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200师,中国远征军200师,最后的结局
本文目录索引
1,中国远征军200师,最后的结局
国民革命军第二○○师
一、 部队简史:
该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营长彭克定)。1936年1月,该营改归交辎学校指挥。1937年3月,该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由军政部直接指挥。
1938年1月,该团于湖南湘潭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以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该师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4月,该师在上高与第20军团开展联合军事演戏,以测试对机械化部队的运用。5月,该师抽调战车营、工兵营、装甲汽车队、高射炮队、摩托搜索队、战防炮营、步兵营各一,组成突击军第1纵队,由副师长邱清泉率领北上开赴兰封与日军作战。是月下旬,该纵队在贵李寨、罗王寨、三义寨等地初露锋芒,配合友军击退日军土肥原师团,收复圈头水口、三义寨等地。6月,该纵队转移开封。既而移驻郑州。9月在信阳配合友军作战。此后该部开赴陕西由第1军指挥,脱离第200师建制。11月,该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师长杜聿明升任新11军副军长,以第89师副师长戴安澜继任师长。改编后该师开赴广西全州整训。
1939年3月,该师开赴广西界首参加全国军队校阅,第5军名列第一,该师为第5军第二名。9月,该师拟开赴湖南衡山,拟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该师抵达后会战已经结束,乃就地待命并接受第9战区司令长官检阅。11月,该师作为第二期整训部队,接受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罗卓英督练。是月中旬,日军在广西钦州湾登陆,该师紧急车运南宁,配合友军第135师协同守备南宁城郊。12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骑兵第5联队、第21联队一部占领昆仑关,该师奉命集结于三塘参与对昆仑关的反击作战。当荣誉第1师因伤亡惨重退出战场后,该师接替任务,在坦克的协同下继续攻击昆仑关。是月下旬,该师将日军分割包围,并断绝日军补给线。随后在友军荣1师、新22师、第159师的配合下对昆仑关发起总攻,与日军三次争夺昆仑关,终于在本年的最后一天完全收复昆仑关。是役,第600团团长邵一之在攻击二塘附近日军阵地时不幸阵亡。
1940年1月初,该师在昆仑关经过短暂休整后继续加入对昆仑关附近之八塘的进攻。但是因日军增加守备力量,该师经过7天的连续冲锋,最后因部队损失惨重,被迫将防务交由第36军接替,该师后撤整补。4月,该师因在昆仑关的所受损失过重(兵员损失近三分之二),开赴湖南祁阳接受新兵开始长时期的整补。
1941年6月,该师移驻贵州安顺。12月,移防云南保山。
1942年3月初,该师附军属骑兵团、工兵一个营入缅支持英军作战,接替英军在同古(又称东吁)的防务。是月下旬,该师在同古以北与日军第55师团发生战斗。经过三昼夜激战,数次击退日军第55师团112联队的进攻,但是自身也为日军第112联队包围,联络补给均告中断。在友军新22师、第96师解围失败后,该师最终奉命突围,其余奉命掩护撤退之部队最后皆奋战殉国。第200师在同古坚守12天,迫使日军第112联队停止进攻,等待第56师团的增援。同时,该师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4月下旬,该师奉命进攻东枝,经3天激战,击退日军第113联队,收复东枝。随后该师向雷列姆以北攻击前进。不久东枝再次为日军攻克,孟瑙也随之失陷。第200师此时奉命以一部攻击腊戎当面之日军,并以一部固守腊戎,掩护第5军、第6军向我国云南撤退。5月上旬,该师向八莫、南坎撤退,途中与第5军补训处回合,并沿途收容第6军、第66军散兵1000余人。在该师穿越昔卜、摩谷公路时,遭到日军第56师团伏击,部队被打散,团长柳树人阵亡,师长戴安澜在负重伤后为参谋长周之再救出。6月中旬,该师残部经过艰难的撤退终于抵达云南永平(第200师入缅之役损失5000余人)。师长戴安澜在撤退途中因伤重无法救治而亡,以副师长高吉人继任师长。该师在遭受昆仑关、缅甸两次重创后,骨干大量损失,此后该师移驻昆明近郊——马街,开始了长期编练,部队官兵扩编至12000余人。
1944年8月,为策应驻印军对日军的反攻,该师开赴保山集结,随后康复前线协助友军作战。9月初,该师加入对于龙陵的战斗。由于该师初到战场,未明前线形势,陡遭日军反击,其先行加入战斗的先头团第599团被日军迅速击溃,其中两个营损失惨重,营长皆阵亡。随后该团残部被配置在5412高地,奉命以残破部队对日军发起反击,又遭日军挫败。是月中旬,该师第600团、第598团先后抵达,旋即对日军发起新一轮进攻,在炮兵的掩护下先后夺取三个高地,并收复龙陵老城和文笔坡。随后该师奉命固守阵地,并补充第599团。10月中旬,该师在得到第5军军属工兵营、炮兵营、通讯营、战防炮营的支援下,开始向非吹坡、老龙潭等地攻击前进。11月初,该师在相继收复老龙潭、石老虎、老粮台后向芒市迂回。于是月中旬收复芒市后在蚂蝗山遭到日军反击,在击退日军的进攻后该师乘胜追击,并于12月初收复遮放后继续向前攻击,陆续收复双坡、拉隆、邦打、拱撒、河边寨。
