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形位公差标准,形位公差共有多少个项目?

本文目录索引

1,形位公差共有多少个项目?

形位公差共有14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6个,位置公差8个。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3项;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3项;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扩展资料 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共有多少个项目?

2,形位公差有哪几种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现行国家标准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3,形位公差分为哪些类型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4,理工学科是什么

  理工学科是指理学和工学两大学科。理工,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前面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
  理学
  理学是中国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本科专业通常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光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等。

  工学
  工学是指工程学科的总称。包含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信息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轻工纺织 航空航天 力学生物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公安技术 植物生产 地矿 材料 机械 食品 武器 土建 水利测绘 环境与安全 化工与制药 等专业。

5,形位公差包括哪几个

形位公差一般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分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三类。 1、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特点是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 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向公差带的方向是固定的,由基准确定,其位置可在尺寸公差带内浮动;定位公差是关联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相对于基准位置是固定的;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或若干次旋转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扩展资料: 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 可以直接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各种指示表,如百分表等,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读取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无需人工测量跟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机械测量效率。 测量原理:数据采集仪可从百分表中实时读取数据,并进行形位误差的计算与分析,各种形位误差计算公式已嵌入我们的数据采集仪软件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去计算繁琐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状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位置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位公差

6,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
1、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分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2、形状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表2-2为几种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标注的方式。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用框格注出,并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箭头指在有公差 要求的被测要素上。一般来说,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允许变动的方向。通常形状公差的框格有两格,第一格中注上某项形状公差要求的符号,第二格注明形状公差的数值。
2) 平面度
表2-3为平面度公差要求的标注方式。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表2-4表示圆度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式。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如表2-5所示,由于圆柱度误差包含了轴剖面和横剖面两个方面的误差,所以它在数值上要比圆度公差为大。圆柱度的公差带是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区域,该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径向距离即为公差值。

3、定向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定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平行度
对平行度误差而言,被测要素可以是直线或平面,基准要素也可以是直线或平面,所以实际组成平行度的类型较多。表2-7中表示出一些标注平行度公差要求的示例。其中,基准符号是用一粗短划线和带圆圈的字母标注,字母方向始终是正位,基准是中心要素时,粗短划线的引出线必须和有关尺寸线对齐。
2) 垂直度
垂直度和平行度一样,也属定向公差,所以在分析上这两种情况十分相似。垂直度的被测和基准要素也有直线和平面两种。表2-8是几种垂直度标注的示例。
3) 倾斜度
倾斜度也是定向公差。由于倾斜的角度是随具体零件而定的,所以在倾斜度的标注中,总需用将要求倾斜的角度作为理论正确角度标注出,这是它的特点。表2-9举出了一些零件标注倾斜度公差的示例。

4、定位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同轴度
同轴度是定位公差,理论正确位置即为基准轴线。由于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不同点可能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出现,故其公差带为一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体,公差值为该圆柱体的直径,在公差值前总加注符号“Φ”。表2-10为同轴度公差标注的示例。
2) 对称度
对称度和同轴度相似,也是定位公差。但对称度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可以是一直线或一平面,所以形式比同轴度要多。表2-11举出了对称度公差标注的示例。
3) 位置度
位置度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其理论位置的结果。理论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决定,所以标注位置度公差要求时,总要标出带框的理论正确尺寸。另外,有位置度要求的要素除线和面以外,还有点的位置。表2-12举出了位置度公差标注的示例。
4) 圆跳动
圆跳动分径向、端面和斜向三种。跳动的名称是和测量相联系的。测量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测量用指示表的测头接触被测要素。回转时指示表指针的跳动量就是圆跳动的数值。指示表测头指在圆柱面上为径向圆跳动,指在端面为端面圆跳动,垂直指向圆锥素线上为斜向圆跳动。表2-13举出了标注圆跳动的一些示例。
5) 全跳动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当理想要素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当理想要素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端面(轴向)全跳动。表2-13和表2-14中(a),(b),(c)的零件是相同的,但全跳动和圆跳动不同。径向圆跳动只是在某一横剖面测量的跳动量,端面圆跳动只是在端面某一半径上测量的跳动量。径向全跳动在用指示表和被测圆柱面接触测量时,除工件要围绕基准轴线转动外,指示表还得相对于工件作轴向移动,以便在整个圆柱面上测出跳动量。端面全跳动在测量时,工件除要围绕基准轴线转动外,指示表还得相对于工件作垂直回转轴线的运动,以便在整个端面上测得跳动量。对同一零件,全跳动误差值总大于圆跳动误差值。

5、轮廓公差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形状公差有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根据有无基准要求可分属于形状和位置公差两种,无基准要求的属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的属位置公差。表2-6中表示线、面轮廓度公差标注的几种形式。

