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整改措施,滴滴整改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滴滴整改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
- 2,滴滴整改措施是什么?
- 3,滴滴顺风车发布多项整改措施,为什么广被诟病的滴滴,还想要恢复顺风车业务?
- 4,滴滴下线顺风车还有哪些整改措施?
- 5,滴滴被有关部门查出违规行为,网约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改?
1,滴滴整改措施具体内容是什么?
5月16日,滴滴公布阶段性整改措施,包括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等内容,以上措施在顺风车重新上线前完成。此外,滴滴全平台筛查司机资质,扩展紧急求助功能,以上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并就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的建议征求公众意见。 顺风车22点-6点将停止派单 5月12日零点起,滴滴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 5月16日,滴滴公司公布了其阶段整改措施。根据滴滴公司整改结果,平台将对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进行评估,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而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同时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据了解,以上整改措施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至于顺风车何时上线,滴滴表示尚未有时间表。 全平台将加速推动全面实名制 滴滴表示,针对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将在之前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整改。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全平台将加速推动全面实名制。 其中,针对“人车不符”问题将坚决零容忍,采取专项整治。要求快车、专车、豪华车每天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滴滴承诺,在平台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户纠纷中,滴滴将主动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此外,在已有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保险、医疗费用先行垫付、车主猝死公益帮扶等总额最高120万的保障)的基础上,滴滴已着手建立关爱基金,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外,为当事人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救助和关怀。 APP内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 此前新京报记者体验发现,滴滴的“紧急求助”功能被“折叠”到“更多”选项中。“紧急求助”选项页面显示,滴滴将保留录音证据、实时位置、通知紧急联系人。记者试用“紧急求助”功能后发现,点开后软件开始录音,乘客可以选择给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但由于记者此前并未添加过紧急联系人,所以无法发送行程信息。不过,多位顺风车司机和乘客,均表示不了解此功能。 根据滴滴整改方案,手机APP的产品设计也将进行修改,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并在紧急求助原有功能(按下后上传现场实时录音,由客服监听并回拨用户电话,同时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的基础上,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焦点1 下线标签和评论功能有用吗? 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最大亮点即为“社交元素”,滴滴顺风车会建立乘客和车主的双向评价体系。拼车结束后乘客和车主可以通过贴“标签”互评,而顺风车平台后期也会根据标签进一步为用户匹配相似的同路人,乘客和车主都将有机会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像什么‘气质美女’‘安静美少女’‘素颜美女’这种,感觉就像让别人挑选似的。”顺风车乘客王艳(化名)对下线评论功能表示欢迎。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滴滴顺风车的《用户指南》对于修改评价解释称,“行程结束后,系统会提供一些有趣的标签以便选择,你也可以手动填写添加标签,每个行程最多可为对方添加三个标签,标签一旦添加后无法删除。”而本次整改,滴滴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5月15日,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一些平台公司推出的顺风车业务增加了过多的社交功能,偏离了提供出行服务的本意。 赵晴晴(化名)是顺风车的重度使用者,近一年内搭乘过五十次以上的顺风车。对于下线评论功能的举措,她感到疑惑,“如果评论隐蔽的话,那我怎么判断司机的好坏呢?” “刚开始我挺关注评论区,不过后来主要看分值,分值太低的话,估计评论也不会有好话。这样的订单再顺路我也不接。”滴滴顺风车车主刘峰(化名)认为下线个性标签影响不大。 “评价功能用得好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因为此事下线该功能感觉不太妥当,可以考虑增加评价筛选功能。”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也认为,“评论和标签有利有弊,全部下线不见得是最好办法。” 焦点2 如何确保“人车一致”? 此前,滴滴在针对郑州顺风车案件的自查中发现,接单账号归属于嫌疑人父亲,且正常通过了滴滴顺风车注册时的三证验真、犯罪背景筛查和接首单前须进行人脸识别等安全措施。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顺风车账号接单。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滴滴顺风车的账号绑定规则显示,一个账号只能绑定一个驾驶证。一个账号最多可以同时注册两辆车。同一辆车最多可以被3个人使用。 此次,滴滴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在之前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进行整改,包括专项整治人车不符。