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普职分流是什么意思,普职分流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索引

1,普职分流是什么意思?

普职分流,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或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学习,从而促进自己个性良好发展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其本质和核心思想便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结合学生特长和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引导,实践“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总的来说,取消“普职分流”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不仅能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举才唯贤”,让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提高文化水平、实现寒门出贵子的机会。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于国、于民都有利。值得一提的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监管力度,提升其办学水平,对于培养高级技工是一个必备基础。 5月1日起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 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职教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备受关注的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话题,也得到了回应。 修订后的新法于5月1日起施行,将让众多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受益,因为职业教育法在招生考试制度、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这让更多人可以升入普通高中,减轻义务教育“内卷”;明确本科职业教育,高考后填报志愿的选择将更多;写入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更高技能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大西北网-5月1日起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

普职分流是什么意思?

2,2022年5月1日起取消中考普职分流是什么意思?

距离2022年中考仅剩下几天的时间,有关部门发布通知,今年中考将有大调整。“普职分流”要取消了。家有中考考生的家长一下次子懵圈了。从2016年开始强令中考分流,到2021年开始强力执行,结果只强力了一年。又改了吗? 该话题源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4月20日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实施25年来首次“大修”,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解读为“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单纯从从字面上理解好像没错。但是,有部分声音进一步将这理解为大幅提高普高率,甚至取消中职,在高中阶段只办普高,则纯属误读。 一、为什么取消“普职分流” 4月20日新修订的《职教法》指出,将会取消“普职分流”,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教育“内卷”。 ❶明确了本科职业教育,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有更多的选择。也写入了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将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❷新的《职教法》明确规定,要扩大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毕竟中职学生也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一来,学生报考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 ❸还会写入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学生考上大学以后,可以有机会考研,将来成为一名研究生,成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 二、既然不能普及高中,那取消普职分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首先要明确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❶在2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 ❷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 ❸陈子季说,中职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 三、普职协调发展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❶现在是要把“普职分流”改为“普职协调发展”,并不是所有初三学生都能考上高中,家长和学生不要高兴得太早。 ❷从《职教法》可以看出,将设立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所谓的“高等职业学校”,其实就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考上这类大学。 ❸简单来说,初中生毕业后参加中考,如果成绩理想,则可以进入普通高中读书,成绩不理想仍然要进入中职学校,但以后的中职生不仅可以考大专,还可以考本科,以后也可以考研。 综上所诉,5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政策之后,2022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将有很大几率考上高中,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可以去中职学校读书,未来可以报考职业类本科院校,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后也可以考相关职业教育的研究生。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不适应普通教育的孩子,如果动手能力强,与其一直被应试教育羞辱,不如尽早地学习技能,对接社会需要,在另一条赛道上做出成绩,更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

3,中考分流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中考分流指的是中考普职比例将达到5:5,一半中考生无缘高中。 法律依据:《教育部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二、建立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小组 各省、市(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发展规划、财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招生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1.根据国家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逐步做到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招生规模。

4,普职分流政策什么时候开始

这项政策最早在1985年就出现了,当时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普职分流”和“大体相当”的概念:“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普职分流,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或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学习,从而促进自己个性良好发展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其本质和核心思想便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结合学生特长和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引导

5,在编人员分流政策

法律分析:总的原则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安置整合、撤销后的分流人员。 法律依据:《中央财政对市县乡在编人员分流期间工资补助办法》 第一条 补助原则 (一)体现财政承受能力原则。对财政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经济欠发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财政承受能力相对较强的沿海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中央财政不予补助。 (二)严肃机构编制管理原则。编制内人员分流期间的工资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编制外人员分流期间的工资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 (三)把握机构改革进度原则。重点保证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工作的需要,促进市县乡编制精简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中已进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