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纸币源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哪个国家?
本文目录索引
-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哪个国家?
-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朝代,叫什么?有何历史?
- 3,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 5,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 6,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哪个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朝代,叫什么?有何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行的纸币名曰“交子”。 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的成都地区,它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北宋初期,成都地区以“铁钱”为主要流通货币,而非“铜钱”。而之所以会使用“铁钱”,而非当时天下百姓所普遍使用的“铜钱”,主要是有以下二点原因: 其一、时北宋铜币,因铸造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致使无法正常供应北宋全国商品市场对于货币的需求。而此时,北宋政府又对西南的少数民族怀有一份戒心,由此,宋廷自然是不希望在已经缺少铜币的前提下,还让铜币流入到西南少数民族盘踞的川蜀之地,因此作为同属川蜀地区的成都,它自然也是不能幸免。 其二、川蜀地区缺少铜矿,而多铁矿。在当时,在宋廷不想让铜币流入到川蜀地区的前提下,可又要确保川蜀地区能够稳定发展,服从中央朝廷的治理。如此,在基于川蜀地区多铁矿的环境下,成都地区自然就成为了以铁为原材料的“铁钱”的主要流通地。 基于以上原因,川蜀地区(成都)也只得是“无奈”的成为北宋少有的“铁钱专区”。 但是使用“铁钱”,其所遇到的问题显然是要远比使用铜钱来得多。首先,“铁钱”的重量要远比“铜钱”来得重,据《宋朝事实》所载:“川蜀用铁钱,小钱每十钱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当时川蜀地区所使用的铁钱,一贯小钱就有6.5斤,而一贯大钱更是达12斤,据曾出使四川的宗政少卿赵安易所说,当时在蜀地光是买一匹蜀锦就需要重达130斤的小钱。由此,因“铁钱”过重的缘故,是弄得川蜀“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携持”,是很不利于川蜀地区的商品贸易。 再是,因当时北宋地区除川蜀地区是使用“铁钱”外,其余多数地区都是在使用“铜钱”,因此,这就十分不方便川蜀与北宋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想想看,单单是将铜钱兑换成铁钱,铁钱兑换成铜钱这就是一件麻烦事,而且你更别说有些大商人前往川蜀做生意,所带“铁钱”动辄就是千斤、万斤,试问背着如此重的“铁钱”怎能安心的去做生意呢? 因此,因“铁钱”难用,十分不利于川蜀地区的商品贸易,这就促成了“交子”的诞生。当时,前往川蜀地区进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了不被那笨重的“铁钱”所拖累,他们多会将“铁钱”暂存在专为他们而服务的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待需要时再去提取。而在他们将现金寄存到“交子铺户”后,店家就会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上,而在这纸中会印上专属于本铺的铺名,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将其隐藏起来用来识别该凭证的真伪,此谓之“交子”。 之后,在完成数额的填写后,店家就会将“交子”交给存款的商人。此后,若想取出存放的“铁钱”,则就需以“交子”来作为取款凭证,而后在缴纳所存数额百分之三的保管费之后,即可取出所存“铁钱”。 不过,最初的“交子”并不是钱币,而只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银行卡,它只是一个取钱的凭证,并不能直接用于商品贸易。但是,因“交子铺户”在验证“交子”时,多是认“证”不认“人”,由此这就促使一些商人开始直接用“交子”来代替“铁钱”支付购买商品时的费用,此后久而久之,原本只是存款凭证的“交子”,就演变成了可直接流通的钱币。 当然,需注意的是,最初这种由商人自发的“交子”,其钱币的身份并不被北宋朝廷所认可,它只是民间商界自发认可的一种商业信用凭证。但是,这种情况在大约1004年至1007年之间得到了改变,这期间张咏为益州知州,在他的主持下,益州对“交子”市场进行了系统化的整顿。 一、禁止随意开设交子铺,此后交子铺只能有朝廷所指派的十六富户进行经营,其他富户无权经营。二、经营交子的铺户必须每年负担夏秋税入仓及修縻枣堰的丁夫物料费用。三、交子铺户实行连保负责制,其交子要使用统一式样,统一用纸,“交子”印文仍用木屋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各自隐秘题号,以为私记,用于防伪。四、允许交子铺每贯收百分之三的保管和手续费。五、交子面额不固定,使用时填写,客户存多少就写多少。六、交子铺所发现的交子允许在市场内合法流通。 自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的认可。 不过,这时的“交子”只是被认可为合法的商业信用凭证,而不是官方法定货币。 真正让“交子”成为官方法定货币的是在天圣元年(1023),这一年,在益州知州薛田、益州路转运使张若谷“废交子不复用,则贸易非便,但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的奏请下,宋仁宗“诏从其请”,决定设置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同年,北宋正式置益州交子务,首此发行“官交子”(与民营交子最大不同的是,其是不允许现填的,朝廷会事先印好一贯到十贯面值的“交子”,然后直接发行,可以说已与现代的钞票一般无二)125万6340贯,并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用于民间兑换。 