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端午节安康不说快乐,端午节为什么只说安康,不说快乐了
本文目录索引
1,端午节为什么只说安康,不说快乐了?
端午节要说“安康”而不是“快乐”的原因: 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包括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 不过,端午快乐也好,端午安康也好,都是大家对节日祝福的一种表达方式,喜欢用哪个都可以。 扩展资料: 端午节习俗: 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端午为何说“安康”而不是说“快乐” 百度百科——端午节
2,为什么端午节祝福说“安康”而不是快乐?
端午节是一个中国特有的节日,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一个特殊的日子。 最早在中国,五月初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部落集体祭拜龙图腾的日子。 战国时期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杀,人们为了寻找屈原的遗体在汨罗江上划船寻找,但最后却没有找到,于是人们将米包成团投入水中以求鱼虾别啃食屈原的遗体。于是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及包粽子来纪念屈原,严格来说这一天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人们之间不能用快乐来相互祝福,而应该用安康相互祝福,也表示了对屈原的惋惜与怀念。 在人们心中端午亦是一个驱病除疫的日子,以前五月被人们称为毒月,五月初五即为毒月毒日,人们在这一天常常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来祈祷平安,渴望这一年之中无灾无病。人们也会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扫除晦气。 端午节这一天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青年来说端午节是一缕乡愁,对于中年人来说则是对家的挂念,对于老年人来说端午是一念安康。 总之,在端午节这一天并不是所有人都快乐,但是,每个人都会渴望一念安康,希望自己安好,家人安康。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常常把安康挂在嘴边。安康是一种快乐,但快乐不一定全是安康,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用安康比用快乐更加合理。
3,为什么都说端午节安康而不说快乐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端午节说安康快乐可以兼而有之。 网上有传说端午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道“安康”,弄得“有文化”的国人都小心翼翼起来,满屏的“端午安康”。其实,用怎样的心态和姿态面对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可以的。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为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遂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扩展资料: 另外,新时代的标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与多变。传统节日流传至今,附丽的各种意义重重叠叠,如同被包裹得紧密的香粽,有糯米、枣泥、豆沙甚至蛋黄、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用“端午”这鲜亮的粽叶一包,棱角分明又五味调和。 人们拎着这无尽的滋味游走于长江黄河,穿越于远古今朝,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正是节日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文化长期打磨的结果。倘若非片面较真,吹毛求疵,有违先人旨趣,和唐风宋俗相比,就会倒显得胸襟和格局都逼仄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安康快乐可以兼而有之
4,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互发祝福时,都会说XX节快乐,如春节快乐、中秋节快乐等等。不过,某些节日并不适合发快乐,比如“清明节”,这个想必大家都懂,但“端午节”也是适合说快乐而是安康,很多网友就不知道了吧。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由此可见,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节日的气氛是哀伤的主调。因此祝福对方节日快乐,明显不合时宜。 而了解“端午节”习俗的朋友,或许就能想到原因了。如果有人祝你端午节快乐,可能会被大家取笑没文化,不懂历史。为什么端午节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其中有什么讲究,你都明白吗?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广泛的有两个说法,一是纪念屈原,一是纪念伍子胥。 传说屈原听闻楚国都城被攻陷,悲愤交加,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百姓闻讯而来,但未能找到屈原的尸首,于是各家各户在江中投入饭团,让江里的鱼儿不要食屈原的尸体。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另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相传吴王听信谗言,将忠臣伍子胥赐死。伍子胥命人在他死后,将他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要亲眼看到越国的军队攻陷吴国都城。吴王听闻后大怒,命人伍子胥的尸首投入大江,以此泄愤。这天正好是五月五日,因此也有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 从这两个传说来看,无论起源是哪个,这个节日的氛围无疑都是悲壮的。因此在这一天跟别人互道“端午节快乐”,显然不合时宜。那么,在端午节互道祝福应该说什么?端午安康,应该是最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