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本文目录索引
-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
- 2,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是什么意思
-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意是什么?
-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 6,“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
一、诗名:《泊船瓜洲》全诗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2、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是什么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原文: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②绿:吹绿。③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④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⑤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⑥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1、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原文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4、创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5、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意是什么?
释义: 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但从京口到南京也就只隔着几座山。 此词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泊船瓜洲》,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把“万重山”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才明白揭出。 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 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1、原文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翻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3、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6,“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1、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原文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4、创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5、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