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是指哪五湖,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本文目录索引
- 1,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 2,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 3,我国著名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 4,五湖是指什么
- 5,现代五湖分别是什么?
- 6,五湖指哪几个
- 7,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分别在哪里呢?
- 8,五湖是那个湖,分别在哪个省?
- 9,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1,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1、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2、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 3、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中下游。 4、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5、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五湖基本信息: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五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引证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 具区 、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太湖。(2)即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五湖 。"韦昭注:" 五湖 ,今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 五湖者, 太湖之别名也。"(3) 太湖及附近四湖。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佑注引韦昭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太湖而五。"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致定" 唐张守节正义:"五湖者,菱湖、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南五大湖的总称。 《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司马贞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彭蠡、 青草 、 洞庭是也。" 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一也, 青草二也, 鄱阳三也, 彭蠡四也, 太湖五也。" 洮滆 ,今江苏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鄱阳湖。 青草 ,今洞庭湖东南部。 3、指洞庭湖 。唐杜甫《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朱鹤龄注:"雁至衡阳则回。此五湖当指洞庭湖言。" 4、近代称 华中 、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巢湖、 洪泽湖和太湖 。 5、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 ,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李渔《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才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6、引申义,指远阔大地。《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对薄松涛先生梅雨潭联出句》:"萝泉有志,三洄究骋五湖怀。"
2,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中下游。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1、鄱阳湖 (1)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指湖区内的景点及自然保护区整体。湖区有41个岛屿和七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鄱阳湖候鸟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现有白鹤大约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 (2)鄱阳湖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江豚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属于长江江豚的优质种群。截止2016年,鄱阳湖现有江豚数量为450头左右,是洞庭湖拥有江豚数量的5倍,占全中国一半。 2、洞庭湖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2)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 );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3、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4、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5、巢湖 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是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其西南滨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 截至2015年总人口92万人,面积为2046平方千米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9日升为地级市改称居巢区,为地级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8月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3,我国著名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哪“五湖”?哪“四海”?
一般说法——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虽然古今对“五湖四海”的具体指认不同,但其含义却一直不变,就是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4,五湖是指什么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千岛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5,现代五湖分别是什么?
提起“五湖四海”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这五湖和四海究竟是哪些湖和海呢? 古代有本叫《周礼》的书,有这么一句话:“其浸五湖。”明朝张岱在《夜航船》里提到“周九州”这个词的时候,也写道:“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就是说,东南的州叫扬州,那里有五湖。对于五湖,张岱的注释是“彭蠡、洞庭、青草、太湖、丹阳也”。 张岱的说法对不对呢?很难说,因为关于五湖有好几种说法,近代通常采用的一种说法是: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 《史记》里也提到过五湖。后人加了一条注释,说:“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意思是说,五湖其实就是指太湖。 再来说说四海。《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其实是后人替古人作的想象,缺乏根据。 四海的“海”其实指的不是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范围。《尚书·禹贡》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论于四海。”这分明说的是生教影响的范围。而《礼记·王制》中说的就更明白了:“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判断“四海”实际上指的就是当时疆域的范围,和真的大海没有关系。 由此可见,“四海”指的是疆域四至到当时的夷、狄、戎、蛮四方。夷、狄、戎、蛮并不是专指古代的哪一个民族或部族,更多指的是一种方位,它是古人根据周边异族的居住方位,对异族习惯上的一种泛称,并不是专对哪一个种族的称谓。 正因为如此,“四海之内”就是夷、狄、戎、蛮四方异族所包括的范围,也就是古代中国统治的疆域范围,亦即我们常说的九州之地——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四海”的“海”字既有“远”的含义,也有深、晦暗、不了解之意。古代交通不便,这大概也是古人称其为“海”的原因吧。 其实说到底,五湖四海就是一个泛指,取地域广袤的意思而已,也不必太较真它到底延伸到什么范围。 大家想必都听说过,古人认为地球是被一只大海龟驮着的陆地,四周都是海,所以自称海内,以外的地方称海外。而四海呢,就泛指天下。《汉书》里写到汉高祖的光荣事迹时,提到了萧何说的一句话,叫做“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这里说的就是天下。 除了五湖四海之外,还有一个词也泛指各地,就是三山五岳。 关于“三山”,通常是指黄山、庐山、雁荡山。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不过《辞海》中有一条解释很有意思,说“三山”又称“三神山”,传说在东海中有三座山,分别叫做蓬莱、方丈、瀛洲,有神仙住在其中,因而得名。而且人们传说,山上有黄金白银搭建的宫殿,里面还有不死药。方士们骗秦始皇的时候,说的就是这几座山。秦始皇也傻实在,还真派人去大海里找,那能找得着吗? 至于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了。五岳在中国文化中的符号性很强,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提到它们,在这就不细说了。
6,五湖指哪几个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千岛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7,五湖四海是指哪五湖哪四海,分别在哪里呢?
