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被子植物分类,被子植物有哪些

本文目录索引

1,被子植物有哪些

被子植物种类很多,例如:谷类、豆类、薯类、瓜果、胡杨、枫杨、毛白杨、山杨、加杨、钻天杨、旱柳、垂柳、白桦、榆树、榔榆、桑树、无花果、玉兰、广玉兰、白玉兰、含笑、鹅掌楸、南天竹、牡丹、山茶、悬铃木、山楂、石楠、枇杷、苹果、桃、李、杏。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蔷薇、月季、玫瑰、樱桃、樱花、日本晚樱、合欢、紫荆、刺槐、柑橘、臭椿、香椿、楝树、黄栌、鸡爪槭、冬青、大叶黄杨、黄杨、雀舌黄杨、枣、葡萄、木槿、紫薇、石榴、红瑞木、珙桐、杜鹃、金银花、柿树、连翘、迎春、丁香、女贞、茉莉、桂花、夹竹桃、栀子、泡桐、凌霄、凤尾兰、毛竹、紫竹、棕榈、椰子等等。 扩展资料: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多属,3万余种。 被子植物与人类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 如我国的被子植物可提供食物的达2000余种;果树有300多种;花卉植物数不胜数;药用被子植物有10 027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绝大多数中药均来自于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由于它们在种和个体数量上的优势而在覆盖陆地的植物组成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形成了作为自然环境景观的大部分植被,并且提供了为大多数陆生动物的生存所需的生境。在生态学上,被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防风林和栽种覆盖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海水侵蚀陆地。但人类不仅仅利用自然所赋予的植物,而且还通过植物栽培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提供了建筑庭园、公园、运动场地、街道绿化、住宅装饰等娱乐和消遣所需的大部分材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哪些

2,现代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哪些?

现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用的有四大体系。 1.德国学者恩格勒(A. Engler)和普兰特(K. Prantl)合著的23卷巨著《自然植物科志,1887—1895》在国际植物学界有很大影响。Engler系统将被子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和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认为花单性、无花被或具一层花被、风媒传粉为原始类群,因此按花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来表明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认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别起源于未知的已灭绝的裸子植物,并把“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有花植物。但是这些观点已被后来的研究所否定,因为多数植物学家认为单子叶植物作为独立演化支起源于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同时,木材解剖学和孢粉学研究已经否认了“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类群。 2.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 Hutchinson)在1926—1934年发表了《有花植物科志》,创立了Hutchinson系统,以后40年内经过两次修订。该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es)和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共描述了被子植物111目411科。他提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比联合和定数原始;木本比草本原始;认为木兰科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被子植物起源于Bennettitales类植物,分别按木本和草本两支不同的方向演化,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草本支(毛茛目),并按照花部的结构不同,分化为三个进化支,即萼花、冠花和颖花。但由于他坚持把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系统发育的区别,导致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类群被分开,因此该分类系统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前苏联学者A. Takhtajan在1954年提出了Takhtajan系统,1964和1966年又得到修订。该系统仍把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共包括12亚纲、53超目(superorder)、166目和533科。Takhtajan认为被子植物的祖先应该是种子蕨(Pteridospermae),花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花蕊向心发育、未分化成花丝和花药,常具三条纵脉,花粉二核,有一萌发孔,外壁未分化,心皮未分化等性状为原始性状。 4.美国学者A. Cronquist在1958年创立了Cronquist系统,该系统与Takhtajan系统相近,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Cronquist也认为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于种子蕨,木兰亚纲是现存的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1981年的修订版中,共分11亚纲、83目、383科。这两个系统目前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但他们在属、科、目等分类群的范围上仍然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上仍有不同看法。 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目前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近年来我国当代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等发表了《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提出了被子植物的八纲分类系统。他们提出建立被子植物门之下一级分类的原则是:①要反映类群间的系谱关系;②要反映被子植物早期(指早白垩世)分化的主传代线,每一条主传代线可为一个纲;③各主传代线分化以后,依靠各方面资料并以多系、多期、多域的观点来推断它们的古老性和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④采用Linnaeus阶层体系的命名方法(吴征镒等,2003)。该书中描述了全世界的8纲(class),40个亚纲(subclass),202个目(order),572个科(family)中在中国分布的157目,346科。

3,现代常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分几大体系?

