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哪部

本文目录索引

1,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哪部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
  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哪部

2,我国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春秋》。 据《春秋》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七月秋天的时候天上有星星奔向北斗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比西方早670多年。 此后,从秦王政七年到清宣统二年(前240~1910)的两千年间,哈雷彗星29次回归,中国都作了记录(有说共记录31次)。这些不间断的记录对现代研究哈雷彗星的轨迹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扩展资料: 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4世纪甘德的《星占》。 正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 《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

3,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见于中国的一本名著。请问这是哪本名著?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

4,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出现于什么朝

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

《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5,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扩展资料 彗星特点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周期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公转轨道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

6,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

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目前公认)。《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7,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

前613《春秋》载有世界对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书里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l2l个恒星的位置已经测定,这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星、土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了它们的出没规律。相传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800个。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古书上关于夏朝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对天象的观测中,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被证明是可靠的。现在世人通称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载人鲁国史书《春秋》中,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记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天文学专著,齐国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写了《天文》八卷,后人将它们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书中还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有121个的位置现在已经被测定。甘德还用肉眼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比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用天文望远镜发现该星早2000多年。石申则发现日月食是天体相互掩盖的现象,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为了纪念石申,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8,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书?

《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而且记载最详细且没有间断,自此以后的每次哈雷彗星的出现都可以在中国的文史档案记录中找到。这是世界公认的。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 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扩展资料: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