快车、专车、豪华车每天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认为,这项规定保证实际驾驶司机与注册账号的一致性、真实性。 “目前看来,滴滴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意外在所难免,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安全和谐的乘车氛围,除了需要严密的制度加以规制外,广大乘客自身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警惕性,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律师常莎表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对司机要求严格,而对乘客没有约束。同时,一些顺风车车主也认为这一政策过于严苛。“夜间不让接单,那我肯定就会放弃,估计不少车主也不会接单了。”顺风车车主刘峰表示。 丁道师认为,“措施与建议都是从保障安全和隐私角度出发,最终结果是安全了,但确实也造成一些不方便。因此,顺风车订单量短期内难以恢复。” 焦点3 对网约车、顺风车司机应进行哪些审核? 新京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各地对于网约车司机入门“门槛”较低,鱼龙混杂,网约车司机的背景审查也显得尤为必要。 滴滴公司表示,平台将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 针对网约车行业发生了多起危害乘客安全的恶性事件,5月15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交通部将指导各地加强网约车的事前准入把关。严格落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对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准入许可要求,尤其是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经历、交通责任事故、暴力犯罪记录等背景情况核查,防止不合规的企业、车辆和人员进入行业,守住安全底线,从源头上保障安全。 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对于网约车的管理需要体现在准入机制上,客运服务强调的“前置安全保障机制”,网约车平台应堵住漏洞、防范下一次事故的发生。“前置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是强调办理司机许可、排除不具备服务技能和不适合从事客运服务的人员,例如有暴力犯罪记录的人员。” 焦点4 全部行程录音可确保乘客安全吗? 滴滴公告称,在现实场景中,大多数司乘纠纷的投诉,双方都各执一词,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给平台判责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让很多司机和乘客认为平台偏袒一方或者不作为。 对此,滴滴表示收到建议,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对车内每个行程全程录音的建议,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方便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例如性骚扰)时取证判责,为保护司乘隐私,录音资料不保存于个人手机,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虽然说行程录音可以一定程度规范司乘双方的行为,但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网约车用户李洋表示担忧。而用户赵晴晴则表示,“虽然对于录音录像不太习惯,但也并不排斥。” 行程录音是否涉及司乘人员隐私?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根据设想,该措施并不具有强制性,开启与否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用户是否同意。用户如果认为可能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等,完全可以拒绝使用此功能。当然鉴于乘车安全和纠纷解决考虑,还是开启为宜。相关录音录像资料不会保存在个人手机,而是加密传送到服务器,72小时后删除,泄露的风险也微乎其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行程录音录像涉及消费隐私,比如行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家人通话,或与雇主通话,需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但对涉及消费者安全的信息应该全部留痕。
2,滴滴整改措施是什么?
滴滴公司16日午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备受舆论关注的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会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滴滴承诺,顺风车业务的相关整改措施将在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 此轮整改,不仅涉及顺风车业务线,滴滴全平台还将零容忍严打“人车不符”,除要求出车司机每天出车前需进行人脸识别外,平台还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在乘客安全方面,滴滴还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除了原有功能外,乘客还可一键拨打110、120、122及平台安全客服等求助电话。 滴滴承诺,在平台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户纠纷中,滴滴将主动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此外,在已有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保险、医疗费用先行垫付、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等总额最高120万的保障)的基础上,滴滴已着手建立关爱基金,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外,为当事人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救助和关怀。 上述除顺风车外的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为更有效解决司乘纠纷、安全问题,是否应对行程进行录音,滴滴亦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央视记者 唐颖) 附:滴滴公布阶段整改措施 滴滴顺风车已于5月12日凌晨零点下线整改,这几天来我们开展了全面内部自查,并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现向公众公布阶段整改措施,滴滴将严格落实整改,请各界监督。 