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 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 2,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
- 3,唐太宗的年号是什么
- 4,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年号叫什么
- 5,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是什么?
- 6,李世民在位时年号叫什么?
- 7,李世民共有几个年号?
1,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是什么
贞观。贞观(公元627-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让位,李世民继位称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兴旺的景象,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因为唐太宗年号为“贞观”,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治世的楷模。�
李世民继位之初,国内仍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边境地区形势紧张,东、西突厥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也不断骚扰、进犯唐朝边境。内地因隋末唐初的大规模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蔽,阶级矛盾仍然很尖锐。面对严峻的形势,唐太宗李世民很注意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他感觉到民众力量的巨大。他以隋朝的覆灭为戒鉴,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力求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起义。他对臣下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来奉养人君,就象割身上的肉来吃,肚子饱了,但身体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他还时常教育太子李治:“水可以行船,也可以沉船,百姓好比水,人君好比船。”他认为必须改变隋炀帝的残暴做法,实行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他的皇位才能稳固。他指出:“须以欲从人,不可以人从欲”。统治者应当“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缓和阶级矛盾,才能维持和巩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根据这种思想,李世民宽刑减法,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李世民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选贤任能,他不拘一格地起用人才,从中央到地方选拔录用了一大批精干的官吏。李世民曾对魏征说:“选择官员,不能马虎,用了一个坏人,别的坏人也都来了。”因此他处处留心,“梦寐以求忠贤。”有一次,他让封德彝推荐有才德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能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实在是现在没有出色的人才。”太宗说:“君子用人好比使用器物,各取他的长处。古代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人,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借用人才吗?应该忧虑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能断定今世没有人才呢?”
李世民最倚重的猛将尉迟敬德,原来是他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偏将,李世民打败刘武周后,归降李世民。后来与之一起降唐的隋将寻相叛唐,李世民的部将就把尉迟敬德抓起来准备杀掉,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看尉迟敬德是个人才,就释放了他,并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上,与他推心腹地长谈,说:“大丈夫意气相投,就竭尽忠心,这些小事不必计较了,我不会听信谗言,随便怀疑好人的。”还送给许多金银财帛。尉迟敬德十分感动,从此忠心耿耿。李建成曾用金收买他不成,不久又派人行刺他,他都毫不动心,始终追随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登上帝位立下了大功。�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宫臣,在李氏兄弟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介入很深,曾劝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不计前仇,对他委以谏议大夫的重任,专门负责向朝廷提意见,后来官任秘书监,参与朝政。�
公元629年,李世民下诏要百官议论国事,提出建议。中书将常何提了20多条建议,写得头头是道。李世民知道常何是一员没有读过书的武将,很惊奇他写出这样有水平奏章。便问他,才知道原来是他的朋友马周写的。李世民遂派人去请马周,经过交谈知道了马周原是个落魄书生,地位出身低微,但是李世民发现他是个治国的人才,便不计门第,马上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后来升任为中书令,主持朝政。�
由于李世民的用人政策十分开明,使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才能的将相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形成了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马周、张玄素、褚遂良等文人组成的领导集团。这些人为唐朝的强盛各显其能,各尽其力,这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魏征等人“直言敢谏”,成为一代政治风尚。这也是唐太宗文治成功的关键因素,唐太宗把君臣关系比作源头与流水的关系。他认为“君,源也;臣,流也”,“源清则水流”,“源浊而求之流,则不可得矣”。(《资治通鉴》卷152“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为了保持“源清”,他要求臣下对他的过失一定要谏诤,他还经常鼓励臣下直言极谏。魏征、王珪、刘泊、褚遂良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谏官,他们所谏的内容,上自国家大政,下至宫廷琐事。魏征一人仅在贞观初年就进谏二百余事,并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著名论断。由于唐太宗能求谏纳谏,侍臣才敢于直谏,使一些有益的政令措施得以贯彻执行,也使不利的政令措施得以纠正,避免了许多过失。�
综观唐太宗统治集团,在贞观年间(627-649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急剧变化的唐初形势,起到了缓和、安定的作用。当时,监狱常常是空的,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的只有29人,人们即使外出几个月,也不用锁门。行旅往来各地,不必自带粮食,随时在路上可以得到供应。连年的农业丰收,也使社会越来越富裕。
贞观时期的武功也是唐朝时最盛的。贞观年间,唐太宗先是派兵灭掉东突厥和薛廷陀两个汗国,接受回纥的顺服,在大漠南北建立了一些都督府。接着,又挥师大破吐谷浑,灭掉西突厥,在西域建立起安西都护府。至此,消除了边疆的不安定因素,在西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统治。唐太宗又对其它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较好的处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646年,唐太宗还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巩固了西南边疆。同时开始收复辽东。这些轰轰烈烈的事业使唐太宗威名远扬,少数民族首领尊他为“天可汗”。
总之,贞观时期,唐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隋末乱世变成封建治世,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效仿的楷模,唐太宗也被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有作为的君主和政治家而永载史册。
2,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
李世民年号: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3,唐太宗的年号是什么
1、唐太宗年号是贞观。
2、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3、主要成就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4,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年号叫什么
贞观
(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为贞观圣帝
5,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是什么?
贞观
(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为贞观圣帝
6,李世民在位时年号叫什么?
贞观
(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为贞观圣帝
7,李世民共有几个年号?
李世民只有一个年号:贞观。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