6、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7、公差原则有关的术语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公差原则有关的术语及含义如下:
1) 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
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测得的距离,称为局部实际尺寸(线性尺寸),简称实际尺寸。
2) 作用尺寸
作用尺寸可以分为体外作用尺寸和体内作用尺寸两种。
(1) 体外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外作用尺寸。对于单一被测要素,内表面(孔)的(单一)体外作用尺寸以Dfe’表示;外表面(轴)的(单一)体外作用尺寸以dfe表示。
对于给出定向公差或定位公差的关联被测要素,确定其体外作用尺寸的理想面的中心要素,心须与基准保持图样上给定的方向或位置关系。其体外作用尺寸分别称为定向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和定位体外作用尺寸(Dfe〃,dfe〃)。
(2) 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内作用尺寸。
对于单一被测要素,内表面(孔)的(单一)体内作用尺寸以Dfi表示,外表面(轴)的(单一)体内作用尺寸以dfi表示。
3)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称为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内表面(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以DMV表示,外表面(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以dMV表示,有:
对于内表面(孔) DMV=DM-t○M=Dmin-t○M
对于外表面(轴) dMV=dM+t○M=dmax+t○M
对于给出定向公差的关联要素,称为定向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V‘,dMV‘)。
4)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称为最小实效状态。对于给出定向公差的关联要素,称为定向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对于给出定位公差的关联要素,称为定位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称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内表面(孔)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以DLV表示,外表面(轴)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以dLV表示,有:
对于内表面(孔) DLV=DL+t○L=Dmax+t○L
对于外表面(轴) dLV=dL-t○L=dmin-t○L
5) 边界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称为边界。边界的尺寸是该极限包容面的直径或宽度。
⑴最大实体边界(MMB) 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
⑵最小实体边界(LMB) 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的边界称为最小实体边界。
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称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⑷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称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8、独立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独立原则就是图样上给定的各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都是独立的,应该分别满足各自的要求。
独立原则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应用独立原则时,图样上没有加注符号,但应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注明:公差原则按GB/T4249-1996。

9、包容要求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包容要求(ER)是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一种相关要求。它只适用于单一尺寸要素(圆柱面、两反向的平行平面)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
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E。
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其实际轮廓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超出其最大实体尺寸,且局部实际尺寸不超出其最小实体尺寸。
对于孔 Dfe≥Dm=Dmin 且Da≤DL=Dmax
对于轴 dfe≤dm=dmax 且da≥dL=dmin

10、最大实体要求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标注?
答:最大实体要求(MMR)是相关要求中的一种。既可以应用于被测要素,也可以应用于基准中心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被测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M”;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中心要素时,应在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框格内相应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M”。
1) 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也就是说,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而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和最小实体尺寸。
对于内表面(孔) Dfe≥DMV 且DM=Dmin≤Da≤DL=Dmax
对于外表面(轴) dfe≤dMV 且dm=dmax≥da≥dL=dmin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该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出的。当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其最大实体状态,即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值可以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此时的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
若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则称为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并以“0○M”表示。
2) 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
可逆要求(RR)是当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允许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出下扩大尺寸公差。
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向最小实体尺寸方向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当其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也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即尺寸公差值可以增大的一种要求。因此,也可以称为“可逆的最大实体要求”。
采用可逆的最大实体要求,应在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加注符号“○R”。
3)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应遵守相应的边界。若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尺寸,则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其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边界尺寸之差。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应遵守的边界有两种情况:
(1)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应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此时,基准代号应标注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形位公差框格下方。
(2)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此时,基准代号应标
注在基准的尺寸线处,其连线与尺寸线对齐。

7,形位公差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公差
实际参数值的允许变动量。参数,既包括机械加工中的几何参数,也包括物理、化学、电学等学科的参数。所以说公差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定公差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产品的几何参数,使其变动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便达到互换或配合的要求。

几何参数的公差有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①尺寸公差。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②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6个项目。③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它限制零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8个项目。公差表示了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反映了其加工难易程度。

公差等级分为IT01、IT0、IT1、…、IT18共20级,等级依次降低,公差值依次增大。IT表示国际公差。公差等级或公差数值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应使机器零件制造成本和使用价值的综合经济效果最好,一般配合尺寸用IT5~IT13,特别精密零件的配合用IT2~IT5,非配合尺寸用IT12~IT18,原材料配合用IT8~IT14。

8,什么是形状公差,什么是形位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如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直线度、轮廓度等。是被测要素的几何形状的公差,即几何形状的准确性,不存在对基准的误差,是独立的误差。 形位公差一般也叫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 扩展资料: 形状公差的选择原则,总的原则是: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工艺经济性和检测条件,选择最经济的公差值。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结构,刚性和加工经济性等条件,采用类比法,按公差表中数系确定要素的公差值,并应考虑公差值之间的协调关系。 (1)同一要素上给定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如同一平面上,平面度公差值应小于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公差值。 (2)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值,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圆度、圆柱度公差值小于同级的尺寸公差值的1/3,因而可按同级选取。如尺寸公差为IT6,则圆度、圆柱度公差通常也选为6级。 (3)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除主要参数外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1~2级。孔相对于轴细长的轴和孔,距离较大的轴和孔宽度较大(一般小于1/2长度)的零件表面,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 (4)选用形状公差等级时,还应注意协调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数值约占形状误差值的20%~25%。 (5)在通常情况下,零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比位置误差小得多,因此给定平行度或垂直度公差的两个平面,其平面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或垂直度的公差等级;同一圆柱面的圆度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其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状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位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