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中国的军事战略,我国长期奉行的国防战略指导思想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我国长期奉行的国防战略指导思想是什么?

我国的国防战略如下 : 1、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2、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4、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 5、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 6、依法从严治军。 7、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扩展资料: 国防战略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最终体现国家利益。国防战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国防建设的发展,乃至战争胜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 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和判断,是确立中国国防战略的一个基本依据。依据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发展所作出的认识和判断,我国曾几次进行战略调整。全国将迎来经济、文化建设的高潮的形势,开始大规模裁减军队,并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诸军兵种兼有的现代化军队的奋斗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战略

我国长期奉行的国防战略指导思想是什么?

2,我国的军事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最终体现国家利益。国防战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国防建设的发展,乃至战争胜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  50年来,新中国的国防战略以国家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坚持从国家大战略的高度来运筹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行动。因此,新中国的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行动,始终立足于维护我国周边和平与世界和平,赢得和慑止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从这一立足点出发,新中国的国防战略坚持了以下重要原则:  (1)服务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对外基本政策。  (2)着眼于创造相对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  (3)推动国际战略格局向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  战略调整,是一种关乎全局的指导方针的调整。新中国国防战略50年走过的历程表明,适时地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调整,对于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而违背客观实际情况的战略调整,则会对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问题,是对战争危险的判断问题。科学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恰当判断战争危险,是实施正确战略调整的必要前提条件。在未来的国防建设中,我们仍然应该把握这一关键,以赢得克敌制胜的战略制高点。

3,我国的军事战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的军事战略上采取“积极防御”。现在中国军事的各项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长期的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入19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变化,军事领域发生变革。积极防御的内容上把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加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我国面临的局部战争诱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其发生的方式、方向、规模等都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从诱发战争的因素看,既可能起因于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也可能起因于其他利益矛盾,还可能起因于民族宗教矛盾的激化,等等。从作战对手看,既可能是现代军事强国,也可能是实力相当或总体实力不及我国的对手;从爆发的方式看,既可能爆发在矛盾突然激化且预有准备的方向,也可能爆发在出乎预料的方向;从发生的地域看,即可能发生在本土一定纵深内,也可能发生在边境附近地区;从发生的类型看,即可能是单独的陆、海、空战,也可能是多兵种联合作战。要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就必须在军事战略指导上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要在做好重点方向准备的同时,做好多方向准备;要加快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驾驭现代战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有加快国防和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力度,逐步形成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体制和编制;要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重点研制最迫切需要的武器装备,拥有自己的“杀手锏”,提高制敌的手段和能力。

4,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

我国的国防战略如下 : 1、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2、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4、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 6、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 7、依法从严治军。 8、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 。 9、确立科技强军战略,进一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10、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最终体现国家利益。国防战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国防建设的发展,乃至战争胜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 扩展资料: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最终体现国家利益。国防战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国防建设的发展,乃至战争胜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政策以及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决定我们仍然坚持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 根据和平时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实行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着重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略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防战略

5,中国国防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军事战略?

我国坚持不对外扩张的方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不会像美国那样在全世界部署兵力,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但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们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防务力量,来防御外界对我国的侵略。以前,我国的实力弱,只能依赖陆军做保守防御。现在,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我们的防务政策也开始做调整,主张积极防御的政策。也要具备一定的对外实施战略打击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它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军事领导机关,另一方面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党和国家的最高军事决策和军事指挥,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需要,确定国家军事战略,领导和组织国防与军队建设;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机关,其组成人员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 国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实施对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其他成员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根据主席提名决定;任期与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是群众武装建设的专门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民兵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根据上级地方党委和军事机关的批示,结合本地区情况,研究解决民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贯彻有关民兵动员和复转、退伍人员安置工作的方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是国务院的军事部门,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凡需由政府负责的军事工作,经国务院作出相应决定后再通过国防部或以国防部的名义组织实施,并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分别办理。国防部在接受国务院领导的同时,也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总参谋部是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的军事领导机关。总政治部是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总后勤部是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队后勤工作的领导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武警是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部队;民兵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现役士兵由义务兵和志愿兵组成,陆军服役期限为3年,海、空军服役期限为4年,其中陆军可超期服役1~2年,海、空军可超期服役1年。志愿兵包括军士和军士长,其服役期限为服满5年现役后,从改为志愿兵之日起再服8~12年。

6,我军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什么?

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对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全面、全过程的运筹与指导。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十大亮点 亮点一 “四个维护”成为中国军队新使命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军队使命是指军队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承担的重大职责和基本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四个维护”为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亮点二 中国军队八项战略任务 “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冰:关于军队的任务,过去我们一般用“总任务”“总目标”等表述方式来作出要求。 亮点三 “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积极防御”的本质是“防御”,要义在“积极”。长期以来,正是基于坚持这一战略思想的坚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不搞侵略扩张,不称霸,不争霸,我国才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赢得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再强大,也不会放弃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不会背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本质,不会违背时代潮流走上武力扩张之路。 亮点四 “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文虎: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由此前的“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调整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虽然只少了4个字,内涵却有质的飞跃。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已经改变,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立足点当然也要随之调整。[4] 亮点五 “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 “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淼:正确判断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是谋划制定军事战略的首要前提。中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涉及大国因素、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等方方面面。 亮点六 首提“海外利益攸关区” “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我国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概念,这表明,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已经成为军事战略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全球化时代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亮点七 首次公布海军战略转型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成立60多年以来,从沿岸防卫、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人民海军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新的战略要求是与中国海上利益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也是与中国海上安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相适应的。 亮点八 首次披露“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 “网络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柱和国家安全新领域……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斗争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 “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建设完善核力量体系。”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煜:新形势下,各主要大国在海洋、太空、网络和核领域的战略竞争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重要的安全关切。只有拓宽战略视野、树立前瞻思维,积极关注和有效应对这些重大安全领域威胁,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亮点九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淼:扎实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是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途径。备战、能战、敢战,才能实现不战、止战和战胜的目的,才能始终掌握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其中,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战争中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着力点。 亮点十 中国军队将“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解读——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释清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拓展军事合作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军对外军事交流正在向全方位发展军事关系、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转变。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军队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也是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体现。[4] 参考资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