五湖:是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四海:是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洞庭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湖南北部,号称“八百里洞庭”。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滨湖风光秀丽,周围有许多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屈子祠等名胜古迹。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的西北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鄱阳湖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世外桃源”,依山傍水,怡然自得。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湖中岛屿众多,拥有“淡水珍珠”美称。湖面周围青山环绕,树木茂密,流水潺潺,湖内碧波荡漾,藻花点缀其间。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有“八百里湖天”之美称。湖光山色迤逦秀美,河网湿地遍布,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代表性有4A景点紫微洞,以及5A景区三河古镇。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西部,享有“日出斗金”之誉。湖水潺潺而过,夏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渤海,三面环陆,是我国的内海,海岸线环绕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 黄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奔腾流入的河川把数不尽的泥沙注入黄海,与蓝色透明的海水混在一起,使它成为世界上接受泥沙量最多的陆缘海,呈微黄色,黄海因此得名。 东海,色泽绚丽,风光秀美,海水从太平洋奔腾而入,沿着琉球群岛的西北侧蜿蜒而上。 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这里有中国最美海岛中——西沙群岛。 扩展资料 “五湖”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意思是说(扬州、会稽山一带)大的湖泊是具区(太湖的别称),那里的河流是三江(东江、淞江、娄江),那里可供灌溉的水是五湖(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包括太湖方圆500里之地)。 “四海”一词见于《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泛指全国各地,含有四面八方之意。 这是因为古代先民认为中国四周皆被大海包围,故将国内叫做“海内”,将国外叫做“海外”。这“四海”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之海,因此又有“四海为家”之说。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湖四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三朋四友”与“五湖四海”
8,五湖是那个湖,分别在哪个省?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洞庭湖-湖南
鄱阳湖-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太湖-江苏苏州
巢湖-安徽省中部
洪泽湖-江苏
9,五湖指的是哪五湖,位于哪几个省?
1、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2、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 3、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中下游。 4、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 5、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五湖基本信息: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五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引证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 具区 、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太湖。(2)即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五湖 。"韦昭注:" 五湖 ,今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 五湖者, 太湖之别名也。"(3) 太湖及附近四湖。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佑注引韦昭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太湖而五。"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致定" 唐张守节正义:"五湖者,菱湖、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南五大湖的总称。 《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司马贞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彭蠡、 青草 、 洞庭是也。" 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一也, 青草二也, 鄱阳三也, 彭蠡四也, 太湖五也。" 洮滆 ,今江苏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鄱阳湖。 青草 ,今洞庭湖东南部。 3、指洞庭湖 。唐杜甫《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朱鹤龄注:"雁至衡阳则回。此五湖当指洞庭湖言。" 4、近代称 华中 、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巢湖、 洪泽湖和太湖 。 5、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 ,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李渔《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才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6、引申义,指远阔大地。《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对薄松涛先生梅雨潭联出句》:"萝泉有志,三洄究骋五湖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