1945年1月中旬,该师以奇袭的方式攻占日军重要据点回龙山。随后该师配合友军收复象鼻山、腰子山、冷山等日军据点。畹町为友军第2军收复后该师回驻昆明市郊。3月,该师换装美械。师长高吉人升任第5军副军长,以第49师师长罗友伦继任师长。4月,师长罗友伦调任第207师师长,以美国战车学校毕业生廖慷继任师长。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该师移驻罗次。9月,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奉命以武力解决龙云所部,该师即在驻地以宴请滇军炮兵团为名,命临时受该师节制的第96师287团将该炮兵团缴械。第600团团长董瀚因空难殉职。10月杜聿明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该师抽调第598团作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脱离建制。该师另抽调所属第599团、第600团各一部作为基干新编第598团。
1946年3月,第5军各部开赴武汉,该师被留驻云南开远,负责滇南地区的守备任务,暂由昆明防守司令部节制。10月师长廖慷调任第45师师长,以副师长熊笑三继任师长。12月,该师北开武汉,归还第5军建制,负责清丰至濮阳之间公路沿线的护路任务。
1947年1月,该师移防徐州。4月,奉命向梁山出击。当梁山为友军第96师攻克后,该师作为第5军左路部队继续追击撤退的解放军,但是却被解放军阻击部队牢牢牵制,无法前进。直到解放军主力撤过黄河后,该师才得以前行,并以所属第600团渡河追击解放军。5月,该师转入鲁中,进驻新泰,旋向羊流店攻击前进,既而协同友军第45师攻占莱芜,再向博山攻击前进。6月下旬,该师奉命掩护友军整11师左后方向解放军沂蒙山区进攻。7月,该师向泗水攻击前进,既而后方发现解放军游击部队,逐回驻博山清剿。是月下旬,友军整编第84师一部在汶上为解放军围攻,该师奉命并向济宁发动攻击,以配合第45师前往解围。8月下旬,该师以所属第600团担任主攻夺取济宁后向西追击解放军,在厉家岗、徐家庄、沈官屯与解放军交战10余次,接连获胜。随后从白浮图出发,迅速抵达郭庄向解放军发动猛攻,成功为整84师解围。9月,该师在口整编为第200旅,原师长熊笑三改任旅长。整编后该旅又向丁里长发动攻击,在打退解放军的反击后,该旅即乘胜攻占丁里长。11月,该师驻防于鲁西地区开始休整。
1948年4月,旅长熊笑三升任整编第5师副师长,以整编第5军副参谋长兼交通辎重兵团团长张毓英继任旅长。5月,解放军攻击民权,该旅奉命开拔越陇海路进入豫东协助友军作战。6月,解放军攻击定陶,该旅又回援山东。入鲁后该旅于曹县集结,随后向马楼发起攻击。由于解放军利用地形构筑据点、鹿砦,该旅往往是以惨重代价才得攻取一、二据点,整200旅在此与解放军胶着7天才攻克马楼继续进击。是月中旬,开封为解放军攻克,该旅奉命向西南迂回,企图截击由开封撤退之解放军,但是未能完成任务。6月下旬,该旅奉命进攻杞县以南之桃林岗,由于旅长张毓英将兵力逐次使用,遭受解放军猛烈还击,经一天攻击,所部伤亡惨重,仍未能前进一步。旅长张毓英当即被撤职查办,以整编第96旅副旅长周朗继任旅长。同时将该旅改为预备队使用。7月初,区寿年兵团为解放军歼灭后,该旅奉命除留第600团牵制解放军外配合友军向解放军迂回攻击,随后负责牵制的第600团与迂回部队分进合击,终于将解放军击退。9月,济南告急,该师由商邱救援,但是部队未到济南已告失守,逐回驻原防。不久该旅恢复第200师番号,原旅长周朗改任师长。11月初,该师在向黄口移动时,其所属一个营被解放军包围,经友军第45师解救脱离危险。是月中旬,该师集结与徐州。随后为解救友军第7兵团,沿林佟山麓攻击前进。不久该师在林佟山山腰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经两天战斗始突破阻击阵地继续东进。是月下旬,第7兵团被歼,该师回防徐州。当第12兵团被围后,该师开始撤守徐州,不料在至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团长刘屏玉在指挥部队集结时阵亡。该师在占领张庙堂阵地后,即以此为核心阵地固守。
1949年1月9日,解放军对陈官庄的国军发动总攻击,该师与军部的通信被迅速切断。随后在通信兵的联络下得知军部下达了“停止战斗,自行设法”的命令后,由师长周朗率领开始突围。但是不久之后即被解放军包围歼灭,团长刘明德阵亡;师长周朗、团长蔡香清在卫兵的保护下侥幸逃出包围圈,但是旋即为地方民兵俘虏;副师长麻心全化装脱逃。该师另有一部500余人由团长熊道存率领逃至萧水被击溃,熊道存被俘。
1949年5月1~4日浙南游击纵队代表在周岙(今属瓯海区)。景德寺与驻温新编成的第二OO师师长叶芳代表进行两次谈判,达成吐芳起义11项具体协议。5月6日浙南游击纵队主力进驻温州城外高地,兵分三路向城内挺进。5月7日叶芳率部起义。永嘉团管区司令部司令叶迈、永嘉县县长陈文、瑞安县县长叶俊随同起义,温州和平解放。
叶芳部没有全部投共,原国民党新兵团团长叶圣尘在起义后率部叛逃。另外还有麻心全的部队, 这些残部重新成立了第200师,师长叶敬,归第5军指挥.
