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光驱内部结构,光驱分为那几种类型,它有哪几部分构成?急~!

本文目录索引

1,光驱分为那几种类型,它有哪几部分构成?急~!

类型:康宝 | DVD刻录机 | 蓝光机 | CD
1.光驱面板
CD-ROM的面板基本组成可以上图。在光驱面板左边有个耳机插孔,旁边是一个音量控制旋钮,光驱的商标一般也位于左上方。在右边一般有两个按键:“CD播放键”(其作用是可以不经由CPU处理而直接播放AudioCD)和“仓门进出开关”(控制仓门的进出)。
仔细看看,在光驱面板中有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孔,它也叫“紧急弹出孔”,当光驱打不开舱门时,可以用小铁丝插入该孔,稍稍用力一捅,使仓门打开。在面板上还有一个指示灯,当光驱中放有光盘时,此指示灯会亮,当读写光盘时此灯则会闪烁。
如果是CD-RW刻录机,在光驱面板右上方你可能会见到“48×24×48×”等字样,表示此光驱读取光盘的刻录速度为48速,擦写CD-R/RW盘片的速度为24速,读写速度为48速。
2.背部接口
光驱的接口主要有音频接口、跳线接口、数据接口、电源接口。
音频线接口主要作用是将一根4芯或3芯的CD音频线连接到声卡上,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光驱来播放音乐CD。
在音频线接口的右边是光驱的跳线设置,通常光驱出厂时已被设置为从盘。
当只有一个硬盘和光驱时,建议将光驱连接在主板的第二个IDE接口上,并将光驱跳线设置到主盘位置。
光驱的数据接口通过一根数据线将光驱与主板的IDE插座相连。那电源接口就不用说了,就是用来给光驱供电的。
3.光驱内部结构
光驱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激光光头、PCB板和机械部分。
激光光头负责实现对光盘信息的读写,PCB电路板上则是各种控制光驱信息读写的电路。另外,光盘在光驱内的转动、进出光驱等工作就要通过机械部分来完成。
除了这几个主要部分,在光驱中,有一个类似主板BIOS的“固件”(Firmware)也不要忽略了。我们通过刷新Firmware可以改善光驱的性能,对于DVD-ROM还可以解决区码的限制等

光驱分为那几种类型,它有哪几部分构成?急~!

2,光驱有哪几种类型

"光驱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 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COMBO光驱:“康宝”光驱是人们对COMBO光驱的俗称。而COM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
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3,光驱的内部结构有哪些?

1、底部结构:

用十字螺丝刀拧开光驱底板的四个固定螺丝,压下连在光驱面板上的固定卡,将底板向上抬起,即可将其拆下,可以看到光驱底部固定着机芯电路板,它包括了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主要的电路组成部分。



2、机芯结构
用细铁丝插入面板的紧急出盒孔将光盘托架拉出,压下上盖板两端的固定卡,卸开光驱面板,然后再打开上盖板,可以看光到整个机芯结构。


(1)激光头组件
包括光电管、聚焦透镜等组成部分,配合运行齿轮机构和导轨等机械组成部分,在通电状态下根据系统信号确定、读取光盘数据并通过数据带将数据传输到系统
(2)主轴马达:
光盘运行的驱动力,在光盘读取过程的高速运行中提供快速的数据定位功能。

光盘托架:

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光盘承载体
(4)启动机构
控制光盘托架的进出和主轴马达的启动,加电运行时启动机构将使包括主轴马达和激光的头组件的伺服机构都处于半加载状态中。

