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什么是空间站,什么是太空站?

本文目录索引

1,什么是太空站?

太空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空间站不具备返回地球的能力。 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021年4月29日11时,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太空站特点 空间站特点是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空间站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性。例如,所有的空间站都不具有返回地面的功能而是在太空接纳航天员进行实验,可以使载人飞船成为只运送航天员的工具,从而简化了空间站的结构,既能降低其工程设计难度,又可减少航天费用。 另外,空间站在运行时可载人,也可不载人,只要航天员启动并调试后它可照常进行工作,定时检查,到时就能取得成果。这样能缩短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减少许多消费,当空间站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太空中维修、换件,延长航天器的寿命。 增加使用期也能减少航天费用。因为空间站能长期(数个月或数年)的飞行,故保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这对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空站

什么是太空站?

2,什么是空间站?

空间站也叫航天站,是20世纪80年代的“宠儿”,被人们喻为航天器中的一代天骄,还有人称它为巡航在太空的航天母舰。前苏联称其为航天站,美国则称为空间站。 自从197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个“礼炮”号航天站以来,已有10个航天站进入太空,其中前苏联8个,美国1个,西欧1个。目前只有“和平”号航天站仍在太空中运行。 世界各国在航天站的发展过程中,各走各的路。前苏联从飞船到航天站;美国从飞船到航天飞机,再到永久性航天站;欧洲则依靠美国“一步登天”。 前苏联的航天站至今已发展了三代,“礼炮”1~5号航天站属第一代,“礼炮”6~7号航天站属第二代,现在太空大显身手的“和平”号航天站是第三代的代表。美国60年代末搞登月飞船,轰动全球,然而耗费巨资,实效不多。70年代初利用登月剩余物资拼凑了一个名叫“天空实验室”的航天站。美国现正从航天飞机转向航天站。目前在集中精力研制长百米、重百吨的大型永久性航天站。欧洲人虽然没有掌握返回卫星技术,也没有载人飞船,但是,他们很早就看出了航天站的实际效益和光辉前景。 航天站是人类开拓天疆的前哨基地。人们从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天体物理观测、生物医学、冶金、人体科学,以及对地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民经济、科学和军事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人们可以预见,航天站将会创造出许多地面上难以想象和无法实现的奇迹,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例如,在航天站上没有对流和沉淀;就能获得非常纯净的药物,可大量提取治疗脑血栓的尿激酶和各种抗癌药物,也可以从中草药中提取地面上难以获得的珍贵的有效成分。β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胰脏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在太空能很容易地将β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来。如果将β细胞移植到人体中,体内就能持续产生胰岛素,糖尿病就能得到根治。用β细胞消灭糖尿病,对挽救人们的生命、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航天站也为制造纯度极高的晶体提供了条件。在地面生产晶体时,对流影响了纯度,破坏晶体的均匀度,这种晶体制成的集成电路块,大部分要报废。但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生产的晶体,没有对流的干扰,几乎是无瑕的,废品率很低。在太空制成的晶体完美无缺,加工方便,还可以做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块,这样既能保证计算机的可靠性,又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而且还为制造巨型计算机提供了基础。 光导纤维是大有前途的新产品。制造光导纤维离不开超纯玻璃,因为玻璃越是纯净,玻璃纤维传播信号的距离就越远。利用太空环境改进光导纤维的制造工艺,制造出优质的光导纤维,对光导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站的军事潜力很大,可以周而复始地对地面军事自标进行侦察,可以拍摄地面的大炮和坦克、空中的飞机、海上的军舰,其效果比侦察卫星还好。 空间站还可以进行空间攻击和作战指挥。它可以携带各种武器参与空间战争,如摧毁敌方的卫星或导弹,或向地面发射导弹,摧毁敌方的地面战略目标等。空间站居高临下,俯视全球,除可以直接参战或支援陆、海、空的作战之外,还可以取代被摧毁地面作战指挥中心,在太空进行作战指挥。

3,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空间站的作用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意义是可以使载人飞船成为只运送航天员的工具,从而简化了空间站的结构,既能降低其工程设计难度,又可减少航天费用。 空间站(space station)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 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空间站不具备返回地球的能力。 空间站一般由下列系统组成: 1、结构与机构系统。 2、电源与供配电系统。 3、温度控制系统。 4、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5、推进系统。 6、机械臂系统。 7、测控和通信系统。 8、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9、乘员系统。 10、对接机构系统。 11、仪表与照明系统。 12、数据管理系统。

4,空间站有什么作用?

空间站是一个大型的、载人的、在太空能长期运行的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运动的半永久性空间基地。空间站是整个航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接送来往的人员和物资,并担负通信任务;可以对其他航天器进行后勤保障、维修与保养;可以作为发射平台,把新的人造天体送入太空;也可以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从事科学研究,进行材料加工,完成对地监测、资源勘查、天气预报以及天文观测等任务;还可以与其他航天器在太空对接,组合成更大的轨道联合体,为宇航员在太空长期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空间站用途很广,鉴于太空中的高真空、高纯净、微重力和高位置,它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军事上都有重大价值。

5,中国空间站究竟长什么样?

2020年5月5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回送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试验圆满成功。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阶段的首个任务,期待已久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终于拉开。 20世纪90年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已经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方向,从发射载人飞船到太空,到走出太空舱,现在已经到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大规模、长期护理的空间应用问题。随着空间站工程的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在国际上也迈进了一大步。 空间站“天宫”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作为中国第一个空间站,天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记者采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的配置构造与特点。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基本构造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整个空间站呈T型,核心舱居中,实验舱一和实验舱二分别连接在两侧。天宫核心舱长16.6米,竖立起来的话要比五层楼还要高很多,最大直径4.2米。它是目前中国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从外观上看,天宫核心舱由节点舱、小柱段和大柱段组成。 节点舱是空间站的连接枢纽,有两个对接口和两个停泊口。对接接口可以对接载人飞船,对接口可以对接两个实验舱。小柱段部分是给未来宇航员设置的生活区,其中有三个睡眠区,每个宇航员都能够有一个独立的睡眠区。此外,大柱段是宇航员未来在轨道上工作和测试的区域。 在此之前,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航天实验室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如果它们到了空间站,它相当于三室两厅带储藏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