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的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此句出自刘向《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法:复句式;作补语;形容两者的关系。 例句: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扩展资料 近义词辨析 相辅相成、反裘负刍 1、相辅相成 拼音: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释义: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用法:并列式,作宾语。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白话释义: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2、反裘负刍 拼音: [ fǎn qiú fù chú ] 释义: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白话释义: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
2,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的意思是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意思是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故事】: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典故】: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基本信息 名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释义: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用法:褒义,谓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类属:中国古代成语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自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的《左传·新序·杂事》。 原文: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翻译: 魏文侯外出游历,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说:“我喜爱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 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扩展资料一、故事启示 做事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受到了动摇事物也无法继续存在,此所谓得不偿失。 二、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 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百度百科—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