁宫中做了龙阳君,虽然后来王猛劝说符坚放了他出任平阳太守,但是心理的创伤已经不能愈合,想必就是这样的经历改变了那少艾的性格。老实说符坚不是很嗜血的人,还满优待俘虏的,所以也给了慕容冲坐大的机会。慕容冲从平阳起兵后直入关中,双方战况激烈,一年后终於兵临长安城下。冲哥亲率先锋营士兵登城,符坚也披挂甲胄在城头督战,身中数箭血流不止,只好弃城而逃,留守的太子哪里是那阿修罗的对手,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另外,民国时期的四大美男子是:周总理(周恩来总理),梅兰芳,张学良,汪精卫。
1、周恩来(周总理):凡是与他接触的人,
都得承认他的风度与魅力,尤其是他的外交能力和处事能力。还是在南开读书时,周恩来就曾扮演校园戏剧《一文钱》的女主角,并获得了相当好的评价。

2、梅兰芳:1927年评选四大名旦,
梅的扮相是100分,台下的梅兰芳是一位蕴藉风流的美丈夫,据说有人为看他的《太真外传》,搞得倾家荡产。

3、张学良:少帅的风流倜傥,
连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只可惜他的后半生,被蒋介石软禁的碌碌无为!

4、汪精卫:这个早年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
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美少年,晚年却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很多人说他“双目有侠气”,“最耐看”。

历史上有名的帅哥

2,张易之张昌宗是亲兄弟吗?

武则天的男宠,面如莲花的二张兄弟

张易之和张昌宗属世家子弟,宰相之后。被称为面如莲花的张昌宗是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的,张昌宗又引进其兄张易之,则天一见甚悦,于是二人同入宫中侍奉武氏。此二人先被任为中郎将和少卿,后屡屡加官,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权倾朝中,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复辟唐朝的政变,将二张诛杀。其实二张对唐朝的复辟也是有功的。

在武则天晚年为立谁为太子犹豫不决时,二张劝立庐陵王李显,对武则天应有所影响。


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都受武则天的宠信,二人比赛似的显示豪奢和残暴。张易之制作一个大铁蒸笼,笼内燃着炭火,火旁边放一个铜盆,盆里盛着五味汁。鹅鸭放进铁笼中,受到烘烤,必然焦渴,就饮那汤汁,而汤汁也已被烤热。这样,鹅鸭内外受热,不一会就毛落肉熟而死。张昌宗则是建造一间小房子,密不透风,中间燃上炭火,火旁放置五味,把一头毛驴拴在房中,像张易之烤鹅鸭似的直到把驴肉烤熟,供他食用。

3,唐朝中期的名臣张谏之生平?

唐朝中期的名臣张谏之生平:
1.大器晚成
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认为他是奇才,便以帝王的辅臣期待他。中进士后,起初调任清源县丞。
永昌元年(689年),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这时他七十多岁了。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监察御史,后累迁为凤阁舍人。

