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思是
本文目录索引
-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思是
-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麻"指( ) 诗句中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 3,把酒话桑麻是啥意思。
-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全诗是什么?全诗的意思又是什么?
- 5,邀我至田家出自哪一首诗
- 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全诗是什么?全诗的意思又是什么?
-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话桑麻的意思是什么?
- 8,《过故人庄》全诗解释和赏析是什么?
- 9,过故人庄全诗解释和赏析是怎么样的?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思是
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出自:《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原文: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赏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这哪是什么诗,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 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任何悬念,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所以没有山珍海味,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 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不客套,不拘虚礼。同时,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 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 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是明朗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 “青山郭外斜”,举目远眺,远处青山依依相伴,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 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 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 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 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透过小轩窗,房屋前几块菜地里,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远处青山环绕。 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一对老朋友,喝着米酒,拉着家常,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话话桑麻。 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 青山相依,绿树环绕的村庄里,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 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 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乡村的景色,真诚的友谊,朴实的话题,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麻"指( ) 诗句中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桑麻"原意是指桑树和麻,诗中泛指庄稼。本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为: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朴实的田家做客。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情况。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来好友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田园,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描写出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故人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3,把酒话桑麻是啥意思。
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 全诗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释义: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作品赏析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尽显宾主间的畅快之情。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故人庄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全诗是什么?全诗的意思又是什么?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格外畅快。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顾无杂言”,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季节的特征。有了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蓄饶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所创造的艺术美,似乎和生活距离更近,联系更紧,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5,邀我至田家出自哪一首诗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全诗是什么?全诗的意思又是什么?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格外畅快。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顾无杂言”,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季节的特征。有了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蓄饶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所创造的艺术美,似乎和生活距离更近,联系更紧,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话桑麻的意思是什么?
你好,诗句中“话桑麻”的意思是:谈论农事。话:谈论。桑麻;桑和麻类农作物,指代农事。全句意思: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诗句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原文如下: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希望对你有帮助。
8,《过故人庄》全诗解释和赏析是什么?
《过故人庄》全诗解释和赏析: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简介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过故人庄全诗解释和赏析是怎么样的?
【《过故人庄》全文翻译】: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过故人庄》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里来,“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场圃”的空旷和“桑麻”的话题又给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觉。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这就是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作品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句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表达主题】: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刘云: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 《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 《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宇,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唐诗摘钞》: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称,意尝不满于孟。若此作,吾何间然?结句系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 《增订唐诗摘钞》:“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 《唐诗成法》:以古为律,得闲适之意,使靖节为近体,想亦不过如此而已。 《唐诗别裁》: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 《网师园唐诗笺》: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一意淡,结作小致。虽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异使,对句亦逸,“就”字新。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纪昀: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 《唐诗近体》:通体朴实,而语意清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