顺风车整改措施: 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 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以上整改措施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 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在之前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作如下整改: 专项整治人车不符,坚决零容忍。快车、专车、豪华车每天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修改产品设计,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在紧急求助原有功能(按下后上传现场实时录音,由客服监听并回拨用户电话,同时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的基础上,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滴滴承诺,在平台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户纠纷中,我们将主动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此外,在已有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保险、医疗费用先行垫付、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等总额最高120万的保障)的基础上,滴滴已着手建立关爱基金,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外,为当事人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救助和关怀。 以上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全平台将加速推动全面实名制。我们希望广大司机和乘客与我们一起努力,让出行更加安全。 在整改过程中,也有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在此也希望陆续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真诚地寻求大家的帮助和建议: 在现实场景中,大多数司乘纠纷的投诉,双方都各执一词,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给平台判责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让很多司机和乘客认为平台偏袒一方或者不作为。 对此我们也收到很多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将明确告知用户,并经过用户授权方可使用软件),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方便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例如性骚扰)时取证判责,为保护司乘隐私,录音资料不保存于个人手机,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我们非常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行程中被录音。且如果未来要增加车内视频监控功能,可能还会需要向用户要求更多的隐私授权。但这确实是提升安全、服务以及在发生事故纠纷后取证判责最有效的办法。这样的措施,大家觉得是否可以接受? 目前我们已和公安机关合作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但我们也希望尊重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就业权),对于不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例如侵犯著作权罪)的刑满释放人员,是否可以给他们成为网约车司机或者顺风车车主的机会? 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会在近期积极地向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请教和咨询。也会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渠道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把这样的征询机制长期保持下去。谢谢大家。
3,滴滴顺风车发布多项整改措施,为什么广被诟病的滴滴,还想要恢复顺风车业务?
滴滴顺风车在接连发生恶性事件后,被宣布无限期下线整改。然而滴滴一直在努力,发布多项整改措施,力争早日恢复顺风车业务。滴滴之所以这么着急恢复顺风车业务,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滴滴顺风车在运行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司机资源,一度成为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可以说正处于该行业的红利期。损失顺风车这块业务收益,对滴滴损失巨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是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让滴滴倍感危机。比如嘀嗒顺风车,嘀嗒已经明确不进军专车和快车业务,对出租车行业没有威胁,并且与出租车行业达成了合作。嘀嗒等顺风车业务的发展,相当于在不断的蚕食着滴滴顺风车的业务资源。 三是一些中高端车主在运行滴滴顺风车一段时间后,尝到了甜头,很多都会转型做快车或专车业务。从这个角度上说,滴滴顺风车业务的恢复,有助于不断扩展滴滴快车和专车业务,同时,还有助于稳定获得司机资源。 四是大部分车主从事滴滴顺风车业务,都不是以挣钱为目的,其最初目的仅仅是分摊出行成本。乘客可以少花钱,司机还可以赚个油钱,两全其美的事情。同时,顺风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是社会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交通及出行的顺畅,还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4,滴滴下线顺风车还有哪些整改措施?