2.劝谏女皇
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想让武延秀娶她。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触犯了武则天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到此即死。张柬之力陈其弊端说:“臣考证姚州,为古哀牢国,地处八荒域外,山险水恶。西汉时尚未与中国交往,汉武帝时唐蒙打通去夜郎、滇、笮的道路,哀牢却不归附。东汉光武末年,它才请求纳为属国,设永昌郡统辖它。征收它的盐、布、毡毯、毛织品以有利于中国。它西邻大秦,南接交趾,珍奇的贡物充足。刘备占据蜀地,军备不足,诸葛亮五月渡过泸水,征收其物产用以补充军备,派张伯歧去选取强壮士兵,以增强兵力。因此《蜀志》称诸葛亮南征以后,蜀国因而富足。前代王朝在此设郡,是因为有利。现今它的盐、布等赋税不上供,珍奇的贡物不入朝,戈戟等兵器不充实我朝军队,当地资财不献给天朝大国。朝廷却耗尽官府财物,驱使、率领百姓去受蛮夷役使,以致悲惨丧生。臣私心为陛下惋惜。
当年东汉使臣翻越博南山,渡过澜沧水,改设博南、哀牢两县。蜀地民众为此愁苦,出使者作歌道:‘越博南,过兰津,渡兰沧,为别人。’就是讽刺为贪图珍奇物产之利,而被蛮夷役使的事。汉朝得其利益,民众尚且唱出怨歌。如今却是损耗国家储备,开支、户税日益减缩,去让陛下的子民以身躯肥野草,尸骨不能归,使其老母幼子只能向千里之外哀号遥祭。朝廷无丝毫利益,而百姓却蒙受终身惨痛,臣私心为国家痛心。
往时诸葛亮攻下南中,就地任用其首领统辖,不设汉族官员,不留驻守士兵。他以为设官留兵有三难:设官势必汉人与土著民族杂居,将引起猜忌怨恨;留兵转运粮草,祸患将日益加重;日后突然反叛,劳民费财必然严重。因此粗立法规纲常,自然长久安定。臣以为诸葛亮的策略,确已尽笼络蛮夷的纲要。现今姚州的官吏,既无强固边防抑制外寇的意识,又无诸葛亮能擒能纵的本领。
只是苛索诈取,任意掠夺残害;煽动其首领,使之结成宗派;或卑躬巴结,向蛮夷献媚,行礼跪拜恭敬屈服,不再以为羞耻;或带领子弟门生,啸聚凶暴愚昧之徒,聚众赌博,一掷万金。总计逃亡在姚州的罪犯,户数超过二千,专门从事抢劫。同时,姚州本是龙朔年间武陵王主簿石子仁奏请设置的,此后长史李孝让、辛文协死在土著人众手里;诏令郎将赵武贵前去讨伐,士兵无一生还;又派将军李义聏继续前往征讨,郎将刘惠基战死,该州始被废止。臣私下认为诸葛亮的‘三难’之说,尽都应验。
垂拱年间,当地民族出身的郎将王善宝、昆州刺史爨乾福再度奏请在此设州,声称赋税自理,不从蜀郡另取。设州后,州掾李眣被蛮人杀害。延载年中,司马成琛又设泸南七镇,派蜀兵驻守,蜀郡方才乱了。
同时姚州都督府统辖的五十七个州内,都是极狡诈的流民。国家设置官员,是用以纠正民风防止作乱,然而无耻的官吏,腐败荒谬到如此地步。至今劫难祸患未止,恐怕惊国扰民的灾祸将日益滋长。应撤销姚州,让哀牢隶属巂州都督府,其首领、使臣逢年按时朝见天子,视同外邦;废除泸南诸镇,而在泸北设关驻防,不是朝廷使臣,不许与其交往;增加巂州驻军,选派清正贤良官员去统辖。臣下愚见以为这样有利。”
张柬之的奏议不被采纳。不久调他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3.众人举荐
长安年间,武则天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则天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武则天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
过了一阵,武则天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则天说:“提拔他了。”狄仁杰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
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则天诏另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召见他,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4.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居宫中执政,张柬之、崔玄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划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张柬之问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说:“将军今日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李多祚流着眼泪回答说:“是高宗大帝给的。”张柬之说::“现在大帝的儿子受到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小子的威胁,难道将军不想报答大帝的恩德吗!”李多祚回答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一切都听相公安排,不敢顾及自身以及妻儿的安危。”于是自己指天发誓,并且与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一同定下了铲除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计谋。
当初,张柬之接替荆州都督府长史乡人杨元琰的职务,二人一同泛舟于长江之中,当小船漂到江心时,谈到了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事,杨元琰慷慨激昂,有救助大唐的志向。张柬之入朝作了宰相后,便推荐杨元琰担任右羽林将军,并且提醒他说:“您大概还记得我们当初在江心泛舟时所说的话吧?今天这项任命可不是随便给您的呀。”张柬之还任用了桓彦范、敬晖以及右散骑侍郎李湛,都让他们担任左、右羽林将军,把禁军交给他们指挥。这件事引起了张易之等人的怀疑和忧虑,张柬之于是又任用他的党羽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等人才放了心。
不久,姚崇从灵武回朝,张柬之和桓彦范交谈说:“大事就要成功了!”于是把商量好的计谋告诉姚崇。桓彦范将这事禀告了他的母亲,母亲勉励他说:“忠孝不能两全,应当先为国家大事着想,然后再考虑自家的小事。”当时太子李显都从北门入宫向武则天问安,桓彦范和敬晖前往拜见,秘密地把他们的计策告诉李显,李显允许他们这样去做。
癸卯(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李显回答说:“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李谌说:“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鼎镬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李显这才出来。
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李显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 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发现了他,对他说:“你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李湛满面羞惭,无法回答。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来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在这一天里,为防范突然事变的发生,袁恕己随从相王李旦统率南牙兵马,他们将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逮捕下狱,这些人都是张易之的同党。先前,张昌仪新建起一幢非常豪华的宅第,规模比诸王及诸位公主的宅第还要宏大,有人晚上在他的门上写道:“一日的丝能织几日的薄纱?”张昌仪让人把字迹除掉,结果又被人写上,这种情况总共出现了六七次。张昌仪用笔在门上写道:“即使是只织一天,我也感到满足。”此后便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
甲辰(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的玺书前往各州进行安抚工作。乙巳(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李显。

