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冬天,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

本文目录索引

1,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为何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谣言?

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之所以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谣言,主要是一些商家为了营销,才会放出这样的谣言。众所周知,现在冬天大多数都是暖冬,因此一些羽绒服、棉大衣等厂家,销量大多是呈阶梯式递减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商家为了营销,刺激消费者消费,才会放今年是六十年来最冷的消息。这些商家还搬出了拉尼娜现象来佐证这些消息属实,但是拉尼娜现象的确有,却对我国的气候整体上影响不大。气象专家出面辟谣今年是六十年来最冷的寒冬,也是想用科学来解释今年冬天到底会是寒冬还是暖冬,给大众吃一颗定心丸。专家称今年不会是严寒的冬天,拉尼娜现象的确有,但是还没有到对我国的影响上升到极寒的程度。 现在在网上可谓是造谣一分钟,辟谣却非常费精神。相信没有气象专家出来辟谣,很多人可能为了应对极寒天气,已经行动起来,去购买御寒服饰,或者鞋子,或者供暖等等了。其实,冬天是四季当中最冷的一个季节,适当的做一些御寒准备是对的,但若是太夸张的去准备,真的没有必要。虽然,拉尼娜会对我国有影响,但不会是极寒天气,只要种植业和养殖业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就足够了。 今年到底是暖冬还是寒冬,还是未知数,但全球的气候整体是转暖的。因此,即便是有拉尼娜现象,也不必太担忧。一些商家也应当知道,造谣是要付法律责任的,营销可以,但要适度营销,用谣言来营销,是违法的,也终将让消费者失去信任。 每年都会有极寒冬天的谣言,次数多了,相信很多人都免疫了。此次气象专家出面辟谣六十年来最冷,也给民众吃下了定心丸。

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为何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谣言?

2,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冬天”都说了什么?

日前,网络流传消息称,今年冬天将迎来6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最严重的降雪。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今年是否为冷冬现在仍言之尚早,而且即便是冷冬,具体怎么个冷法——是阶段性的低温,还是阶段性的雨雪冰冻,是某一个地区域的低温,还是大范围的气温偏低,都没有定论,所以不能轻言“60年来最冷冬天”。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我国多地降温猛烈,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跌破冰点,局地还出现飘雪,这让不少网友度过了一个“冷飕飕”的假期,纷纷感叹今年冬天似乎冷得有点早,有的网友甚至穿上了秋裤。 实际上,此次降温过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冷冬、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从常年数据来看,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 扩展资料 武汉晴天“余额告急”: 好天气即将摁下“暂停键”,晴天“余额告急”,10月13日起武汉市将迎来新一轮的降雨天气,气温下降幅度较大。 来自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称,10月13日开启的这一轮降雨天气持续三四天,雨势从小雨到中雨,阵风最高达到5级,受到降雨大风的影响,气温又将会下降一个幅度,最低气温会降至14℃,相当于比现在下降10℃以上,体感会明显觉得有点冷,秋裤可能又要找出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今冬将遇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气象专家辟谣

3,天气都有哪些?

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雷阵雨伴有冰雹、雨夹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阵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雾、冻雨、沙尘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尘、扬沙、强沙尘暴、霾 扩展资料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气情况。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参考资料:天气-百度百科

4,如何看待今年是最冷冬天的谣言呢?

其实会有这种传言都是因为今年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之后,降温比较明显造成的。我们国家的个别城市在国庆期间的气温非常低,甚至有的地方还下了雪。虽然造成降温的主要原因是一股冷空气从东部再到西部然后沿长江一直往下才造成这种影响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关注这个,只是看着手机上自己所在的城市每天的气温的升降决定自己每天需要穿多厚的衣服出门。而气温骤降也就引发了很多人发表一些这个冬天会非常的冷,而且会和2008年一样的冷这种谣言。 而且他们发表的这些言论还会扯上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气候现象,就是拉尼娜状态。因为根据气象局的检测,太平洋中东地区已经出现了拉尼娜状态了,并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并且在冬季现成一个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状态。而支持他们觉得拉尼娜状态是和天气寒冷有关系的,是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到了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 而会出现这种天气的原因就是拉尼娜事件引起的。所以他们觉得,今年既然已经出现了这种状态,天气肯定也会和2008年一样寒冷的。 虽然我们国家的气温现在是有所下降,但是也不必太过杞人忧天。要知道我们可是度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夏天,而现在的天气才刚刚开始冷,现在就说冬天的气温也太早了点。并且根据专家的说法,就算是有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我们也不能确定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气温。是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还是间接性的,或者是某一个地区出现低温,这些现在还都没有定数,如果现在就下了结论,也太过武断了一些。而且关于天气的走向,不管怎么样都要相信权威机构的结果,那些我们随手刷到的说法,看一下当做一个乐趣就算了。

5,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冬天”是怎么回事?