8月25日中午,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乐清公安 发布信息,破获一起滴滴司机的强奸杀害女乘客的案件。 根据官方通报,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接报后,乐清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预案,全警种作战,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 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起滴滴司机杀人案件,可是在5月顺风车整改之后,如此恶性的事件再次发生,笔者认为,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性值得更多、更深入、更持久的讨论和关注。 时间回到5月5日晚,21岁的祥鹏航空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时不幸遇害, 5月12日凌晨,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初步断定为杀害李某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即嫌疑人刘某华。 滴滴当时的反应则是:在5月10日发布百万悬赏令,一度被民众质疑是作秀和公关手段;滴滴顺风车于5月12日凌晨零点下线整改;到了5月16日,企业公布阶段性整改措施。 顺风车方面,下线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仅自己可见,车主接单必须人脸识别,暂停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等。滴滴还在全平台进行整改,整治人车不符、坚决零容忍;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用户可一键选择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承诺主动承担应有法律责任,着手建立关爱基金。 从整改措施来看,滴滴确实在努力。悲剧却再次发生,这是为何? 两起命案均发生于滴滴的顺风车业务,而非网约车业务。需要说明的是,顺风车与网约车的法律性质不同,平台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 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顺风车并不属于网约车范畴,法律对车辆、司机都没有准入门槛要求,平台公司也不像网约车服务一样需承担承运人责任,责任更多集中于信息审核义务等。 在上一轮整改中,滴滴曾提出的多项整改措施。滴滴今日回应显示,本次作案犯罪嫌疑人 系用真实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注册通过审核,且在接单前已通过平台人脸识别。 笔者认为,在这个被程维高调宣称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上,社会责任应该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很多事情,滴滴想做得更好,可是行动真的太慢。 最明显的就是整改速度。这次的道歉声明相比5月来的更早一些:8月25日滴滴出行就发布了《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的道歉和声明》,坦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在道歉声明中,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在顺风车整改期间”。5月16日,滴滴公布相关整改措施到现在已有3个多月,目前仍在整改中。公众也很关注这次8月25日开始的内部责任的自查自纠进展,也期待公布能够及时。 从企业角度来看,滴滴没有必要公开这些信息,不过,相较于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出行平台更多涉及人身安全,性命攸关,其社会责任远比电商平台更大,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会是好的榜样。滴滴难道不应该这么做吗? 其次就是客服的处理和反应速度。 与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一致的是,在案发前一天,已有另一名滴滴顺风车乘客投诉该司机“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但滴滴没有做到承诺的两小时回复,尚未进行调查处置。如果处置及时且得当,暂停该司机的接客资格进行调查,这起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企业自述,“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滴滴内部成立了安全项目组”,但是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被害姑娘的大学同学在24日下午开始就一直在联系平台,希望能提供帮助,但一直等到下午5点左右,滴滴一直说会优先处理,但没有结果。那什么是第一时间?警方找上门的第一时间还是第一时间吗? 滴滴也在解释“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车主信息提供给家属”,出于隐私考虑。但公众更需要的是滴滴在接到类似求助之后,是否应该及时帮助对接警方,而不是等待警方来问询? 事关人身安全,时间宝贵,不知道滴滴对此有做过预案吗?哪怕事后经警方调查没有出事,滴滴是不是应该在事前就更加主动和积极一些呢? 这并不是滴滴一家存在的问题,甚至过去出租车司机犯罪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但滴滴是龙头老大,要有榜样意识,把乘客安全做得更好。 再回过头来看滴滴现在的状态,按照程维自己的说法,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2017年修炼内功,2018年全面出击。程维很明白,滴滴早就是中国网约车的老大,野蛮生长之后,要把“内功”修炼好,笔者认为这其中肯定也包括乘客安全保障等社会责任在其中。 比如被饱受质疑的车主认证问题。经滴滴核实,犯罪嫌疑人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也是用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的,也通过了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线下临时伪造。 任何事情都有底线,每个人包括程维在内,都不想外部环境的恶化造成乘客安全保障质量的下降甚至是被忽视,否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将是灾难。 目前,滴滴还是在努力提高乘客安全保障的,只是对于它来说,太慢了,多是“还在整改期间”吧。 不过在另外一些方面,滴滴则不是太慢,而是还不愿做出改变。比如顺风车的“社交”属性。 多名顺风车车主告诉笔者,现在的滴滴设置了隐私开关,可以选择公开或者不公开,默认是公开的,“前几天看到一片真人头像,就知道回来了。” 就在滴滴某些东西“回来了”的没几天,一条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 今日,浙江省温州市警方向社会通报了该案的接处警情况,通报显示警方两次向滴滴索要嫌犯信息被拒。