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三国最后谁统一了,三国时代最后谁统一了中国

本文目录索引

1,三国时代最后谁统一了中国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 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特别是《三国演义》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司马懿。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西晋,他也是西晋第一个皇帝。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扩展资料: 三分归晋: 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之后,社会比前安定,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分归晋

三国时代最后谁统一了中国

2,三国最后谁统一中国了?

1、严格说来最后统一三国的是司马炎,时间是在公元280年。
2、怎么统一的?三国时代世家望族的低位很高,司马懿是司马世家的青年才俊,曹操在世的时候因为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所以并不看重司马懿,但因为司马懿在政治上军事上确实有大才,所以曹操死后司马懿成为魏国重臣。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魏国大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国,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具体的什么事件流程请参考历史教材活泼百度百科)。
3、你说为什么不是曹操统一的。首先一点事曹操的年纪确实有些大了老了,他死的时候已经65、66了,在当时算是高寿了。然后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了(PS:不要相信三国演义,虽然曹操确实败了,但原因情况当时的一些状况并不符实。),当时北方并没有完全统一,并且我估计在赤壁大败后曹操的雄心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没有来了以前的雄心大志了,至少没那么强了(PS:要不然也不会头痛病的不可治愈)。还有一方原因是经济,魏国当时一直处于战争时期,打仗打得是钱。魏国属于黄河流域,经济没有恢复。东吴的经济一直是在发展的,蜀国的汉中也是很富饶的。曹操虽然一直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商业,但这需要时间,要不然他也不会设立摸金校尉挖别人祖坟了。随意司马昭能够统一三国很大原因是曹操的功劳,假如曹操能在多活个三五十年,估计也可以统一中国了。
这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各位方家指正。
完全手打。

3,三国时期最后谁统一了全国

1、三国时代后期司马炎统一了国家。
2、人物简介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3、人物成就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咸宁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葬峻阳陵。

4,三国演义最后谁统一天下了?

司马炎(晋武帝)。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炎

5,三国演义里谁最后统一了三国呢?

都说诸葛亮、曹操厉害,那么为什么最后统一天下的却是司马懿? 这个问题有一个潜台词,司马懿不厉害!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无论用兵也好,管人也罢,司马懿的水平都不低。 用兵上,司马懿在曹魏时代屡受提拔,从一个文学掾做到掌兵一方的太尉、大将军,不会用兵是不可能的。对于曹操这样的一代英主,没有能力的人能入的了他的法眼吗?无论是对蜀国,还是吴国,司马懿都是胜多负少,在平定辽东的战争中更是为国立下大功,稳定了魏国后方局势。就算为人诟蔽的对诸葛亮的屡屡败绩,司马懿其实都是主动选择的后退防守,更何况最终在五丈原成功挫败了诸葛亮的军事进攻,笑到最后!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能力吗? 用人上,司马懿也有他的一套。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培养自己的亲信,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始终是用人的核心。司马懿后来赖以成事的,其实主要是他在任职期间培植了大量私人势力,用这些人来执掌曹魏的政治、军事大权。尤其是在曹真死后,他成为曹魏在西线抵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北伐军队的主要统帅,他大量地配置自己的私人势力。比如钟会、邓艾这些人物,都是司马懿篡权的核心力量。 能力高,又会用人,那么司马懿跟诸葛亮、曹操区别在哪里呢?根本在于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诸葛亮、曹操是为国某事,而司马懿是为己! 同样是带兵打仗,司马懿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去打,对自己不利的就躲!比如在关中统兵对抗诸葛亮时,明明坐拥强大魏军,屡次三番有乘胜扩大战果之机会,可以一举战胜蜀汉,他却选择退却。为何?因为蜀汉的存在有利于他统兵做大。 同样是选拔人才,司马懿并非择起善者而用之,而是择其亲者用之。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这些西晋的肱骨,哪一个不是司马懿的至亲?反观诸葛亮的用人,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就用,而不是从亲人选起。比如姜维,诸葛并不因为他出身于魏国而排挤,反而予以重任。诸葛亮对自己的亲人却十分严格,亲生儿子诸葛瞻并没有因此而得大官,反而在诸葛亮死后地位蹿升。 也许有人会问,曹操不是也是篡权的奸雄吗?他的用人不也是为己吗?这个我不否认。但是有一点可别忘了,曹操的天下是人家自己一手打出来的。曹操用人是为了替自己打天下。司马懿呢?用人是为了偷天下,不过一个监守自盗的阴谋家罢了!

6,三国最后被谁一统天下了?

司马炎。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中国,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 ,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 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 ,史称魏灭蜀之战。之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扩展资料 一统天下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发动灭吴之战,20万晋军直扑东吴,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 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孙皓出降,孙吴灭亡。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晋

7,三国演义谁最后一统天下

司马炎 武帝司马炎(236-290) 265年称帝,在位26年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三国。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