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是散文吗,《骆驼祥子》是不是散文类
本文目录索引
1,《骆驼祥子》是不是散文类
《骆驼祥子》不是散文类。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缥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发梦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 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作者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骆驼祥子》作者简介和内容简要
一、《骆驼祥子》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骆驼祥子》内容简要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3,鲁迅的作品中有哪些文章提到长妈妈,在文章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 1、我误认为长妈妈谋死宠物隐鼠。 2、长妈妈睡成一个“大”字。 3、教我许多烦人的事情。 4、新年说恭喜,吃福橘。 5、长妈妈有点搬弄是非。 6、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让我有了空前的敬意。 7、长妈妈给我买回《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长妈妈给我讲了美女蛇的故事。 扩展资料 阿长简介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 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妈妈
4,骆驼祥子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扩展资料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3日,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大病初愈。本来医生叮嘱他要多加修养,但是他迫不及待去办公室工作。 当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文化革命的激情中,老舍也不例外。他作为文联主席,他要去工作,投入到这一场火热的革命中去。 就在这一天,红卫兵们,正是老舍曾经寄予希望的孩子们,要在成贤街的孔庙焚烧一批价值昂贵的京剧服装,因为那是“四旧”,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烧掉。 红卫兵们觉得仅仅烧毁戏装还不够,临时决定去文化局抓几位领导来批斗,以烘托气氛。 而文联就在文化局的隔壁,红卫兵们又临时决定拉几个文人陪斗。而此时的老舍正好在文联的会议室里开会。 8月的天还很热。红卫兵在老舍的背上刷上厚厚的浆糊,贴上姓名、职务、罪状等信息。 老舍和三十多个文化名人被用大卡车拉到孔庙的小广场上,跪成一圈,中间堆放着收缴上来的戏服。戏服被点燃,烈火熊熊,老舍等人被火烤烟熏,喘不过气来。 造反的学生多为女中学生。她们一边高喊着口号,一边挥舞着皮带肆意拷打文化局的领导和文联的文人们。这一幕被后来陈凯歌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予以还原。 造反的学生们又拉来文联图书馆的图书焚烧。老舍爱书,又身为文联主席,他试图阻止学生们烧书,引来了无数人的拳打脚踢,直到头破血流。 批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老舍年事已高,又大病初愈,当时北京革委会担心会出人命,就将老舍单独押回文联。 然而,一大群红卫兵早已经守候在文联的大院里。他们高喊口号,要批斗反革命黑帮分子老舍。但是,他们又不知道老舍具体是干什么的,写过什么书,犯过什么罪,他们一无所知。此时,一起被批斗的另外一位文联的同事站出来揭发老舍:“老舍在解放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人,他拿美金。” 正在绝境中的红卫兵们抓到了救命稻草,他们一边高喊口号,一边批斗,批斗得激动了,就动了手。整个人群陷入一种莫名的亢奋中,动手的人越来越多。老舍被踹,被打,被揪头发……他的衬衣被扯碎了,鞋也丢了。这个67岁的老人被打得血肉模糊。 在场的革委会的人担心老舍会被打死,叫来警察,以老舍是“现行反革命”为由,将他带到了派出所。然而,红卫兵小将们并不甘心,追到派出所,对老舍和其他反革命一直殴打到深夜。 老舍的妻子胡絜青深夜接到通知去派出所接老舍回家,她找了一个三轮车将老舍拉回家去。临回家之前,革委会的人告诉老舍,第二天必须自己拿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到文联报道。 回到家里,老舍的贴身穿的背心和伤口粘到了一起。胡絜青只好用棉花沾着热水慢慢润化,才最终脱了下来。 清晨老舍催妻子赶紧去上班。 妻子走后,家里就剩下三岁的长孙女儿舒悦和年迈的保姆。 在《茶馆》中,王利发在自杀之前拉着自己的小孙子说:“来,给爷爷说再见。” 老舍在出门前也走到三岁的小舒悦面前,弯下腰,拉起她的小手,缓缓地说:“和爷爷说再见。” 老舍出门了,但是他没去文联,而是去了偏僻的太平湖。 他要反抗了。他的反抗,就是去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舍
5,《骆驼祥子》主要内容,简略
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为生活来到城市,最后选中拉洋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 扩展资料《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