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雍正皇帝的儿子,雍正有多少个儿子

本文目录索引

1,雍正有多少个儿子

雍正一共有10个儿子,有四个都没排齿序,弘盼虽然也是夭折,好歹名字还有个弘字,而福宜、福惠、福沛这三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还没来得及长到起名字的年龄,就夭折了,这是说,从名字上来讲,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六人。 继承皇位 立乾隆为太子的时候是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这之后出生的皇子自动被淘汰,这其中就有皇六子弘瞻。而雍正的嫡长子弘晖病逝于1704,第二子弘昀病逝于1710年,在雍正想要立太子的时候,还活着的儿子也只有三人,也就是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 其中皇三子弘时在当时已经16岁,母亲是雍正潜邸时的侧福晋李氏,在雍正的后院里,除了嫡福晋乌拉那拉氏,李氏的地位最高,在弘晖去世后,弘时年纪最长,地位最高,在很多人的心里弘时都是雍正的第一顺位继承人,那么雍正为什么不立弘时呢? 雍正曾在即位后对弘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不但将他赶出了皇宫,还不认他为自己儿子,让他去给当初的八王爷允禩当儿子去。 九王夺嫡的时候,允禩和雍正争夺的最激烈,雍正这样处置不难看出弘时和允禩有所联系,甚至是早在雍正争夺皇位的时候,而且在允禩失败之后还对他抱有同情,对自己的父亲多有怨言,对这样一个和自己不一心的儿子,雍正怎么可能选择弘时为继承人。 而弘昼,虽然年龄只比弘历小了一岁,却从小就顽劣不堪,不好好读书,也不认真习武,可能是由于母亲的教导,让弘昼不要去争夺皇位。 只有这么一个皇四子弘历,聪明好学,却不莽撞,曾经脱颖而出得到过康熙的亲自接见,并且还被康熙带着一起巡幸了热河的避暑山庄,康熙有几十个孙子,能被他记住名字的少之又少,这说明弘历的个人优点还是很突出的,雍正也就只能选他了。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中国人口的暴增。 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有多少个儿子

2,雍正皇帝有几个儿子

1、雍正皇帝共有十位儿子,分别是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母孝敬宪皇后;爱新觉罗·弘昐,二子,早殇。母齐妃;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母齐妃;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母孝圣宪皇后;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母纯悫皇贵妃。 2、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母谦妃,初过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母敦肃皇贵妃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爱新觉罗·福宜,早殇。母敦肃皇贵妃;爱新觉罗·福沛,早殇,母敦肃皇贵妃。 扩展资料:1、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 2、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3,历史上雍正皇帝有几个儿子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