以上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作为官方法定货币的“交子”的由来。 到这里,很多人或许还是不太清楚“交子”的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所以下面我就来详细的解答一下。 一、为何“交子”不是率先出现在北宋更为富庶的扬州、广州等地,而是偏偏出现在成都? 北宋时期,益州虽经济繁荣,商业昌盛,依靠着领先于全国的丝锦、纸、糖等产业,益州经济是领先于北宋多数地区。但是,益州虽富,可比益州更富的却不是没有,比如扬州、广州等地区,它都要比益州富庶。扬州,是唐后期,唐朝面对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因此其经济是繁荣无比,唐时多位名家都曾用诗句来描述过扬州经济之繁荣,如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都是在描述扬州的繁荣景象。 广州,依托着水运交通的发达,自西汉以来,它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如《旧唐书》所载:“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珍贝,称商货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唐时,广州的商业发展程度已是十分繁荣,到北宋时那是更加繁荣。 由此,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何贸易更加繁荣的扬州、广州没有出现“交子”,反而是成都率先出现“交子”呢? 其实,成都会率先出现“交子”,这并非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有其特定的因素和条件存在的,若是没有这些因素和条件的存在,即使其商业再如何的繁荣,也是断然出现不了“交子”这一独特的货币的。 首先,成都因频繁的战乱而造成的“钱荒”,推动了“交子”的出现。成都作为西南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自北宋立国后,它就曾多次爆发反对北宋统治的起义,如王小波之乱、李顺之乱等,而因这些战乱,致使成都地区的“铁钱”铸造行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几个主要铸币机构是纷纷“罢铸”,由此这就让成都地区的“铁钱”可流通的量变得越来越少。 而成都地区作为西南地区绝对的经济中心,茶叶、绢帛、纸等商品贸易的聚居地,它的商品贸易是十分发达的,因此“铁钱”对成都地区的商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缺少“铁钱”,也就意味着商品流通将受到极大的阻碍,一旦商品流通受阻,商人们的利益肯定会受损,同时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人们自然就会想方设法,让商品流通不会因“铁钱”缺少而被阻碍到。如此,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交子”这种无需矿产资源,也无需多少制造成本的纸币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其次,成都地区有推行“交子”的群众基础。在出现“交子”之前,早在唐代,成都地区就有了与“交子”大相径庭的东西,这就是“飞钱”(与现在的汇票类似)。当时,唐代也曾出现钱币短缺的问题,而当时各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是纷纷禁钱出境,但是各地官府虽能禁止钱币出禁,却是不能禁止商人之间进行贸易,可商人若是没有钱,又怎能进行贸易呢? 于是,唐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创造了“飞钱”。当时,在京师的商人可以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之后商人回到家乡后,就可凭借着这个凭证取钱。而对于不能前往京师的商人,他们可以找代营“便换”的商人,让他们协助兑换。 而在当时,这种携带方便的“飞钱”在成都地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因蜀地自古道路就不通畅,若商人想将数量庞大的铜钱运到或运出成都去做生意,这是很艰难的,所谓“蜀道难于上青天”。而此时有了这种携带方便的“飞钱”,那无疑是给了蜀商很大的方便。因此,飞钱是兴于蜀,且盛于蜀。 如此,可以说早在唐时,这种“以存钱来获得凭证,而靠凭证来取钱”的形式就被成都地区的百姓所接受,已经是拥有了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当蜀地再次出现“铁钱”短缺问题之时,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自然是想起了再次去使用类似于“飞钱”的来替代铁钱。由此,“交子”也就顺其自然的出现了,正如《宋史》所言:“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最后,成都地区较为发达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交子”的流通提供了技术条件。“交子”作为纸币的存在,它自然是离不开纸张的,而若没有发达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交子”也肯定是推广不开的。而成都地区恰恰就是北宋时期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早在唐代,成都地区的工匠就掌握了造纸中加矾、合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先进技术,且还能制造出各种以鸟兽飞禽为图案的水纹纸。由此,正是基于成都地区较为发达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这才有了“交子”的出现,直至最后的大规模推行。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最终是让成都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交子”。 二、两宋“铁钱”与“交子”的兑换比例是多少? “交子”在被民间作为货币来使用之初,因信用度较高,所以一贯交子可以兑换一贯铁钱,兑换比例为1:1。但是,之后随着“交子铺户”的商人开始挪用客户所存储的铁钱,广置田屋、园地,致使无法足额兑换铁钱,由此交子出现贬值,此时一贯交子只能兑换七百文左右的铁钱,兑换比例为10∶7。 