5.忧愤而终
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谋。论功提拔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免除治理政事。
不久,张柬之遭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排挤,武三思以张等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向李显中伤他们,李显于是下诏,同时免去他们的宰相职务。
张柬之祠碑
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
启程前,李显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不放纵宽免。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追赠张柬之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张柬之配享中宗庙庭。唐德宗建中年间又追赠他为司徒。 张柬之为人刚直不牵强附会,学术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

4,古代唐朝张义之是何人?

  张义之是张易之之误,是女皇武则天的男宠。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
  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赐田宅玉帛无数,与昌宗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惧之,甚至武则天子侄等亦争执鞭辔,呼为五郎。
  武则天临朝晚期的朝政大事多由张氏兄弟把持。长安元年(701年),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议论二张,易之闻后至武则天处告状。武则天赐死这三人。一说李仙蕙因有孕暂时幸免,但一日后仍死于难产。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弟。《太平广记》记载,二人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另外两个身居高官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也同时被处死。

5,历史上真有张易之这个人物吗?

张易之(?~705)
中国唐代武则天宠臣。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赐田宅玉帛无数,与昌宗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惧之 ,甚至武则天子侄等亦争执鞭辔,呼为五郎。武则天晚年,朝政多由易之兄弟专擅。太子李显(即被废黜的唐中宗)之子李重润及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武则天,武则天责太子鞫问,太子无奈,缢杀二人。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 、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中宗李显复位,诛易之兄弟。

6,唐朝诗人王维终身未娶与玉真公主有何关联?

大唐诗人王维堪称完美男人,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而且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三十一岁时,妻子去世,此后找上门说亲的人,一定踏破了门槛,然而他竟终身未续娶。而他的好友——大诗人崔颢,不断地换老婆,《新唐书》上说崔颢“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王维与崔颢真是两个极端。 对于王维未娶的原因,后人猜测颇多。 有人说,王维妻肯定是那种优雅美丽到极致的女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爱的那个人去了,从此他将紧闭心门,不再让别的女人走进来。 有人说,王维笃信佛教,自妻子去世之后,他更是看破了红尘,对男欢女爱失去了兴趣。 史书记载,王维自妻子去世后,孤居30年。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档、茶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那么在诵经之时,会不会默念他的爱妻呢?让人费解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王维悲悼妻子的诗歌,是失传了呢,还是压根没有写?王维毕竟也写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深情的诗句,妻亡后,他不写诗,写个墓志铭总可以吧? 也许,至情无语,大爱无声。有些痛,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诠释吧!也有人猜测王维老婆之死,乃至他终身不再娶与玉真公主有关: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720年(开元八年)王维首次应试,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们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绣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话说宁王、歧王和王维的关系也相当好,直接和考官说句话推荐一下,不就得了。而且唐玄宗和兄弟姐妹们关系挺融洽的,而且歧王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的情形一样。十有八九,天真的王维早就成了歧王们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多矣,很难相信饮宴之后她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 但王维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奸污”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阴影。 在王维二十岁那年,他写下了《息夫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而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是在宁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写。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让了出去,于是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妓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宁王府边卖大饼的人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宁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语。宁王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当时王府中“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宁王命赋诗,当时二十岁的王维诗首先做成,众人叹服,后来宁王把这个女子还给了饼师。 大家看历来写息夫人的诗,都是指责的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绿珠一样自尽(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但王维为什么却一腔同情,率先写出这样感人至深、感同身受一般的诗句?答案就在前面,正是因为王维也有过被玉真公主这样的皇家权贵“强暴”过的经历,他才能将息夫人的痛苦体会得这样深刻。 还有,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品级虽然不高,但这却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了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什么叫“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王维身为太乐丞,手下的人可能彩排演练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故而获罪。但其实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按说依王维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不会处罚这样重,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罪责加身。但王维却一下子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为什么呢?答案很明显,正是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一番。文章作者:羽冰

