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

本文目录索引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是: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译文
  相见很难,分别时难,何况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到死时才能将丝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会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本句赏析: 两个相爱的人相见那么困难,在短短的相见后又离开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在这东风将尽的季节里,百花枯萎,似乎也是在为两人的不幸的爱情故事而悲伤。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展现了诗人的痛苦与悲伤。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第二句是环节的描写,用东风萧瑟,百花凋零来展现心中的痛苦与悲哀。 出处:《无题》【唐】 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我们见面的机会非常的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而且现在又是东风季节即将结束的时候,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我心爱的人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心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我晚上长吟不寐,感到寒冷袭人。爱人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但是却无法相见,只希望有青鸟提前为我去探望我的爱人,来往传递消息。 全文赏析 诗中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在唐大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27年,也就是在他十六七岁的时候,来到河南济源的玉阳山,学仙求道,当时李商隐学仙求道在玉阳东峰。某一个春日的黄昏,李商隐策马于玉阳山路中独自前行,遇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道士,坐于七香车内(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最早现于商周时期,传说中的西岐三宝之一,是。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它能逢凶化吉。)。两人四目相对,年轻貌美的女道士突然对马上的李商隐嫣然一笑,于是一段感情、一段美丽的初恋情感就此展开。 我的感受 有人说这是诗是一首表达政治的诗,但是我认为,这首诗只是一首表达爱情思恋的诗。当时的李商隐才十六七岁,以他阅历来说,根本是写不出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含义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她为什么又写出来了呢?只要一个原因,那就是爱情。就类似于一些学生,写作文写不出来,些情书写得头头是道。

3,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题》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什么意思啊?求翻译!通

按你的“通俗易懂”要求解释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对恋人相见的机会很难得,离别又是那么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正在消失,盛开的花卉已经凋谢 。暗示美好的时光消逝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天的蚕做茧一直到死才会把丝吐尽。这里用“丝”谐音“思”,双关义是:我只要活着对你的思念永远不断。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直到燃烧完化为灰烬才不再往下流蜡油 。注:古代照明蜡烛用乌桕树树籽提取,点燃后,在有风的情况下,蜡油会沿着蜡炬往下流淌,很像人流眼泪,古人称为“烛泪”。这句的双关义是:活着的每一天总会为你流泪,除非我生命结束。
补充:诗中的蚕、蜡,是古人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穿衣、照明物品。古人常用“桑梓”代称农村老家,说明农村人都重视种桑养蚕、栽种乌桕树。乌桕树又叫“木梓树”,但不是现在的“梓树”。诗人信手拈来,赋予人格特性,极具文学价值,才会千古流传。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后两句是什么?

后两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译文: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何况正当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干。 早晨梳妆照镜,愁思难遣,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好在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尝试着捎信),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李商隐,唐代诗人,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李商隐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是最为有名的一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这首诗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用来歌颂老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商隐七律《相见时难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