天圣二年(1024年),“交子”被定为北宋的法定货币后,因朝廷的加入,交子的兑换趋于稳定,此时交子面值多少就是多少,如一贯交子可以兑换100文铁钱,二贯交子就可以兑换200文铁钱,兑换比例为1:1。甚至有些时候,因为交子的币值比铁钱的币值还要来得稳定,因此还出现过增值的情况,史料记载元祐年间川蜀地区“蜀人利交子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即一贯交子能兑换110文铁钱,兑换比例为1∶1.1。 不过到了大观元年(1107年),随着朝廷所发行的“交子”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交子不可避免了就出现了贬值,据《宋史》所载:“大观中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纸当钱十数”,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贯交子只值数十文铁钱,贬值的厉害。而到了南宋时期,淳熙三年(1176年),宋孝宗诏令:“每贯准铁钱七百七十文足”,即一贯交子能兑换770文铁钱,兑换比例为1:7.7。 三、宋“官交子”与“私交子”有何不同? 由朝廷发行的“私交子”,它与商人们所自发的“私交子”,其不同点主要有四点:其一、“交子上书出钱数”并且“合用印过,上簿、封押”,官交子不再向私交子那样,数额由使用者自行填写,而是每一份交子上都有固定的数额,不允许使用者自行填写,同时加盖官印,防止盗印。 其二、“据合同字号,给付人户”,就是每份官交子上都有独有的编号,在人们兑换交子时,会将这编号记录,而后,在人们兑换铁钱时,就会与之对照,无误后,方可兑换,同时兑换完成后,就会将此编号消除,以此来防止伪造。第三、官交子流通的期限被严格限定,每两年一界,即每二年就要收回,而后再重新铸造一批然后。第四、设立益州交子务对官交子的制造、发行和回收进行统一管理。 四、两宋“交子”流通范围 “交子”的流通范围在北宋时期,其基本上只限于在四川境内流通。但曾有一段时间流通于陕西、河东之地,天圣四年(1026年),宋廷允许陕西转运司的请求,规定“辖下秦州所入纳粮草,取客稳便指射,赴永兴、凤翔、河中府及西川嘉等州,请领钱数。准益州转运司牒,近就益州置官交子务,书放交子行用”,由此“交子”亦可合法流通于陕西地区,但不久因在陕西发行“交子”的过程中,出现交子大量的被虚行印刷的情况,不久宋廷就收回了交子在陕西的合法流通权。 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经略西北,需要储备大量的军需粮草,而此时因河东使用的多是“铁钱”,这就让军需粮草交易变得极为不便,由此在王安石的上奏下,“河东运铁钱劳费,公私苦之。二年,乃诏置交子务于潞州”,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在河东置潞州交子务,推行“交子”。同样,因交子在河东地区推行时,出现“转运司以其法行则盐、矾不售,有害入中粮草”的情况,由此熙宁三年(1070年)潞州交子务被废除。 到了南宋,交子开始流行于两淮地区,此谓之“淮交”。南宋时期,因与金国陷入南北对峙的关系,为防止铜钱流向金国,遂人为的划分了江北、江南两大货币体系,禁止铜钱北上。而在江北货币体系中,尤以两淮货币体系最为特殊,当时因两淮属于南宋直面金国的前线,所以为防止铜钱流入到金国,宋皇诏令“两淮、京西悉用铁钱”,强令两淮地区使用铁钱。 当然,宋廷还是考虑了两淮百姓在使用“铁钱”时会有不便之处,所以为方便两淮地区百姓对于“铁钱”的使用,乾道二年(1166年)“癸未,降会子、交子于镇江、建康务场,令江淮之人兑换”,南宋在两淮地区正式推行“交子”。
3,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发明,即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国则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棉)造成的货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不具价值,虽然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5,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出现时间是1023年。 这一时间下的中国正处于北宋仁宗在位时期,不过真正执掌朝政大权的人却是太后刘娥。诞生于中国的世界最早纸币名为“交子”,其诞生契机在于宋朝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之下,货币的使用频率自然也随之增加。但是纸币出现之前的宋朝,市场上所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铜钱、铁钱、白银。这些货币均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便于随身携带。比如说,当时一千钱约有二十五斤重,那么一匹价格两万钱的罗便需要携带一百多斤的铜钱前去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成都的商人为了行商方便,自发地印制了一种“纸币”,即交子。成都商人自发印制的交子,大约出现在1008年的时候。不过这时的交子尚算不上是纸币,因为它的数额是不固定的,而是根据商人所存放的钱币金额进行填写的。商人存放钱币的地方被名为“交子铺户”。待他们将钱币存入铺户之后,铺户会交给他们一张写有金额的交子以作为存钱凭证。交子出现之后由于其便利性,很快便在四川地区迅速流通开来,交子铺户的数量也因此日渐增多。 而随着交子铺户的增多,其管理也随之出现漏洞,部分铺户出现滥发交子,擅自挪用钱币等情况。等到了1023年,朝廷在私人交子发展不善的情况下开始正式接手交子的发行与管理。当时朝廷为了对交子实施有效且规范的管理,还专门在四川设立了“益州交子务”。这一机构成立之后,交子的发行正式转由朝廷负责。也正是在这一年,由朝廷发行的第一批“官交子”正式投入使用。世界最早纸币的出现时间便就是以这批官交子的发行时间作为标准。 官交子发行之前,其使用方式与早前商人自主印制的交子十分类似,上面的金额依旧是临时填写的。不过这一基础之上,朝廷往交子上方加盖了州印。此外,朝廷还按照一至十贯的金额给这批官交子划分了等级。而待发展至1039年的时候,宋仁宗正式下令将官交子的金额统一为五贯与十贯。此外,官交子每隔两至三年便会“换届”,而每次期满之际旧的交子都需更换成新的交子才可继续使用。
6,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呵呵,我的家乡)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中国金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