7,王维和玉真公主的事情是真的么

大唐诗人王维堪称完美男人,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而且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三十一岁时,妻子去世,此后找上门说亲的人,一定踏破了门槛,然而他竟终身未续娶。而他的好友——大诗人崔颢,不断地换老婆,《新唐书》上说崔颢“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王维与崔颢真是两个极端。
对于王维未娶的原因,后人猜测颇多。
有人说,王维妻肯定是那种优雅美丽到极致的女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爱的那个人去了,从此他将紧闭心门,不再让别的女人走进来。
有人说,王维笃信佛教,自妻子去世之后,他更是看破了红尘,对男欢女爱失去了兴趣。
史书记载,王维自妻子去世后,孤居30年。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档、茶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那么在诵经之时,会不会默念他的爱妻呢?让人费解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王维悲悼妻子的诗歌,是失传了呢,还是压根没有写?王维毕竟也写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深情的诗句,妻亡后,他不写诗,写个墓志铭总可以吧?
也许,至情无语,大爱无声。有些痛,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诠释吧!也有人猜测王维老婆之死,乃至他终身不再娶与玉真公主有关: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720年(开元八年)王维首次应试,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们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绣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话说宁王、歧王和王维的关系也相当好,直接和考官说句话推荐一下,不就得了。而且唐玄宗和兄弟姐妹们关系挺融洽的,而且歧王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的情形一样。十有八九,天真的王维早就成了歧王们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多矣,很难相信饮宴之后她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
但王维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奸污”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阴影。
在王维二十岁那年,他写下了《息夫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而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是在宁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写。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让了出去,于是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妓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宁王府边卖大饼的人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宁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语。宁王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当时王府中“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宁王命赋诗,当时二十岁的王维诗首先做成,众人叹服,后来宁王把这个女子还给了饼师。
大家看历来写息夫人的诗,都是指责的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绿珠一样自尽(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但王维为什么却一腔同情,率先写出这样感人至深、感同身受一般的诗句?答案就在前面,正是因为王维也有过被玉真公主这样的皇家权贵“强暴”过的经历,他才能将息夫人的痛苦体会得这样深刻。
还有,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品级虽然不高,但这却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了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什么叫“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王维身为太乐丞,手下的人可能彩排演练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故而获罪。但其实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按说依王维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不会处罚这样重,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罪责加身。但王维却一下子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为什么呢?答案很明显,正是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一番。
在济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维终于忍不住了。他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之后,他悄悄地潜回了长安。但他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根本没有实授什么官职。然而,还有一个故事:开元十七年,孟浩然到长安来求官找差事,他和王维意气相投。孟浩然和王维正在聊天儿,突然唐玄宗就驾到了,吓得老孟钻到床底下去了。后来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让孟浩然吟诗。结果老孟赖狗扶不上墙头去,念了首什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惹得唐玄宗大为不悦,老孟的官运也就此被封杀。
这里大有疑问,孟浩然和王维是朋友,在一起谈谈诗文,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往床底下钻个什么劲儿?不如大大方方地让王维引见一下,这不就得了?再者,皇帝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这样突然。而且,当时王维并无官职,皇帝为什么要上他家去?要说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也要前呼后拥,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说来就来?所以王维此时定是住在玉真公主居处,或成了玉真公主的“外宅”。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儿了,孟浩然就被王维请来了,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而且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时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故而才有这档子事。
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死去了。十有八九就是因王维被玉真公主霸占而气死的。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又对王维渐渐疏远。或许是王维心中存在愧疚,或许是玉真公主不让他再娶,所以他后半生的三十年一直孤身未娶。此后,王维的仕途就一直大道通天,直到尚书右丞这样的官职。但对于王维来说,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苦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本人这两句诗,就正是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正是因为王维有这件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所以他一直内心处在忏悔,在寻求解脱。大家看历史上相当多的青楼名妓,人老珠黄以后,往往皈依佛门,寻求解脱,也是此理。
反正,这时候王维是去了蓝田辋川别墅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8,历史上的张易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易之(?~705) 中国唐代武则天宠臣。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赐田宅玉帛无数,与昌宗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惧之 ,甚至武则天子侄等亦争执鞭辔,呼为五郎。武则天晚年,朝政多由易之兄弟专擅。太子李显(即被废黜的唐中宗)之子李重润及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武则天,武则天责太子鞫问,太子无奈,缢杀二人。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 、张柬之等起羽林兵迎中宗李显复位,诛易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