现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用的有四大体系。 1.德国学者恩格勒(A.Engler)和普兰特(K.Prantl)合著的23卷巨著《自然植物科志,1887—1895》在国际植物学界有很大影响。Engler系统将被子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认为花单性、无花被或具一层花被、风媒传粉为原始类群,因此按花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来表明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认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别起源于未知的已灭绝的裸子植物,并把“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有花植物。但是这些观点已被后来的研究所否定,因为多数植物学家认为单子叶植物作为独立演化支起源于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同时,木材解剖学和孢粉学研究已经否认了“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类群。 2.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在1926—1934年发表了《有花植物科志》,创立了Hutchinson系统,以后40年内经过两次修订。该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共描述了被子植物111目411科。他提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比联合和定数原始;木本比草本原始;认为木兰科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被子植物起源于Bennettitales类植物,分别按木本和草本两支不同的方向演化,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草本支(毛茛目),并按照花部的结构不同,分化为三个进化支,即萼花、冠花和颖花。但由于他坚持把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系统发育的区别,导致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类群被分开,因此该分类系统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前苏联学者A.Takhtajan在1954年提出了Takhtajan系统,1964和1966年又得到修订。该系统仍把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共包括12亚纲、53超目、166目和533科。Takhtajan认为被子植物的祖先应该是种子蕨,花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花蕊向心发育、未分化成花丝和花药,常具三条纵脉,花粉二核,有一萌发孔,外壁未分化,心皮未分化等性状为原始性状。 4.美国学者A.Cronquist在1958年创立了Cronquist系统,该系统与Takhtajan系统相近,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Cronquist也认为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与种子蕨,木兰亚纲是现存的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1981年的修订版中,共分11亚纲、83目、383科。这两个系统目前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但他们在属、科、目等分类群的范围上仍然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上仍有不同看法。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目前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4,现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有几大体系?

1.德国学者恩格勒(A.Engler)和普兰特(K.Prantl)合著的23卷巨著《自然植物科志(1887—1895)》在国际植物学界有很大影响。Engler系统将被子植物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和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认为花单性、无花被或具一层花被、风媒传粉为原始类群,因此按花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向来表明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认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别起源于未知的已灭绝的裸子植物,并把“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有花植物。但是这些观点已被后来的研究所否定,因为多数植物学家认为单子叶植物作为独立演化支起源于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同时,木材解剖学和孢粉学研究已经否认了“柔荑花序类”作为原始的类群。 2.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在1926—1934年发表了《有花植物科志》,创立了Hutchinson系统,以后40年内经过两次修订。该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es)和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共描述了被子植物111目411科。他提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比联合和定数原始;木本比草本原始;认为木兰科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被子植物起源于Bennettitales类植物,分别按木本和草本两支不同的方向演化,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草本支(毛茛目),并按照花部的结构不同,分化为三个进化支,即萼花、冠花和颖花。但由于他坚持把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系统发育的区别,导致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类群被分开,因此该分类系统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苏联学者A.Takhtajan在1954年提出了Takhtajan系统,1964和1966年又得到修订。该系统仍把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共包括12亚纲、53超目(superorder)、166目和533科。Takhtajan认为被子植物的祖先应该是种子蕨(Pteridospermae),花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花蕊向心发育、未分化成花丝和花药,常具三条纵脉,花粉二核,有一萌发孔,外壁未分化,心皮未分化等性状为原始性状。 4.美国学者A.Cronquist在1958年创立了Cronquist系统,该系统与Takhtajan系统相近,但取消了超目这一级分类单元。Cronquist也认为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与种子蕨,木兰亚纲是现存的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在1981年的修订版中,共分11亚纲、83目、383科。这两个系统目前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但他们在属、科、目等分类群的范围上仍然有较大差异,而且在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上仍有不同看法。 Engler系统和Hutchinson系统目前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近年来我国当代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等发表了《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提出了被子植物的八纲分类系统。他们提出建立被子植物门之下一级分类的原则是:①要反映类群间的系谱关系;②要反映被子植物早期(指早白垩世)分化的主传代线,每一条主传代线可为一个纲;③各主传代线分化以后,依靠各方面资料并以多系、多期、多域的观点来推断它们的古老性和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④采用Linnaeus阶层体系的命名方法(吴征镒等,2003)。该书中描述了全世界的8纲(class),40个亚纲(subclass),202个目(order),572个科(family)中在中国分布的157目,346科。

5,常见的被子植物有哪些

1、杜鹃花: 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 2、菊花: 菊花也是被子植物额,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3、胡杨: 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4、白玉兰: 白玉兰是我国有名的观赏树种,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山西等地区,在北京及以南地区也广为栽培。树高可达25m,径粗可达200cm,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 5、山茶: 山茶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高温,忌烈日。中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各地广泛栽培,茶花花色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花有止血功效,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子植物门

6,为什么把花和果实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两种

为什么把花和果实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两种
植物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因为营养器官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异大,而生殖器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变异小,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植物物种间的进化、亲缘关系。所以一般用生殖器官作为植物的分类依据。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包于果皮之内,一般需经解剖才能观察得到,而且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之间种子的形态差异很小,很难作为分类依据。所以植物分类中一般以花和果实作为主要依据。

7,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和果实

植物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copy、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百。因为营养器官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异大,而生殖器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变异小,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植物物种间的进化、亲缘关系。所以一般用生殖器官作为度植物的分类依据。而被子植问物的种子包于果皮之内,一般需经解剖才能观察得到,而且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之间种子的形态差异很小,很难作为分类依据。所以植物分类中一般以答花和果实作为主要依据。

8,被子植物主要系统分类有哪些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又称木兰门,Magnoliophyta)分为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Liliopsida)。
双子叶植物纲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
单子叶植物纲分为5个亚纲:泽泻亚纲(Arismatidae)、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槟榔亚纲(Arecidae)、姜亚纲(Zingiberidae)和百合亚纲(Lili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