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昼夜更替是由什么引起的,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目录索引

1,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的照射,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的现象。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把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它是太阳光线与地球切点的连线。教材中谈到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里包含着许多前提条件:首先,认为太阳是一个光点,太阳光射来的是平行光,这时正好照亮地球的一半。实际上太阳是一个圆面,视半径有 16′,这样圆面的边缘点和中心点射来的光线在地球上切点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晨昏线,从太阳整体看,晨昏线将会扩大。第二,认为太阳光是直线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实际上,地球周围有一层浓厚的大气包围,大气对太阳光有折射作用,把大气可以看成是透镜,它对光的折射率与大气外的折射率不同,太阳光线射入时便会发生方向的改变。直线射不到地面的光线,由于折射作用也会照到地面,这样,晨昏线又可能扩大34′。第三,没考虑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即晨昏蒙影。它发生在夜半球的边缘大约延伸6°,因此,使人们感觉到的夜晚比实际要短,并且人们生活中它的影响比晨昏线的(16′+34′=50′)要大。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2,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地球饶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提出日心说后300年,一名叫傅科(Foucault,Jean-Bernard-Lon1819~1868)的科学家发现了摆的运动规律,给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在同一时刻太

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那一半,形成白昼..

而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形成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从而产生了昼夜

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在同一时刻太

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那一半,形成白昼..

而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形成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从而产生了昼夜

3,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告诉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什么形成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地球自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黎明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 扩展资料 地球的自转的意义: 一、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使地表温度相对均匀,不让一部分地面长时间受阳光加热而过热,一部分长时间收不到光照而过于寒冷,气候相对稳定的条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转是地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场保护着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辐射。没有地磁场,被阳光直射的区域均不适合生物生存。此外,地磁场还与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 四、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又是全球几大风带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没有地转偏向力世界气候不可想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交替

5,六年级科学昼夜更替的原因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6,昼夜更替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四季交替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的白昼和黑夜相互交替,从而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四季交替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