4,雍正的所有儿子

雍正共有10个儿子,分别是弘晖、弘昐、弘昀、弘时、弘历、弘昼、福宜、福惠、福沛、弘曕。 1、弘晖 爱新觉罗·弘晖,1697年4月17日出生,清朝雍正帝长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廿六(4月17日),生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他是雍正的嫡长子。 弘晖只活了8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晖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大哥为亲王,谥号端。 2、弘昐 爱新觉罗·弘昐(1697年7月19日-1699年3月30日),清朝雍正帝的儿子(实际上的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皇次子弘昀、皇三子弘时的同母哥哥。 母亲是齐妃李氏(1697-1737年,知府李文烨的女儿)。爱新觉罗·弘昐于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年2岁。 3、弘昀 爱新觉罗·弘昀出生于1700年9月19日,殁于1710年12月10日,属于幼年早夭,是清朝雍正帝第二子,乾隆帝的哥哥。 母亲是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女。生三子,弘昐、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至成年,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 4、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皇帝第三子,乾隆皇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 母齐妃李氏,据记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抑郁而终,只有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皇帝继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雍正对弘时的处罚也是很严厉,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轰出了紫禁城,并且在雍正四年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5、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 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6、弘昼 和亲王弘昼,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第五子。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时,生于雍正潜邸雍亲王府。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 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骄矜狂妄的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 文武百官见状,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年间,命弘昼参与议政。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弘昼奉命管理雍和宫(雍正潜邸)的事务。八月,被授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二月,开始管理武英殿的事务。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他又被授为镶黄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同年三月,办理勘定八旗佐领世职应袭则例的事务。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任职玉碟馆总裁。乾隆十五年(1750年)闰五月,管理奉宸苑事务。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解管内务府奉宸苑事务。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弘昼又提升为议政大臣。五月,解除了管武英殿御书处事务。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逝世,予谥恭。 7、福宜 爱新觉罗·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卒于康熙六十年正月。清朝雍正帝实际上的第七子,幼卒,未序齿。生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8、福惠 爱新觉罗·福惠,未齿序,曾名弘晟,又称八阿哥,幼殇。(朱谕又书作福慧,惠、慧音同而字不同。)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 9、福沛 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5月—1723年5月)。清世宗雍正帝第九子,母为颇为得宠的敦肃皇贵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年妃)雍正元年生,雍正元年卒。因早夭而未序齿。 关于他的死期,有两种说法。其一说,由于敦肃皇贵妃怀福沛时,正好赶上清圣祖康熙帝的大丧,终日行三拜九叩之礼,未免动了胎气,所以福沛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 其二说,福沛生下来是个成活的婴儿,因为种种原因。当日即夭折。 10、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雍正帝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 弘曕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即帝位时他只有四岁,乾隆对于这个幼弟非常喜爱。一次,小弘曕在圆明园内玩耍.乾隆看到了他,召他近前想和他说话,他却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烟跑掉了。 乾隆帝满心不高兴,不好责怪小孩子,把太监们骂了一顿。这些小事情并没有影响乾隆对他的喜爱,乾隆特意请了名师来教导他。 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后弘曕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5,雍正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雍正共有十子四女(亲生的)按出生先后排列为:
皇长女(1694—1694):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十六日丑时生于藩邸。母懋嫔宋氏,时为格格。生未出月而殇。未封。
皇二女(1695—1717):和硕怀恪公主。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未时生于藩邸。母为齐妃李氏。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为郡君,七月晋郡主。九月嫁纳喇星德。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时年23岁。雍正元年(1723)追晋和硕怀恪。额驸星德,一作性德,又作兴德。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达里刚爱操练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还,四年(1739)四月去世。
第一子(1697一1704):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时,母为孝敬宪皇后那拉氏,时为嫡福晋,卒于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卯时,时年8岁。
第二子(1697一1699):弘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时,母为齐妃李氏,卒于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时年3岁。
第三子(1700一1710):弘昀生于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时,母为齐妃李氏,卒于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时年11岁。
第四子(1704一1727):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母为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卒于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日申刻,时年24岁(《清皇室四谱》载为“八月初六”)。
皇三女(1706):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生于藩邸。母为懋嫔宋氏,时为格格。生末出月即疡,未封。
第五子(1711一1799):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母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时为格格,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时年89岁。
第六子(1711一1760):弘昼生于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时,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格格,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时,时年60岁。
皇四女(1715一l717):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十二日酉时生于藩邸。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五十六年(1717)五月殇。时年3岁。未封。
第七子(1720一1721):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丑刻,时年2岁,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八子(1721一1728):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未时,卒于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未时,时年8岁,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九子(1722一1722):福沛生于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旋殇,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十子(1733一1765):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卒于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时年33岁,母为谦嫔刘氏。
其中序齿的阿哥有弘晖、弘昀、弘时、弘历、弘昼、弘曕六位。
活到成年的有弘时、弘历、弘昼、弘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4040333.html

6,大清皇帝雍正有几个儿子?都叫啥名?

大清皇帝雍正有10个儿子:
  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2.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3.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4.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嘉庆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6.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7.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8.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9.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10.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7,清朝皇帝雍正的父亲是谁;儿子是谁?

雍正皇帝的父亲是康熙帝。 雍正皇帝的儿子是乾隆皇帝。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雍正为康熙帝第四子,母亲为孝恭仁皇后。 乾隆为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为雍正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圣宪皇后。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成为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 扩展资料: 雍正皇帝生平: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8,雍正的所有的儿子都有谁?

历史当中记载的雍正儿子有: 1、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出生,1704年去世,追封端亲王,生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2、皇子爱新觉罗·弘昐:1697出生,1699年去世,生母齐是妃李氏。 3、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出生,1710年去世,生母是齐妃李氏。 4、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出生,1727年去世,生母是齐妃李氏。 5、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出生,1799年去世,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6、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出生,1770年去世,被封为和恭亲王,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 7、皇子爱新觉罗·福宜:1720出生,1721年去世,生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8、皇子爱新觉罗·福惠:1721出生,1728年去世,被追封怀亲王,生母敦是肃皇贵妃年氏。 9、皇子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出生后不久去世,生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10、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出生1765年去世,被封为果恭郡王,生母是谦妃刘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9,雍正帝有多少个儿子?都叫什么名字?

