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是谁,成语故事中的 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
本文目录索引
1,成语故事中的 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主人公:刘禅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弹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月界旅行》:“那麦思顿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事,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2,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3,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 甘夫人因为晚上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吞下了北斗星,并且这个时候又有了身孕,所以刘禅的小名才叫阿斗的,刘备登基之后刘禅被立为太子,之后继位成为蜀汉后主,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但是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不久之后魏将邓艾进攻绵竹,刘禅投降导致蜀汉灭亡,之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刘禅到了洛阳之后,不仅有着自己的住宅,家中还有不少的仆役,这让刘禅很是高兴。 为了感谢司马昭,刘禅带着大臣们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也设宴款待了刘禅等人,吃饭间司马昭让人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但是刘禅反而很是高兴。 面对司马昭的疑惑,刘禅笑着说:这个地方让我这么的快乐,所有我不思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扩展资料: 墓葬遗址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禅之墓已经夷为平地。 一说刘禅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