随着冷空气日渐活跃,网上传言“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2008年以来最冷一年”等说法。对此,气象专家表示,冷冬是有标准的,今年是否为冷冬还言之过早。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我国多地降温猛烈,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跌破冰点,局地还出现飘雪,这让不少网友度过了一个“冷飕飕”的假期,纷纷感叹今年冬天似乎冷得有点早,有的网友甚至穿上了秋裤。 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今年是否为冷冬现在仍言之尚早,而且即便是冷冬,具体怎么个冷法——是阶段性的低温,还是阶段性的雨雪冰冻,是某一个地区域的低温,还是大范围的气温偏低,都没有定论,所以不能轻言“08年以来最寒冷冬天”。 扩展资料 冷空气来了 10月12日的这波冷空气其实早从昨天起就给华北北部、东北等地带去明显降温,不少地方一天之内气温直降10℃以上。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13日还有补充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15-16日又有新一股冷空气东移南下。届时,江南、华南也将迎来猛烈降温,体会到浓浓的秋意。 冷空气“组团”来袭影响下,北方未来三天将陆续迎来大范围的气温新低!华北、黄淮以及东北仍将是降温中心,具体从城市来说,北京、天津、哈尔滨、西宁等地或将经历今年入秋后最凉的白天,最高气温将从目前的20℃左右降至15℃上下。 冷空气将推动东北的秋冬转换进程,黄淮一带降温则可以用“腰斩式”来形容。像是郑州今天最高气温在20℃左右,但14日仅有10℃出头,气温起伏较大,公众需提前把厚衣服备好,做好保暖措施。 直到周五之后,东北一带气温才会有所回升。除了北方,南方眼下的温暖也将进入倒计时,14日起降温开启,预计到本周后半段,南方大部气温又将陆续转为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今冬将遇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气象专家辟谣 参考资料来源:经济日报—冷空气来了,台风来了……“60年一遇冷冬”也要来?!

6,对于网传今冬将迎来“60年来最冷”,气象专家是何回应?

这个事情现在没有定论,专家建议不要传谣。 关于今年冬天会特别冷的传言,其实主要就是因为拉尼娜现象,人们认为拉尼娜会导致气候异常寒冷。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具体变冷还是变暖,需要科学的分析。 一、今年真的会很冷吗? 一般而言,在拉尼娜盛期的冬天,欧亚地区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会加大,从而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活动更加频繁,所以相较于往年同期,气温偏低的概率会更大。 但是,其实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拉尼娜事件都会导致我国冬季的气温偏低。还有一些其他的天气因素会影响到东亚地区冬季风环流的变率,从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温。所以,到底今年冬天是偏冷还是偏暖,还需要更加精准的科学分析和判断。 二、谣言止于智者。 科学还没有给出准确的判断,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是掐指算出来的不成? 近些年网络传播的力量越来越大,这其中有利也有弊。好的一方面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一些本来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因为网络很快传遍了全国;而坏的一方面就是这些信息因为传播速度太快而很难进行过滤,很多信息根本没有经过任何证实就已经传播了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普通人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不能道听途说,要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不管今年冬天是个冷冬还是暖冬,其实就以我们现在的冬季防寒措施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我们北方有暖气,南方也有取暖的电热风,只要这些资源在,我们就不怕自己会受到冷冻。

7,拉尼娜现象持续升级,极端的寒凉天气将会出现吗?

9月可以说仍在秋天环节,可是冬天离大家并并不是很远,依照全球气候变暖的视角看来,2020年冬天的极端化气候状况很有可能还是许多,关键便是极端化严寒的气温,自然因为我国面积很大,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地区性的极端化气候状况较多。 并不大可能出现大范畴的恶劣天气方式,而现如今再加上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宣布明确早已来啦,那麼2020年冬天的气候多元性毫无疑问会出现了,这也是继今年厄尔尼诺状况以后的一个新天气现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下,极端化气候状况出现实际上十分的一切正常,那也就是要出现,比如在夏天,大家看到了极端化性的高温,旱灾等难题。在冬天仍然很有可能出现比较严寒的极端化气候状况,这全是一切正常的状况。 另外自身而言拉尼娜现象也很有可能给在我国产生显著的危害,因此近期大伙儿也在强烈反响,拉尼娜现象究竟会造成 在我国是冷还是热?这一的确没有办法回应,只有从发展趋势看来。而恰好,现如今的拉尼娜现象的发觉还是较为确立,NOAA公布拉尼娜现象产生以后,有75%的几率会不断到全部冬天,因此对冬天的危害大概率是存有的。除非是这一也是一个短暂性的拉尼娜现象,消失了才不容易危害。可是从现如今的状况看来,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不容易那麼快消失了。现如今的Nio3.4指数值早已快贴近与-0.6度上下了,因此不断的发展趋势非常大。 假如不断,那麼冬天的气温关键便是遭受了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现象的二种基本当然气候状况的危害,融合强冷空气等一些难题,毫无疑问极端化气候状况会出现,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冬天也还是很有可能出现极端化气候状况了的。

8,2020年最冷冬天是真的吗

这个需要科学分析。 “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2008年以来的最冷一年”“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最近多个小视频和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等广为流传,而且言之凿凿。气象专家指出,这些不过是精心剪辑的谣言。由于国庆假期降温剧烈,这些谣言又带有极大的迷惑性,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国庆长假期间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感受强烈,从而让谣言越传越广。谣言短片中还振振有词,说这一切都是拉尼娜引发的。但实际上,此次降温过程是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到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扩展资料: 据监测,自2020年8月以来,赤道地区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据美国国家气候中心称,拉尼娜现象将在秋季继续存在,预计今年冬季将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今年冬季将形成弱至中等程度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的出现通常与一个整体的“更冷的冬天”有关。自2000年以来,拉尼娜已经发生了5次。根据5次拉尼娜事件的情况,内蒙古东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比同期低1~2℃,部分地区比同期低2℃以上。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一次拉尼娜冬天中国的平均气温都低。 此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中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为复杂,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将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中国冬季气候异常。因此,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