滴滴公司公布就此事的自查进展: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同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温州警方:关于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警方接处警工作核查通报 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发生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针对部分网民对警方在侦破此案过程中接处警工作存在问题的质疑,温州市公安局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经询问报案人朱某某和受害人家属、调阅接警大厅视频和报案记录、相关通讯记录等,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8月24日16时22分,被害人的永嘉朋友朱某某到永嘉县上塘派出所报案,称其朋友赵某某13时许从乐清乘坐一辆顺风车出发来永嘉上塘,但是期间赵某某电话关机失联且未到永嘉;同时朱某某称此前已与滴滴平台客服联系,客服称1小时内回复。民警随即通过公安信息平台查询赵某某轨迹,并通过自己手机拨打赵某某手机号码但显示已关机。16时41分许,该所民警利用朱某某手机与滴滴客服沟通,在表明警察身份后希望向滴滴客服了解更多关于赵某某所乘坐的顺风车车主及车辆的相关信息,滴滴客服回复称安全专家会介入,要求继续等回复。17时13分许,滴滴客服向该所民警反馈称赵某某在13时许预约了顺风车后已于14时10分许将订单取消,并未上车。民警质疑上车后还可以在中途取消订单,再次提出要求了解该顺风车司机联系号码或车牌号码以便于联系,未果。17时32分,报案人朱某某向民警反映情况称,其另一个朋友在微信上有收到赵某某发出的求救信息,该所民警即通过朱某某手机与赵某某家人取得联系,得知其家属已在乐清当地派出所报案后,及时联系乐清当地接待民警,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工作。17时44分许,在确定乐清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后,朱某某离开上塘派出所。经查,在当日16时22分之前,永嘉、乐清警方未收到针对此案的电话或来人报警,对于网传“亲友接到女生求救后马上报警,警方说没有车牌号和司机电话不予立案”一事,经公安机关调查,不存在此情况。 当日下午17时30分许,受害人家属向乐清虹桥派出所报警其女儿失联,经初步了解后,民警于17时36分用接警电话与滴滴平台进行联系,平台客服称需3至4小时提供查询结果,民警表示情况紧急后,滴滴公司同意加急处理。17时49分,滴滴公司回电称需要提供介绍信以及两名民警的警官证等手续,后民警于18时04分通过邮件发送至滴滴公司。18时13分,乐清警方收到滴滴公司发来的车牌(车牌号为川A31J0Z)及驾驶员信息。 乐清市局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机制,抽调刑侦、刑事技术、相关派出所等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全方位寻找调查,并向温州市局提请支持。鉴于该滴滴司机钟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立即对犯罪嫌疑人开展布控,经合成作战,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并于25日上午9时在永嘉县峙口村查获车牌号为川A31J0Z的作案车辆。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8月24日14时50分许,犯罪嫌疑人钟某将受害人带至淡溪镇杨林线山路时,对受害人赵某某实施强奸,并用匕首刺其颈部,致大量出血,随后将受害人抛在道路护栏外的悬崖下,驾车逃离现场。经法医初步鉴定,其死亡原因为右颈部动脉断裂急性大出血致死。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鉴于案情重大,检察机关已提前介入侦查办案中。警方对赵某某的不幸遇害深感惋惜,并借此案提醒市民,乘坐“顺风车”等类似交通工具时,可向熟悉亲友发送乘坐车辆车牌、驾驶员姓名等信息。当事人亲属如遇到类似问题,应迅速到所在区域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同时警方提醒广大网民不传谣不信谣,对恶意制造、传播谣言者,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置。 温州市公安局 2018年8月25日
5,滴滴被有关部门查出违规行为,网约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改?
网约车更应该重新对接乘客,把乘客真正的当做一种服务对象来处理,并且在司机的门槛上面一定要高一点,比如一定要获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的许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大众的安全。 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失信名单将予以公示今天上午,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存在“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网约车企业”无牌照经营、线下车辆与线上登记车辆不符、违法使用或故意泄漏乘客个人信息等6种违规情况的企业、司机将视情节轻重列入“重点关注名单”或直接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 规范是目标,安全是底线。现在滴滴可以一键报警和一键行程分享,这样的措施对于安全来说非常见效。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难度并不高,但企业因为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当成重要的事情去做。而监管部门研究了那么多条准入门槛,对于户籍、车的轴距和排气量都有详细的要求,但对于安全最重要的,可以说举手之劳就能解决问题却没有考虑到。秩序是目标,但安全是底线,不管运营公司还是监管部门,一定要把解决安全问题放在前面。 滴滴公司主要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顺风车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网约车非法运营问题突出;应急管理基础薄弱且效能低下;社会稳定风险突出;公共安全隐患问题较大;互联网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同时,其他七家平台在网约车合规率、安全生产管理、公共安全防范、互联网信息安全和资金结算模式等五个方面也存在问题。 对此,检查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一是未完成安全隐患整改前继续下架滴滴顺风车业务。二是依法处置非法营运行为。三是对相关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四是处置涉嫌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和发布违法广告行为。此外,还对滴滴公司提出了七项整改要求,包括未完成隐患整改前,无限期停止顺风车业务,尽快清退平台上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并将网约车运营信息数据按规定接入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