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什么是 空想社会主义
本文目录索引
1,什么是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2,什么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主义学说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法国的一个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早年受启蒙学者达兰贝尔的影响,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并同情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后出现的社会矛盾,推动圣西门研究社会问题,从1802年开始,先后发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等一系列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傅立叶(1772—1837)出身于法国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当过店员,谙知资本主义社会投机、欺诈的种种内幕。他刻苦自学,形成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主要著作有《四种运动论》、《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论商业》等。
欧文(1771—1858)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当过学徒、店员,后来成为工厂主。他同情工人疾苦,主张进行劳动者合作社的实验,由一个资产阶级慈善家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著作有《致拉纳克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许多弊病。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讽刺和鞭挞,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圣西门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真正黑白颠倒的世界。统治者过着奢侈腐化和道德败坏的寄生生活。大财主资产的积累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前提。富人把幸福建筑在穷人的痛苦之上。社会上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被作为一条基本法则来采用。在这个社会里,国家惩罪机关为少数大盗所把持,他从全体公民身上窃取大量财富,可是却逍遥法外。所谓大人先生们,实际上是些无
知、迷信、懒惰而义阴险狡诈和极其低能之徒。这种颠倒的世界总有一天会被颠倒过来。
傅立叶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困是由于过剩本身产生的。这个文明制度使野蛮时期任何一种以简单的方式干出来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道德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宗教和道德说教一唱一合,同为统治阶级服务。科学正在堕落,文学只是一个卖淫妇,而婚姻好像专为犯罪而发明的。因此,应该怀疑文明制,怀疑它的必要性,它的优越性,以及它的永久性。
欧文指出,随着机器生产而增长的巨大财富,是劳动阶级创造的,也应该属于劳动阶级。在他看来,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三位一体”的祸害,而其中最主要的祸害则是私有制。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地狱,它在理论上是那样不合乎正义,而在实践上又同样不合乎理性。这就触及文明社会的根本缺陷所在,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的基础,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最高限。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还各自拟出社会改革的方案。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的缺陷。首先,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揭露和批判了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但是,他们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因此,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不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基础和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而是诉诸理性和永恒正义。其次,他们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同情无产阶级的疾苦。但是,却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再次,他们虽然要求改变旧的社会制度,提出理想社会的构想。但是,又否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企图通过说服教育、示范等方法来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存在决定意识。空想社会主义具有这些缺陷,决不是偶然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理论必然是不成熟的。他们设计的蓝图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3,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它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不公正,然而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更理解不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用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对社会规律的探寻,设计了一个个的社会新模式方案,认为今后的历史只要宣传和实施他们的方案就足够了。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只要按照他们的社会福音去做就能有新的生活。因而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尤其是革命行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种对未来社会的幻想的描绘,是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因而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本能的渴望相适应。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4,西安历史的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5,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