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的意思,后生可畏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后生可畏是什么意思
1、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2、读音:hòu shēng kě wèi 3、出自:春秋《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翻译: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示例:“后生可畏,非虚言也。” ——宋·朱熹《寄陈同甫书》十二 翻译:年轻人是可敬畏的,这不是假的言论。 5、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6、例句:这几个年轻人见解独到,勇于创新,真是后生可畏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大器晚成 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自:《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翻译: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能担当重任的人成就较晚。 示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例句:老师说像宋代苏洵就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2、少年老成 解释: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出自: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 翻译:韦主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非常老练。 示例: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立支持。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例句:这个孩子少年老成,办事极有分寸。
2,“后生可畏”是什么意思?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读音: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 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3,后生可畏的意思
后生可畏释义: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 后生可畏读音:hòu shēng kě wèi。 后生可畏出处: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成语典故 欧阳修,一向治学严谨,直至晚年,不减当初。他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为此,他整天辛苦劳累,有时直忙到深夜。夫人见他年岁已高,还如此尽心费神,恐其操劳过度,影响健康,十分担心,上前制止。 她关切地对丈夫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