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本文目录索引

1,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苏丹Ⅲ染色液染色:脂肪呈橙红,胞核呈兰色 3.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6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 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 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馏水。 3/6

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操作指南 1.材料 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4 h)及其匀浆,鸡蛋清(稀释10倍后使用),鲜肝提取液,质量分数为1%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油,豆浆,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2.用具 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试剂 (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2)苏丹Ⅲ染液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使用。 苏丹Ⅳ染液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3)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0 g NaOH加水至100 mL)。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1 g CuSO4加水至100 mL)。 (4)此外还有碘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4.操作要点 (1)观察并记录各种试剂与相关物质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具体操作参见步骤(3)~(7)。 ...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应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事项:
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1、选材要用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2、斐林试剂不稳定,一般配制成甲液(NaOH:0.01 g/ml)和乙液(CuSO4:0.05 g/ml)来保存,用时必须将甲、乙两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检测脂肪:
1、切片要尽可能的薄;
2、染色后一定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观察时找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
检测蛋白质:
1、用鸡蛋蛋白时,一定要加以稀释,如果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不易洗干净;
2、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加A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

4,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来源:学|科|网Z|X|X|K]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还原糖。蔗糖则是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实际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氧化,Cu2+则被还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组织液

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度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两分钟。

还原糖-斐林试剂-棕色-砖红色

6,高中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步骤 要完整的,全的!

实验原理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还原糖.蔗糖则是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实际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氧化,Cu2+则被还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组织液
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度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两分钟.
还原糖-斐林试剂-棕色-砖红色

7,高一的生物实验 必修一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简单的一些说明 怎么记住那些步骤

蛋白质与双缩尿试剂反应呈紫色, 脂类与苏丹三或苏丹四反应呈橙色或红色, 多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中加热会有砖红色沉淀, 如果还要比例的话,也比较好记,双缩尿试剂是NaOH,0.1 g/mL,CuSO4,0.01 g/mL;斐林试剂NaOH,0.1 g/mL;CuSO4,0.05 g/mL,两者成分一样,就是硫酸铜的浓度不同和加液顺序不一样,所以记成斐林试剂是双缩尿试剂的5倍就好了,至于实验步骤,书上有,就不多说了,希望对你有帮助(生物好久没看,有些都差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