4,DVD光驱的内部结构

DVD光驱最早出现的DVD是Digital Video Disk(数字视频光盘),它是一种只读型DVD光盘,必须由专用的影碟机播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革新,IBM、HP(惠普)、APPLE(苹果)等五家公司召集了SONY(索尼)、Philips(飞利浦)、HITACH(日立)、PIONEER(先锋)等众多厂商于1995年12月共同制定统一的DVD规格,并且将原先的Digital Video Disk改成现在的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DVD是以MPEG-2为标准,每张光盘可储存的容量可以达到4.7GB以上(大约是133分钟高压缩比的节目,内含AC-3 5.1声道输出译码)。 一、DVD的主要规格 DVD主要有: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DVD-RW、DVD-RAM等。 DVD-ROM是用来读取数字资料的DVD规格,总共有四种容量,分别为4.7GB、8.5GB、9.4GB、17GB,硬件产品称为只读式DVD-ROM光驱。2.DVD-Video DVD-Video是用来读取数字影音资料的DVD规格,应用于消费性电子领域,硬件产品称为DVD激光视频机(即DVD-Video光驱)。3.DVD-Audio DVD-Audio是用来读取数字音乐资料的DVD规格,着重于超高音质的表现,主要应用于消费性电子领域,硬件产品称为DVD音乐光驱(DVD-Audio光驱),而且有些DVD激光视频机也会提供DVD-Audio的播放功能。  4.DVD-R(DVDRecorder)是一次写入数据资料的DVD规格,硬件产品称为一次写入式数字多功能光驱(DVD-R光驱)。由于第一代3.95GB容量的无法配合4.7GB规格的DVD-ROM在软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因此第二代4.7GBDVD-R应运而生。与CD-R一样,DVD-R光盘可与DVD-ROM兼容。 5.DVD-RAMDVD-RAM的用途较广,但主要分为计算机专用以及家电专用两种。在计算机方面,硬件产品称为可擦写式数字多功能光驱(DVD-RAM光驱),然而第一代2.6GB的容量与DVD-ROM容量相差太大,因此就诞生了第二代4.7GB DVD-RAM。DVD-RAM也是采用相变技术来存储数据。 6.DVD-RWDVD-RW是DVD联盟继DVD-RAM之后提出的第二种可以重复读写数字资料的DVD规格,硬件产品称为可擦写式数字多功能光驱(DVD-RW光驱),DVD-RW与DVD-RAM擦写方式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相同。DVD-RAM的记录格式也是采用CD-R中常见的相变技术,容量为3.0GB。但是DVD-RW不能与DVD-ROM兼容。 ) T& q

5,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

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经译码器分析后,根据指令分析结果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部件,使得各部件在控制器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2、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来存放所有数据和程序的记忆部件,它的基本功能是按指定的地址存(写)入或者取(读)出信息。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另一类是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 存储器由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计算机通过地址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
一个存储器所包含的字节数称为存储容量,单位有B、KB、MB、GB、TB等。
3、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程序、数据、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的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图形扫描仪、触摸屏、条形码输入器、光笔等。 外存储器也是一种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外存储器也当作一种输出设备。

6,如何用电脑光驱播放DVD

电脑光驱播放DVD方法如下: 1,首先,选择好用电脑观看的光盘,以下图中的光盘为例; 2,接下来,在电脑中找到“计算机”,如图所示; 3,打开计算机,找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单击此处; 4,单击之后,找到“弹出”,单击“弹出”; 5,单击“弹出”之后,电脑弹出装载光盘装置,如下图所示 6,将准备好的光盘放入里面,手动关闭; 7,再次打开“计算机”,此时我们可以看到DVD RW驱动器已经完成对光盘的加载; 8,双击打开,此时我们就可以观看光盘中的内容了。

7,光驱的工作原理

光驱的工作原理

激光头是光驱的心脏,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工作,因此在清理光驱内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激光头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半反光棱镜,物镜,透镜以及光电二极管这几部分。当激光头读取盘片上的数据时,从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透过半反射棱镜,汇聚在物镜上,物镜将激光聚焦成为极其细小的光点并打到光盘上。此时,光盘上的反射物质就会将照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回去,透过物镜,再照射到半反射棱镜上。此时,由于棱镜是半反射结构,因此不会让光束完全穿透它并回到激光发生器上,而是经过反射,穿过透镜,到达了光电二极管上面。由于光盘表面是以突起不平的点来记录数据,所以反射回来的光线就会射向不同的方向。人们将射向不同方向的信号定义为“0”或者“1”,发光二极管接受到的是那些以“0”,“1”排列的数据,并最终将它们解析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在激光头读取数据的整个过程中,寻迹和聚焦直接影响到光驱的纠错能力以及稳定性。寻迹就是保持激光头能够始终正确地对准记录数据的轨道。当激光束正好与轨道重合时,寻迹误差信号就为0,否则寻迹信号就可能为正数或者负数,激光头会根据寻迹信号对姿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光驱的寻迹性能很差,在读盘的时候就会出现读取数据错误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读音轨的时候出现的跳音现象。所谓聚焦,就是指激光头能够精确地将光束打到盘片上并受到最强的信号。当激光束从盘片上反射回来时会同时打到4个光电二极管上。它们将信号叠加并最终形成聚焦信号。只有当聚焦准确时,这个信号才为0,否则,它就会发出信号,矫正激光头的位置。聚焦和寻道是激光头工作时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我们所说的读盘好的光驱都是在这两方面性能优秀的产品。目前,市面上英拓等少数高档光驱产品开始使用步进马达技术,通过螺旋螺杆传动齿轮,使得1/3寻址时间从原来85ms降低到75ms以内,相对于同类48速光驱产品82ms的寻址时间而言,性能上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光驱的聚焦与寻道很大程度上与盘片本身不无关系。目前市场上不论是正版盘还是盗版盘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点偏移以及光介质密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当光盘高速旋转时,造成光盘强烈震动的情况,不但使得光驱产生风噪,而且迫使激光头以相应的频率反复聚焦和寻迹调整,严重影响光驱的读潘小过于使用寿命。在36X-44X的光驱产品中,普遍采用了全钢机芯技术,通过重物悬垂实现能量的转移。但面对每分钟上万转的高速产品,全钢机芯技术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以ABS技术为核心的英拓等光驱产品。ABS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光盘托盘下配置一副钢珠轴承,当光盘出现震动时,钢珠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滚动到质量较轻的部分进行填补,以起到瞬间平衡的作用,从而改善光驱性能。