康熙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齿,早殇。
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胤褆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五弟胤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胤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胤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胤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胤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胤禟,因同胤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个养女21女。

女儿:二十一位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无封号,不序齿

侄女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女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女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1674—17l0),女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1679一1735),女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1683—1702),女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女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686—1697),12岁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女婿博尔济吉特·仓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1689—1736),女婿孙承运

十五女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1691一1709),女婿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档案、文献中,康熙皇帝的皇女,有时以封号称之为“端静公主”、“恪靖公主”等,这种称呼带有特指性,可确定为某个人,各公主之间不致混淆。但更多的是称“二公主”、“三公主”、“五公主”等,且与《玉牒》、《清史稿·公主表》中的“第二女”、“第三女”、“第五女”等,并非同一人,而且她们都没有名字的记录,那么这所称的“几公主”诸人,究竟指的是谁?下面先将有记载、可确定者略述,然后再集中作分析(并请参照后附表二)。

二公主。《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载,当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巡幸至巴林部蒙古,“驻跸二公主府”,又称居此府之公主为“巴林荣宪公主”,同时赏赐“巴林多罗郡王额驸吴尔浑”。这位荣宪公主也即二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是记为康熙帝的第三女,并记其嫁巴林蒙古郡王吴尔衮(或译作乌尔滚、务尔衮、吴尔浑)。

四公主。《康熙起居注》中,称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的那位公主为“四公主”。公主府中人以及当地蒙古人也称其为“四公主”或“四千岁”,当地人为其所立之碑称“四公主德政碑”,她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则被称为“四额驸”。这位公主封号为恪靖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的第六女。

六公主。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或作策楞)的那位公主,习称“六公主”,其丈夫策凌习称“六额驸”。夫妇二人死后葬一处,在北京安定门外,其墓称“六公主坟”。这位公主封号纯悫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第十女。

八公主。《康熙起居注》记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以八公主下嫁翁牛特多罗杜稜郡臧津(苍津),上御行宫二门”。这位“八公主”,封号温恪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为康熙帝第十三女。

九公主。《内务府奏销档》:“王达子一户……康熙年间随地陪送九公主至额驸孙(承)运家”,说的是康熙朝出嫁到孙承运家的这位九公主,曾将内务府庄地连同种地者王达子一户,一同作九公主的陪嫁物。《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这位公主封号悫靖公主,为康熙帝第十四女。

其他几位成年公主,尚未见到有“几公主”的记载,但如果把她们按出生先后顺序插入上述有明确称呼的5位公主之间,则不难看出她们正是按成育者排行法,并可推测出日常习称为几公主。
此表中的第五女即端静公主,应称三公主,排序于比她早出生一年且成年的二公主之后,唯其如此,其下第六女才称为“四公主”。四公主之下成年的第九女,应称五公主,因此,其下成年的第十女才称“六公主”。第十女之下的第十一女不到一周岁而殇,第十二女应称七公主,此女虽12岁殇,但12岁以前应也习称七公主,如此,其下成年的第十三女才称八公主。八公主以下的两个成年皇女,称九公主、十公主。

以上成育之皇女以齿序称为二公主—十公主,只缺个大公主。《玉牒》中,二公主以前出生的皇女均夭殇,那么,这大公主究竟是谁?在雍正帝谕旨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谕礼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按:指居丧期),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15]

这段谕旨的内容,在《清世宗实录》的雍正元年二月之内,有如下记述: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两相对照,这大公主应是纯禧公主,其下的四公主是恪靖公主(见前述),她们均由和硕公主晋一级而为固伦公主。

这纯禧公主,是康熙帝抚养于宫中的其皇弟恭亲王常宁之女,她比康熙帝的二公主大两岁,因称大公主。而在《玉牒》中,此女不列于康熙帝名下,而是列于恭亲王常宁名下。从这位大公主的称呼又可看出,皇帝之侄女若抚养皇宫中而封为公主,在日常的习称中,是与皇帝的皇女公主们一起作排行性称呼的,至雍正仍是如此。










大清帝国雍正皇帝的子女们: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乾隆。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