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小鸭3中文版,街上买来的小鸭子如何喂养啊?
本文目录索引
1,街上买来的小鸭子如何喂养啊?
1、饲料喂养 小鸭子饲养要比较细心,它是可以吃杂食的。每次喂养的时候一般就是专门的小鸭子的饲料,然后再中间参杂一些菜叶,这样喂养的小鸭子会比较健康,同时还不会挑食。 小鸭子每次的食量并不大,但很容易消化,所以每次的喂量不用太多,一天中至少要喂养五六次。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水质要干净、无污染。 2、放养方法 等小鸭子喂养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天气放晴,那么就可以将小鸭子放到外面的草坪或果园进行放养。这样可以锻炼小鸭子的觅食能力,同时可以促进鸭子的消化和增强体质。 小鸭子的放养也是有要求的,春秋天一般是下午放养为宜,而夏季一般是趁早放养或者是下午温度下降后放养,冬季只有天晴温度高的时候才能放养。 3、卫生清理 小鸭子的吃喝拉撒基本都是在鸭舍中解决,所以鸭舍的卫生是比较脏的,而且也很容易潮湿,对小鸭子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定期的更换垫料,并且将鸭舍的卫生清理干净,垫料的更换一般是三天左右一更换为宜。还有就是食槽和水槽也要进行清理,保证卫生,以免病虫口入。 扩展资料; 鸭具有合群性,也有争斗性。鸭良好的群居性是经过争斗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啄斗顺序。两性鸭间各有自己的优胜关系, 形成各自独立的啄斗顺序:强者优先采食、饮水、配种,占据鸭群最高地位,并承担出战入侵者、保卫群体、调解和限制群内攻击行为的职责,弱者依次排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确定的位置。 在鸭群成员固定的情况下,已经确立起来的等级关系一直保持下去,这种结构保证鸭群和平共处,也促进鸭群高产。干扰和破坏已经形成的啄斗顺序,会引起新的争斗。在合群、并笼、更换鸭舍或调入新成员时,应在开产前几周完成,使其有足够时间重新建立群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鸭子
2,小鸭子具体饲养方法
鸭子的相关喂养知识: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 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 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3,小鸭子喂养方法
雏鸭是指从出生到25日龄的鸭子。刚出生的雏鸭绒毛还未发育全,比较短,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需要采用人工保温的方法来保温。 雏鸭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健,要给雏鸭饲喂比较容易消化的饲料;刚出生雏鸭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发育,饲喂雏鸭的饲料一定要营养丰富、均衡的全价饲料。 雏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差,要尽量减少应激。因此,在育雏期间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的品种,羽毛丰满,个头大小适中,眼睛黑亮、鸭掌透红抗病能力较强,适宜养殖。 扩展资料: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放养的鸭子可起到控草作用,鸭粪可为果树提供优质肥源。这是改造杂草丛生,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适龄不结果或低产低效果园,为优质高效园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果园放养是以圈养为基础的新技术,同样需有棚舍,以备晚上补饲、饮水、产蛋时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远离放养园的情况下采用依山靠崖、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鸭舍。
4,小鸭子吃什么?
小鸭吃小麦、鱼虾、熟米饭、蚯蚓等食物,养殖小鸭子时需要注意温度适宜,刚出壳的鸭子身体较弱,一般可将育雏箱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并提供每天20小时的光照,7日龄小鸭可饲喂切碎的青菜叶,当鸭子2周龄后每天的光照时间可改为15个小时,同时定期给鸭舍通风。
一、小鸭吃什么
1、小鸭子的食物
小鸭子吃小麦、鱼虾、熟米饭、蚯蚓等食物,当小鸭7日龄时,可饲喂糠麸类饲料或者饲喂切碎的青菜叶。
2、饲养小鸭的要点
(1)温度
刚出生的小鸭对温度要求较高,可将育雏箱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并根据鸭子的生长情况,每隔1周降低2℃,通常1个月后,鸭子就可适应常温环境。
(2)光照
刚出壳的小鸭一般每天需提供20小时的光照,当小鸭子2周龄后,每天一般需要提供15小时的光照,若天气好,通常不需要人为提供光照。
(3)通风
定期给鸭舍通风,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并排出食物残渣发酵后产生的有害气体,使鸭子能够健康的生长。
二、怎么喂养鸭子
1、以在果园喂养鸭子为例,可在靠山的区域建设鸭舍。需要合理的安排养鸭的密度,每平方约6-7只鸭子,在鸭舍前需要空出一块空地供鸭子活动。
2、从正规养殖场采购种鸭,不可选择劣质的种鸭,选择既能适宜圈养又能在低山丘陵地区放养的品种。
3、白天让鸭子在果园内自由进食,晚上注意补充饲料,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注意:需要保证饲料的多样性。
4、为鸭子接种接种疫苗,做好疫病预防的工作,同时定期清扫消毒鸭舍以及鸭用具,饲养盘中的饲料需要及时清理,避免鸭子采食变质的食物残渣,从而发生疾病。
5,刚出生的小鸭子吃什么?
