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赵氏孤儿,第一部不已复仇为主题的“赵氏孤儿”是京剧《赵氏
本文目录索引
- 1,第一部不已复仇为主题的“赵氏孤儿”是京剧《赵氏孤儿》吗?
- 2,京剧《赵氏孤儿》中的魏绛是谁
- 3,《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
- 4,《赵氏孤儿》内容简介
- 5,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
- 6,《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事
- 7,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1,第一部不已复仇为主题的“赵氏孤儿”是京剧《赵氏孤儿》吗?
不是 赵氏孤儿也是复仇的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2,京剧《赵氏孤儿》中的魏绛是谁
晋国魏氏第三位宗主。 魏绛是晋国魏氏第三位宗主,(?—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执法严谨正直,政治眼光远大。魏绛是一个善于领导军队的将军。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和贯彻和平战争政策,这为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少数民族奠定了先例。 魏绛的祖先是毕公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灭商后封于毕国,后来毕国灭亡,他的后裔以毕氏为氏。到魏绛四世祖毕万时,事晋献公,灭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其后人便别出毕氏,以魏为氏。 魏绛之孙为魏舒,创立了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魏舒方阵(即最原始的步兵方阵)。魏舒方阵的出现,宣告了中国百年车战历史的终结。 扩展资料: 京剧《赵氏孤儿》中关于魏绛的相关介绍: 春秋时期,奸臣屠岸贾抄斩赵氏满门。赵媳庄姬公主因是晋侯胞姐,得以避回宫中,产下一子。草泽医人程婴为保赵氏血脉,进宫救出赵氏孤儿。屠岸贾欲斩草除根,下令如无人献出孤儿,就将国中同庚婴儿全部杀绝。 程婴于是与老友公孙杵臼定计,程婴舍子,公孙舍命,保存了孤儿性命。程婴也因此获得屠岸贾信任,从此带同赵氏孤儿,寄居屠岸府中,忍辱负重,苦心抚育。十五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将当年情形绘图说破,赵武联合戍边回朝的大将军魏绛,诛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绛
3,《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
赵氏家族已经显赫了好几代,父亲赵盾是宰相,儿子赵朔是将军,儿子媳妇是王的姐姐庄姬。这样一个家族却被仇人屠岸贾一天之内斩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 在丈夫遇难的时候,庄姬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帮助接生的民间医生程婴带走了庄姬的儿子,庄姬却死了。 屠岸贾一定要斩草除根。他下令将全城的婴儿收为人质,找不到赵氏孤儿就处死这些孩子。 程婴的妻子在丈夫外出时,把赵氏孤儿交给了来搜查的士兵,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为救赵氏孤儿,程婴只能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儿子。 屠岸贾终于找到了隐藏的程妻,程婴自己的儿子却被当作赵氏孤儿杀死了。 程婴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进了屠岸贾府中,作了仇人的门客。他发誓要让赵氏孤儿长大以后报仇。为了这个誓言,他在敌人身边生活了十五年,终于等到孤儿长大了报仇雪恨。 扩展资料: 晋灵公即位期间,奢淫无度,骄横放纵,他手下的大臣赵盾屡屡劝谏,他非但不听,还要派人杀掉赵盾。赵盾知道消息后,逃到晋国边境上的一个偏僻的地方躲了起来。 后来,他的族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拥立新君晋成公,赵盾才重新回到朝中来。 赵盾去世时,国君换成了晋景公,他让赵盾的儿子赵朔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 晋景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97年,晋国的司寇屠岸贾控制着朝中的实权,为了扫除异己,他决定对最有威信、对他也最有威胁的赵朔一家下手。 屠岸贾根本没有请示国君,就带着几千人包围了赵家,把他的一门老小都杀死了。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已经怀有身孕,屠岸贾诛杀赵氏家族的时候,她逃进了王宫里,算是逃过了一劫。 屠岸贾一直搜查赵家孤儿的下落,程婴和公孙杵臼合力骗过了屠岸贾。 屠岸贾以为赵氏孤儿已经除掉了,十分高兴,戒备也就松懈下来。大臣韩厥让自己的心腹扮成医生,入宫去给公主看病,趁机把婴儿偷偷地带出来,交给程婴,由他带着逃到深山藏了起来。 十五年后,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韩厥的帮助下,与程婴一起还朝,带兵征伐屠岸贾,杀死了这个仇人。 程婴见赵武大仇得报,陈冤得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追随他的好友公孙杵臼去了。 