不久第200师撤往金门岛驻防,原第5军的45师、46师、200师并为第200师。驻小金门。第200师师长麻心田。
2,中国远征军整200师的简介
一九三六年三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一九三七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一九三八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二○○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一九三九年一月,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五军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意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歼敌六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此役后郑洞国调升,带走荣誉一师,第五军由广西移驻云南,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调归其建制。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三月上旬,第二○○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五千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二○○师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并于4 月底开始撤退。第五军的第二○○师、九十六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而第五军军部、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恸,蒋介石亲自为其举行葬礼,中共头目毛、周、朱、彭等均打电报表示哀悼。第五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四万两千人,战斗中死伤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一万四千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的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许多将士后来回忆谈起那段遭遇时,仍不免为之动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第七十四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五十八师。该军成立后不久就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参加完南京保卫战后,第七十四军被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乒员。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军又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十一月,该军开赴湘阴、长沙一带整训,并扩充为三个师,分别为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一九三九年,俞济时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一九四○年,俞济时升职,由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师师长一职。王耀武对蒋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将第七十四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大败日军。军政部长何应钦曾在国民参政会上说,这次作战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七十四军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特颁军中最高奖旗 ---- 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军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抗日铁军”。上高会战后,第七十四军又参加了后两次长沙会战及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极为英勇。当时第五十七师固守常德,与日军血战十六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五十七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师里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余程万师长亲率卫队参战。官兵弹尽肉搏,誓死拼杀,战场惨烈空前。此役仅五十七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蒋介石在给余程万的电文中说:“欣悉我五十七师全体官兵保卫常德,奋勇歼敌,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一九四三年五月,周志道接替李天霞任五十一师师长,一九四一年余程万接替施中诚任五十七师师长,五十八师师长先后由陈式正、廖龄奇接任,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张灵甫又升任该师师长。常德会战后, 王耀武调升,施中诚接任第七十四军军长一职。后施中诚又率部参加了长衡会战,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也表现不俗,真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3,中国远征军200师最后怎么样了呢?
刚入缅时200师有两万人装备有四个战车团,到返回腾冲时,200师只有三千多人,后因200师损失严重,滇西大反攻时,没能参加。第五军19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击,45、46两师大部分缴械,200师突围被歼灭。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香消玉陨。 1942年3月初,该师附军属骑兵团、工兵一个营入缅支持英军作战,接替英军在同古(又称东吁)的防务。次月下旬,该师在同古以北与日军第55师团发生战斗。经过三昼夜激战,数次击退日军第55师团112联队的进攻,但是自身也为日军第112联队包围,联络补给均告中断。 在友军新22师、第96师解围失败后,该师最终奉命突围,其余奉命掩护撤退之部队最后皆奋战殉国。第200师在同古坚守12天,迫使日军第112联队停止进攻,等待第56师团的增援。同时,该师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 4月下旬,该师奉命进攻东枝,经3天激战,击退日军第113联队,收复东枝。随后该师向雷列姆以北攻击前进。不久东枝再次为日军攻克,孟瑙也随之失陷。第200师此时奉命以一部攻击腊戎当面之日军,并以一部固守腊戎,掩护第5军、第6军向我国云南撤退。 5月上旬,该师向八莫、南坎撤退,途中与第5军补训处回合,并沿途收容第6军、第66军散兵1000余人。在该师穿越昔卜、摩谷公路时,遭到日军第56师团伏击,部队被打散,团长柳树人阵亡,师长戴安澜在负重伤后为参谋长周之再救出。 6月中旬,该师残部经过艰难的撤退终于抵达云南永平(第200师入缅之役损失5000余人)。师长戴安澜在撤退途中因伤重无法救治而亡,以副师长高吉人继任师长。该师在遭受昆仑关、缅甸两次重创后,骨干大量损失,此后该师移驻昆明近郊--马街,开始了长期编练,部队官兵扩编至12000余人。
4,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时候,200师在缅甸一个地方打了一仗,是叫同古还是叫东吁啊?
1942年3月8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200师到达同古。在这里打了一个胜仗。
同古,又译作东吁、东瓜。
在中华民族抗战中,戴安澜将军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 ,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冬瓜(亦称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政府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浦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冬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然而,由于日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七十余日。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的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
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在挽词中赞戴将军道:
黄浦之英,
民族之雄。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