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立方氧化锆,如何区别合成立方氧化锆与钻石?
本文目录索引
1,如何区别合成立方氧化锆与钻石?
一、性质不同 1、合成立方氧化锆:是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是一种坚硬、无色及光学上无瑕的结晶。 2、钻石:钻石(宝石)一般指金刚石(纯碳组成的矿物),金刚石俗称“金刚钻”。 二、特点不同 1、合成立方氧化锆:立方氧化锆的色散为0.060。因此立方氧化锆看来比钻石更为熣灿,立方氧化锆的摩氏硬度为8.5至9.0。立方氧化锆的折射率为2.176。由于折射率不同,立方氧化锆的切割与钻石会稍有不同,在放大镜下小心观察可以发现。 2、钻石: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高于钻石的色散为0.044,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完全无色的钻石非常罕有,通常钻石都带有浅黄色。但立方氧化锆可以被造成钻石最高级别,即D级颜色。 扩展资料: 合成立方氧化锆的合成方法: 1、苏联发明的“颅坩埚”法至今仍是主要的合成方法。首先以铜管绕成杯状,铜管内注入冷却水。在杯内加入少量锆金属片,中间加入氧化锆及安定剂粉末,并加以压紧。 2、整个设备以无线电频感应线圈包围。当感应线圈通电时,锆金属因感应产生电流,被加热至高温镕化,并传热至内部的氧化锆将其镕化。 3、冷却水使杯中接近表面1-2mm的氧化锆维持固态。经过数小时加热后,逐渐减少热力,无瑕的柱状晶体开始形成。之后在1,400°C用长时间退火,消除晶体中的应力。经退火后的晶体通常为5cm长,2.5cm阔,便可以被切割成宝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成立方氧化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石
2,宝石鉴定结果写着“合成立方氧化锆饰品”说明那是什么?
所谓的“合成立方氧化锆”是一种市面上常见的钻石仿品,又称“水钻”,也的确是人工宝石,但是,其内部比钻石还高的火彩、相对较高的硬度(钻石为10,CZ(合成锆)为8.5)、多种的颜色变换(合成立方氧化锆可以合成出有变色效应的)、没有天然锆石可能出现的辐射的危险、以及极为廉价的合成成本,都使合成立方氧化锆(我简称其为CZ了啊)成为了制作流行首饰(不保值的首饰)的首选材料。
CZ的化学式是“氧化锆”而不是天然锆石的“硅酸锆”,故而,没有天然低型锆可能出现的辐射,可以放心使用,但同时,也不具备宝石的重要属性--------保值作用!
如果你的鉴定证书上,写了是CZ的话,就说明你的首饰不值什么钱!
3,金750合成立方氧化锆2.33g要多少钱?
合成立方氧化锆也亦称“CZ钻”,因为最早是由前苏联人合成并在70年代作为钻石的仿冒品成功地推向市场,也被人们称为“苏联钻”(此名称目前已经被废止了)。 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性质与钻石的性质很接近。首先是它的折射率高达2.17,色散为0.06,与钻石的2.42和0.044非常接近,尤其是高的色散,使磨成的宝石成品的彩色闪光更为艳丽。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摩氏硬度为8.5,仅略低于红蓝宝石,可使琢磨出的棱线尖锐完美,闪光的平滑表面不易被划伤磨毛。而且,合成立方氧化锆可以制出透明度极佳,并完全无色的产品。这样,在将它琢磨成圆钻形的棱面石后,外观与钻石完全一样,几乎无法分辨。合成立方氧化锆除无色透明者外,成分中加入少量致色元素,可以获得鲜艳的红、黄、绿、蓝、紫和紫红色的产品。 尽管合成立方氧化锆磨成宝石后,外观极象钻石,还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加以区分的。合成立方氧化锆的比重为6左右,是钻石比重3.5的1.7倍,故它的手感比较沉重;或者用油性笔划过样品的表面,划过钻石表面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划过合成立方氧化锆时则出现不连续的小液滴现象;或者对着样品哈气,对于雾气很快散开的样品为钻石,较慢散开的为合成立方氧化锆。当然要准确无误地区分它们最好还是通过仪器来鉴定,如反射仪、热导仪、显微镜等等。
4,合成立方氧化锆的合成方法
苏联发明的“颅坩埚”法至今仍是主要的合成方法。首先以铜管绕成杯状,铜管内注入冷却水。在杯内加入少量锆金属片,中间加入氧化锆及安定剂粉末,并加以压紧。整个设备以无线电频感应线圈包围。当感应线圈通电时,锆金属因感应产生电流,被加热至高温镕化,并传热至内部的氧化锆将其镕化。冷却水使杯中接近表面1-2mm的氧化锆维持固态。经过数小时加热后,逐渐减少热力,无瑕的柱状晶体开始形成。之后在1,400°C用长时间退火,消除晶体中的应力。经退火后的晶体通常为5cm长,2.5cm阔,便可以被切割成宝石。若果在原料内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晶体。例如: 铈:黄、橙、红 铬:绿 钕:紫 铒:粉红 钛:金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