他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为“二义冢”。 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带家人前去祭祀,代代不绝。赵武在晋国担任正卿等重要职位,为晋国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4,《赵氏孤儿》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晋灵公不喜权臣屠岸贾当道,且厌丞相赵盾专横。赵盾之子赵朔双喜临门,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妻子庄姬也身怀六甲。屠岸贾视之为心腹大患,设计在朝堂上投毒,借灵公之口,灭赵氏九族。 庄姬在大夫程婴诊脉时,目睹夫君赵朔身亡,悲痛中决定生下婴儿。此时,屠岸贾手下韩厥前来灭种。临危之际,庄姬将婴儿托付程婴,让他交给公孙杵臼,后拔剑自刎。 韩厥因此被屠岸贾砍伤,后者下令封城,挨家挨户搜查婴儿。情急之下,程妻把赵孤交上。程婴前去认领赵孤,程妻去见公孙杵臼。因为封城,程妻母子被藏于影壁墙内。屠岸贾设苦肉计,逼程婴说出婴儿下落,相继诛杀公孙杵臼及程妻母子。程婴强忍悲痛,独自抚养赵孤。 韩厥在求医时了解到真相,与程婴结下生死同盟。程婴携赵孤投奔屠岸贾门下,并让屠岸贾认下赵孤为义子。从此,展开了长达 15年的复仇计划。 扩展资料‘’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氏孤儿大报仇
5,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
故事简介:要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 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出处:《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 作者: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与杂剧作家郑廷玉等人生活时代相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存目《驴皮记》、《韩湘子三度韩退之》等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五种皆已亡佚。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之言,可见其创作以格调雅致取胜。
6,《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事
《赵氏孤儿》讲述是《史记·赵世家》里的一段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景公听信大臣屠岸贾的谗言,将前执政(和后世的丞相差不多)赵盾(赵宣子)的儿子赵朔(赵庄子)杀死,并灭族。赵庄的妻子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因此得免一死,并正好生下一个儿子赵武(赵文子)。屠岸贾得知,想要斩草除根,并株连了国内同时出生的孩子。赵家的门客程婴此时也恰好生了一个儿子,便和另一门客公孙杵臼想了一个办法,将赵武从宫中带出。然后把程婴的孩子交给公孙杵臼,冒充赵武。再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发,将公孙和程婴之子杀死,使屠岸贾误以为大功告成,放松了警惕。然后程婴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偷偷将赵武抚养成人,最终向屠岸贾复仇,为赵家平反昭雪。程婴心愿已了,按照与公孙的生前约定,在公孙墓前从容赴死。成就大义。
这个故事完全符合了儒家忠于君主、舍生取义的核心价值观,后世被编成戏曲,广为流传。历史真相在《史记·晋世家》中,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7,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赵氏孤儿“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是晋景公在位期间,晋国有一个忠烈的家族就是赵家,当时奸臣屠岸贾将赵家视为自己最大的障碍,所以,奸臣屠岸贾设奸计陷害赵家谋反,晋景公便让屠岸贾率兵清剿赵家。当时,屠岸贾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将赵家所有的人将近300余人全部斩尽杀绝。 惟一漏网的只有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正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便问程婴说你为什么要活下来,程婴回答说,赵朔的妻子怀有身孕,如果生下来是个男孩,他就把这个儿子抚养成人,期待有朝一日,能够为赵氏报了这个血海深仇。 最后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作替换,保全了赵氏孤儿。20年后,赵武长大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诉说了往事,赵氏孤儿决定擒杀屠岸贾报仇。晋悼公处死屠岸贾、为赵家血洗冤屈。 赵氏孤儿背后的意义就是这一事件体现出的那种正义的精神,是一种脱离了个人利害的价值准则,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道德导向,加深了当代中国人对正义两个字的理解。还告诉了人们要积德行善,善有善报,恶人终将会有恶报,人性非常重要,不应该因为一些其他的东西受到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