光驱的度盘速度

CD-ROM速度的提升发展非常快,去年24X产品还是主流,如今48X光驱也已经逐步普及了。值得注意的是,光驱的速度都是标称的最快速度,这个数值是指光驱在读取盘片最外圈时的最快速度,而读内圈时的速度要低于标称值,大约在24X的水平。现在很多光驱产品在遇到偏心盘、低反射盘时采用阶梯性自动减速的方式,也就是说,从48X到32X再到24X/16X,这种被动减速方式严重影响主轴马达的使用寿命。值得庆幸的是,笔者最近倒是在英拓光驱上找到了“一指降速”的功能设置。按住前控制面板上Eject键2秒钟,光驱就会直接地从最高速自动减速到16X,避免了机芯器件不必要的磨损,延长了光驱的使用寿命。同样,再次按下Eject键2秒钟,光驱将恢复度盘速度,提升到48X。 此外,缓冲区大小,寻址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笔者认为,以目前的软件应用水平而言,对光驱速度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48X光驱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完全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个软件要求安装时使用32X以上的光驱产品。此外,CD-ROM作为数据的存储介质,使用率远远低于硬盘,总没有谁会将WIN98安装在光盘上运行吧?

光驱的容错能力

相对于读盘速度而言,光驱的容错性显得更加重要。或者说,稳定的读盘性能是追求读盘速度的前提。由于光盘是移动存储设备,并且盘片的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因此难免会出现划伤或沾染上杂物质情况,这些小毛病都会影响数据的读取。为了提高光驱的读盘能力,厂商献计献策,其中,“人工智能纠错(AIEC)”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AIEC通过对上万张光盘的采样测试,“记录”下适合他们的读盘策略,并保存在光驱BIOS芯片中。以方便光驱针对偏心盘、低反射盘、划伤盘进行自动的读盘策略的选择。由于光盘的特征千差万别,所以目前市面上以英拓为首的少数光驱产品还专门采用了可擦写BIOS技术,使得DIYer可以通过在现方式对BIOS进行实时的修改,所以说Flash BIOS技术的采用,对于光驱整体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一些光驱为了提高容错能力,提高了激光头的功率。当光头功率增大后,读盘能力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长时间“超频”使用会使光头老化,严重影响光驱的寿命。一些光驱在使用仅三个月后就出现了读盘能力下降的现象,这就很可能是光头老化的结果。这种以牺牲寿命来换取容错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判断您购买的光驱是否被“超频”呢?在购买的时候,你可以让光驱读一张质量稍差的盘片,如果在盘片退出后表面温度很高,甚至烫手,那就有可能是被“超频”了。不过也不能排除是光驱主轴马达发热量大的结果。

光驱的保养

大家知道,激光头是最怕灰尘的,很多光驱长期使用后,识盘率下降就是因为尘土过多,所以平时不要把托架留在外面,也不要在电脑周围吸烟。而且不用光驱时,尽量不要把光盘留在驱动器内,因为光驱要保持“一定的随机访问速度”,所以盘片在其内会保持一定的转速,这样就加快了电机老化(特别是塑料机芯的光驱更易损坏)。另外在关机时,如果劣质光盘留在离激光头很近的地方,那当电机转起来后很容易划伤光头。

散热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电脑的通风条件及环境温度的高低,机箱的摆放一定要保证光驱保持在水平位置,否则光驱高速运行时,其中的光盘将不可能保持平衡,将会对激光头产生致命的碰撞而损坏,同时对光盘的损坏也是致命的,所以在光驱运行时要注意听一下发出的声音,如果有光盘碰撞的噪音请立即调整光盘,光驱或机箱位置。

8,怎么拆卸光驱?

