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去的笔顺怎么写,那的笔顺笔顺

本文目录索引

1,那的笔顺笔顺

横折钩、横、横、撇、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那的释义 一、[ nà ] 1、代词,那样:就那办吧!;要不了那多。 2、连词,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应,表示申说应有的结果或做出判断:如果敌人不投降,那就消灭他。 二、[ nèi ] “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些。 三、[ nā ] 姓。 扩展资料 那的词组 1、那么[nà me] 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我不好意思那么说。 2、那个[nà ge] 指示代词。 3、那里[nà lǐ] 指示代词。指示比较远的处所:那里出产香蕉和荔枝;我刚从那里回来。 4、那样[nà yàng] “那(么)样”可以做定语或状语,也可以做补语。“那么”不做补语。比如“急得那样儿”,不能说成“急得那么”。 5、那边[nà biān] 在那里;(不在说话人这里而在别处)

那的笔顺笔顺

2,走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走笔画共7划,其笔画顺序如下: 横(一)、竖(丨)、横(一)、竖(丨)、横(一)、撇(丿)、捺(乀)。 走:读音[zǒu ],释义:1.行:走路。走步。2.往来:走亲戚。 笔画: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 [1]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 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 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又称为“札字法”。

3,去的笔顺?

笔画数:5; 部首:厶; 笔顺:横竖横折捺 去 qù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来取留就存

4,去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一、去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撇折,点。 二、去字的基本释义: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 2、离开:去国。去世。 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 4、除去;除掉:去病。 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去听报告去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有去火、过去、下去、去年、失去、出去、回去、进去、来去、去掉、去任、去岁、去除、去路等。 一、故去 [gù qù] 死去(多指长辈):他少年老成,父亲故去后,店里的事由他独立支撑。 二、过去 [guò qù] 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过去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三、下去 [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从斜井下去一百米,就到工作面。领导干部每月要下去几天。 四、去除 [qù chú] 除掉;除去:使自己快乐。解决内心的冲突,去除心里的结,寻求心灵的平静,涤清你的良知。 五、失去 [shī qù] 失掉: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5,走的笔顺笔画顺序

走的笔顺是:横、竖、横、竖、横、撇、捺。走组词有:走形、走眼、走嘴、走色、走风、走题、走电、走扇、退走等。 一、走眼 [ zǒu yǎn ] 看错;发生失误。 《红楼梦》第四八回:“买的不知底里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 二、走题 [ zǒu tí ] 离题;越出应有范围。 《人民文学》1976年第4期:“咱们的争论不能走题。” 三、走电 [ zǒu diàn ] 1、闪电。喻短暂、迅疾。 明·韩昌《红毛行》:“倏然拔鞘万蛟动,走电呼风绕画栋。” 2、电漏出线外而发火。如:电线陈旧,容易走电。 四、退走 [ tuì zǒu ] 1、败退;撤走。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军反攻云安,农民军向西部退走。” 2、向后退去。 茅盾《子夜》十四:“王妈似乎一怔,但立即了解似的媚笑着,轻盈地往后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