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本文目录索引
- 1,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 2,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 3,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及成因都是什么?
- 4,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 5,民俗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 6,自然景观资源中,地景可以分为哪几类?
1,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一、可以从旅游资源的属性进行分类,分为:自然,人文两大方面。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又下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象天象,生物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又下分: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二、可以从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分为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三、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世界级、国家级、地市级、县市级旅游资源。
四、可以按照开发程度来分:已开发旅游资源、未开发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1)按地理范围分类。按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地理范围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指他国公民到本国进行的旅游活动,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居住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活动,也指在一国长期居住、工作的外国人在该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从旅游发展的历程看,国内旅游是一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 (2)按旅游性质和目的分类按旅游性质和人们出游的目的划分,旅游活动可分为六大类: 一是休闲、娱乐、度假类。属于这一类旅游活动的有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娱乐旅游等。 二是探亲、访友类。这是一种以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三是商务、专业访问类。属于这一类的旅游活动有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修学旅游、考察旅游、专项旅游等,也可将奖励旅游归入这一类,因为奖励旅游与游客个人职业及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存在紧密关系。 四是健康医疗类。主要是指体育旅游、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等。 五是宗教朝圣类。主要是指宗教界人士进行的以朝圣、传经布道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六是其他类。上述五类没有包括的其他旅游活动,例如探险旅游等。 (3)按人数分类。按参加一次旅游活动的人数划分,旅游活动可分为团队旅游、散客旅游和自助旅游。 团队旅游。团队旅游是由旅行社或旅游中介机构将购买同一旅游路线或旅游项目的10名以上(含10名)游客组成旅游团队进行集体活动的旅游形式。团队旅游一般以包价形式出现,具有方便、舒适、相对安全、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游客的自由度小。 散客旅游。散客旅游是由旅行社为游客提供一项或多项旅游服务,特点是预定期短、规模小、要求多、变化大、自由度高,但费用较高。 自助旅游。人们不经过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游行程,按个人意愿进行活动的旅游形式,例如背包旅游,特点是自由、灵活、丰俭由人,很多人认为自助旅游是一种省钱的旅游方式,旅游内容粗糙,可能会有很多危险,旅馆没有预定会有不安全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如果深入了解自助旅游特性,会发现自助旅游是一种相当精致有特色的旅游形态。自助旅游使所有的花费都可依自己的喜好来支配,行程可弹性调整,又可深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自助旅游绝非玩得多、花得少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在同一地方花上较多的时间深入了解该地的特色,接触当地的人与事,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走自己想走的路。
3,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及成因都是什么?
一、定义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和不断深化的。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而旅游资源相对于其它单一的传统资源,在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对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也有的专家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景观、风貌”或“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一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二是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的包容范畴不断扩大;三是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土地、水和矿产等资源,它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二、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学术界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前者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后者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将其分为三类,除上述两大类型外,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
4,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欧洲有句谚语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的确,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物,是与乡村截然不同的人类生活空间。同乡村相比,城市在所提供的设施、服务、信息,乃至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因如此,抱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不断地涌入城市。数据显示:1800年世界城市总人口数为2930万,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吴良镛,1992);而到20世纪末,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2-3倍(UNCHS,1996)。
一方面,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它被称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的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乡村,而未来的世界则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里,城市首次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空间,城市生活也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中的居民对休闲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城市的旅游中心功能需要得到近一步的发挥。
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在城市研究中引入系统论的思想,逐步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具体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与其外部在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方面不断交换的过程。当今城市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趣,集中体现了城市不断增强的开放性。大量涌入城市的旅客在城市中进行观光、娱乐、购物、商务等活动,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生活环境、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实际上已成为居民与游客“人人共有的城市”。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以前那种只是建几个饭店、搞几个景点、仅仅只考虑到游客利益的城市旅游规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消除城市旅游规划基本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更好的协调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在编制蕉�〖媚鲜新糜畏⒄棺芴骞婊�墓�讨校�蟮ㄌ岢隽恕俺�糜巍狈⒄构婊�庵中碌某鞘新糜喂婊�吕砟睢?
本书围绕“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展开,由理论篇和应用篇两部分组成。理论篇主要介绍与“超旅游”发展规划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其中第一章“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主要介绍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功能、旅游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旅游城市的类型、城市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城市旅游系统等内容。第二章“区域旅游规划基本模式”重点介绍“1231”工程模式,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做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一个支持系统”。第三章“城市旅游规划新理念”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区域旅游规划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城市旅游规划与之不同之处,引出“超旅游”发展规划理念并加以阐述;2)介绍利益主体理论在“超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3)指出城市旅游规划建设的两个重点:中央游憩区和环城游憩带,此为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
5,民俗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大类.物质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又分为三个亚类: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消费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
(3)流通民俗,包括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通讯民俗等。
第二大类.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亦可分为五个亚类: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第三大类,精神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也可以分为四个亚类: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6,自然景观资源中,地景可以分为哪几类?
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
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
③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
④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
⑤气候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
⑥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
⑦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