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解方程的步骤,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本文目录索引

1,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两大方法 01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首先,家长需要让孩子充分理解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也就是说,根据等式的性质(一),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加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减去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如: 解方程:x-2.8=7.2 解:x-2.8+2.8=7.2+2.8 x=10 同理,根据等式的性质(二),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乘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方程中原来左边是x除以几时,解答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乘几,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例如: 解方程: 2.5x=7.5 解:2.5x÷2.5=7.5÷2.5 X=3 解方程: 2.5x=7.5 解:2.5x÷2.5=7.5÷2.5 X=3 02 根据加、减、乘、除法中 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以下的运算关系,家长需先让孩子记一记,理一理关系。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 3.减数=被减数-差 4.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5.被除数=除数×商 6.除数=被除数÷商 为了加深理解以上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解方程1: x+4.2=8.9 解:x=8.9-4.2 X=4.7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一个加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解答。 解方程2: x÷2.5=13 解:x=13×2.5 X=32.5 小结:方程中原来左边x是被除数,解答时可以根据 被除数=除数×商 解答。 解方程的步骤 01 去括号 1.运用乘法分配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02 移项 方法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 方法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家长要让孩子注意两点: 1.总是移小的; 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03 合并同类项 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04 系数化为1 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05 写出解 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06 验算 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以上六个解方程步骤,用例题展示如下: 解方程:3(x+5)-6=5(2x-7)+2 1.去括号: 3x+3×5-6=5×2x-5×7+2 3x+15-6=10x-35+2 3x+9=10x-33 2.移项: 33+9=10x-3x 注意:移小的,如-33, 3x 3.合并同类项: 42=7x 4.系数化为1: 42÷7=7x÷7 6=x 5.写出解: x=6 6.验算: 3×(6+5)-6=5(2x6-7)+2 3×11-6=5×5+2 27=27√ 解方程时有两点特别容易被忽略,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第一点是做题开始要写“解:”;另一点是上下“=”要始终对齐 .

解方程有哪些步骤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扩展资料: 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可用于做数学应用题,也可应用于物理、化学的计算。如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已知一定的液体密度和压强,通过 公式代入解方程,进而计算液体深度的问题。 例如计算大气压强约等于多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已知大气压约为100000帕斯卡,水的密度约等于1000千克每立方米,g约等于10米每二次方秒(10牛每千克),则可设水柱高度为h米。 列方程得1000*10h=100000,解得h=10,即可得知大气压强约等于10米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强。 参考资料:一元一次方程_百度百科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5个步骤是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4,五年级数学,分数的解方程,求具体过程和步骤的答案。

1/2+x=7/8 x=7/8-1/2 x=3/8 x+5/12=1/2 x=1/2-5/12 x=1/12 19/36-x=5/18 x=19/36-5/18 x=1/4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扩展资料: 等式中必须含有等号,故不含等号的式子就不是等式;方程必须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方程中可以含有几个未知数。 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 列方程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根据题设条件设未知数;第二步要找到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得到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