小鸭子刚出生1天后先饮水在喂食米饭。 刚出生的小鸭子先喂水,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与维生素。喂食时,饲料使用米饭,建议把米煮成五成熟,然后洒在地上让小鸭自由啄食,一天喂6~8次。 4天大的鸭子改为煮烂的小麦配合饲料一天喂4-5次即可。 半个月大的鸭子,一天只要喂食3次即可。 小鸭开食3天左右,可以给它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还可以将小鱼、小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后与饲料拌在一起喂养。此外,小鸭还需要补充适量的青绿饲料,也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在喂养时候,如果是夏季高温,要及时清理掉放太久已经变质的食物, 保持饲料的新鲜,然后尽量在天气凉快的时间段喂食。 扩展资料 加强保温:雏鸭正常生长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4-7日龄,25℃;2周龄以上,20℃左右。 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 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 预防疾病: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鸭子
6,如何饲养小鸭?
养小鸭的方法
作好准备工作
养鸭以放牧为主,经常流动,可建简易棚舍。鸭舍外要有水面,以便使鸭下水活动。地面铺以清洁垫草。准备必要的养鸭用具,如小船、赶鸭竿、马灯、喂料用的塑料布、木盆等。
喂好管好饲养雏鸭主要用自温育雏,一般养小鸡的保温用具也可以应用。雏鸭出壳后12•"-'24小时开食。喂食前有的群众经验是先把雏鸭放在竹筐内,轻轻按入水面,让鸭脚浸入水中,雏鸭受到水的刺激,会变得活跃起来,一面饮水一面活动,使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然后喂以煮熟泡洗过的糙米饭或碎米粒。以后每次喂料都要先让鸭下水活动,这样可以促进鸭的新陈代谢。
小鸭lO日龄前每天喂食6~7次,lO日龄后逐渐减少到4~5次。喂料后最好检查一次鸭的食道,看是否吃饱,把没有吃饱的小鸭拣出补喂一次,以避免鸭群长得大小不一致。
雏鸭的饲料里应多加活食,如鳝鱼、螺蛳、蟛蜞等,可以切碎、捣碎后拌和在饲料里喂给。
要注意保持鸭舍和垫草的干燥、清洁。
小鸭的放牧小鸭5日龄后,即可赶其下水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时间。10~12日龄后,可以开始放牧,放牧的时间要由短到长,地点由近到远。
一般放鸭以600~1,000只为一组,由3~4人放牧。小鸭习性喜欢向前直闯,要有一人在前带队,用赶鸭竿管住前面的几只,后面的鸭群就会跟着缓慢前进。跟在后面的人要防止鸭子走散。
开始放牧后,就要注意鸭群的调教,把鸭群逐渐驯化成能听从人的诱喊声而行动的习惯。
小鸭放牧时要了解牧场情况,不能在刚施过农药、化肥和有腐败动物的地点放牧。炎热季节的中午,要注意避暑,雷雨来前也要把小鸭赶回。
同时要根据自然饲料多少以及小鸭采食情况,每天放牧回来,适当地补喂一些饲料。
小鸭羽毛的着生规律雏鸭出壳时为黄色或带有黑色的绒毛,以后换毛一次,绒毛变淡变白,接着就开始着生羽毛。羽毛生长有规律性,可以借助于观察小鸭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决定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项经验。
各地对羽毛着生的习惯命名有所不同,现将江苏、浙江地区群众对小鸭羽毛着生的习惯命名列为表14。
养小鸭的基本经验
雏鸭刚出壳时叫做鸭黄,这时机体还比较幼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比较差,需要适当地保温。而且食量比较小,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能力也比较差,就需要给一些营养较好、容易消化的饲料。这一阶段主要是长骨胳、羽毛、内脏器官的阶段,肌肉和脂肪的积累较少。接着就进入生长时期,如果有条件,就可以多喂,喂好,促使其迅速成长。如条件不够,缺乏良好的牧场,也可以适当地拖延一下,把架子吊起来,但是延缓并不等于停止,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形成僵化,变成“鸭老”(大脑袋,身躯不发育,有似僵猪一样,不容易再长上去)。再后一阶段是肥鸭期,这时鸭子已基本长成,转入大量增生肌肉,积累脂肪的时期,这时一定要抓紧有利时机,喂足放好,促使早喂肥上市。总之鸭黄要“保”,小鸭有条件就“促”,没有条件也可以适当地“拖”,但要防止“老”,肥鸭就要抓紧时间“育”,这就是养好小鸭(肉鸭)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