第一步:找一枚曲别针,将它拉直,用它向光驱的前面板上的小孔捅一下,光驱舱门打开,抽出托盘,用一只手握紧托盘,另一只手握住舱门面板的下沿,用力向斜上方掰,可将舱门面板拆掉。 第二步:在光驱外壳靠近面板的位置,左侧、右侧各有一个、底部有两个小方孔,用一个合适的平口螺丝刀,分别插入四个方孔向里挤压,同时用手掰前面板,就可将前面板与外壳分离。然后把光驱底部的四颗螺丝拧掉,底盖就可以拿掉。 第三步:仔细检查螺丝和光驱上的扣具,如果都取下来了,就可以把光驱的上壳以向上平移的方式取下来。  

9,怎样把光驱从台式机上拆卸下来?

把光驱从台式机拆卸下来的步骤:
1、打开台式机机箱外壳,可以看到DVD光驱。
2、详细观察DVD是如何固定在机箱上面的,一般是采用螺丝固定的方法,把四颗螺丝取下来(或者没有四颗螺丝)。
3、将机箱和DVD的接线全部去掉。顺从DVD安装的轨道,从机箱内部往机箱外部用力顶出即可取出DVD。
如果是更换的话就照着拆卸的方法反过来安装。
如果要把内置DVD直接拆下来作为外置光驱来使用的话,需要再购买一个IDE转USB接口,或者是SATA转USB接口。详细的DIY过程是:1、查看你的DVD接口是属于IDE还是SATA,到市场上买对应的USB转换接口。2、要使用的时候DVD连接转换接口,连接USB线,再连接电脑USB口就可以了。

10,光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光驱的工作原理:读取光盘数据的光束是由光驱中的激光头(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它由内至外,在Table-of-Contents区域中定位,发出光波,经过透镜进行聚焦在这些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小坑。当光束在这些凹凸的区域上移动时,反射的光也会随之有强弱变化。当照在凹进时,反射光散射;当照在凸起时,反射光就会强度无改变的发射回来;当光波照射由凹进到凸起的过程时,反射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反射光经过折射镜反射到电极二极管,前两种反射光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就表示二进制数据中的0;后一种反射光的变化就表示二进制数据中的1。然后把这些资料传送到缓存,再一次性传输到系统中
相对于其它多媒体设备,光驱具有较强的独立控制功能。
1、耳机插孔 连接耳机或音箱,可输出Audio CD音乐。
2、音量 调整输出的CD音乐音量大小。
3、指示灯 显示光驱的运行状态。
4、紧急出盒孔 用于断电或其他非正常状态下打开光盘托架。
5、打开/关闭/停止键 控制光盘进出盒和停止Audio CD播放。
6、播放/跳道键 用于直接使用面板控制播放Audio CD。
中国台湾光驱和韩国光驱一般具备直接播放CD的控制功能,而不必占用系统资源。日本产品在设计和生产上往往省去这个功能键,这也是它们区别中国台湾和韩国流行品牌光驱没有播放键,可要小心看看是不是REMARK产品哦!
二、光驱的内部结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光驱的内部结构,准备一把螺丝刀来拆开光驱。本节仅以Sony CDU511光驱为例简述如下:
1、底部结构
用十字螺丝刀拧开光驱底板的四个固定螺丝,压下连在光驱面板上的固定卡,将底板向上抬起,即可将其拆下,可以看到光驱底部固定着机芯电路板,它包括了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主要的电路组成部分。
2、机芯结构 用细铁丝插入面板的紧急出盒孔将光盘托架拉出,压下上盖板两端的固定卡,卸开光驱面板,然后再打开上盖板,可以看光到整个机芯结构。
(1)激光头组件 包括光电管、聚焦透镜等组成部分,配合运行齿轮机构和导轨等机械组成部分,在通电状态下根据系统信号确定、读取光盘数据并通过数据带将数据传输到系统。
(2)主轴马达 光盘运行的驱动力,在光盘读取过程的高速运行中提供快速的数据定位功能。
(3)光盘托架 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光盘承载体。
(4)启动机构 控制光盘托架的进出和主轴马达的启动,加电运行时启动机构将使包括主轴马达和激光的头组件的伺服机构都处于半加载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