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和钢铁行

本文目录索引

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和钢铁行业一样吗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比钢铁行业涵盖范围更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行业划分的。按该最新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四个中类行业。按统计方法制度规定,凡主要业务属于这些中类行业的企业,均划归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铁行业”不属于标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钢铁企业和铁合金企业,也包括独立炼铁、独立炼钢和独立钢压延加工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和钢铁行业一样吗

2,钢铁行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什么具体的区别

根据金属的颜色和性质等特征,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压延加工业指利用钢为原材料在压延设备中进行钢产业下游深加工的环节;形成管线钢、板材钢,螺旋卷钢管钢材为制造各种设备、设施船舶等提供材料配套。

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大类所包含的全部企业有哪些企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主要包括五中类的所有企业:
1、 炼铁:

指用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将铁从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生产活动

2、炼钢

指利用不同来源的氧(如空气、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金属提纯活动

3、黑色金属铸造
指铸铁件、铸钢件等各种成品、半成品的制造

4、钢压延加工

指通过热轧、冷加工、锻压和挤压等塑性加工使连铸坯、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活动

5、铁合金冶炼
指铁与其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生产活动

4,有谁知道食品行业的能耗标准?

国家级的指标据我所知应该没有,不过我知道辽宁省的一些指标,你可以做参考,其中食品中,肉类加工综合能耗限额为90kgce/t(以下单位简略kgce/t),啤酒90,酒精800,窖酒1300,碳酸饮料20,包装饮用水8,茶饮料、果蔬饮料40,植物蛋白饮料70,仿乳饮料65,固体饮料45,浓缩饮料600,食用植物油65,大豆油汽耗300-400kg/t,大豆油电耗在25-35kWh/t,味精1700,一级白砂糖50,二级白砂糖60,优级白砂糖55,赤砂糖43,柠檬酸1570

5,焦化行业能耗标准

法律分析:焦化厂焦炭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在GB 21342中规定。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为当量值时焦炭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参考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6,什么是六大高耗能行业

高耗能行业,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相对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也可以称为能源消费密集型行业。 依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高低,国家统一把以下六个行业列为六大高耗能行业: 一、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扩展资料: 高耗能行业积极引导民间投资,促进环保和农业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向引导力度,引导闲置资金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闲置资金流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环保效果好的项目和行业,促进县域工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旅游、服务业,促进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 严格信贷管理,加强对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金融机构严把贷款准入关,强化信贷管理,防范建设项目因环保要求发生变化带来信贷风险;发放贷款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贷款审批的必备条件。 对因企业环境问题造成不良贷款等情况调查摸底,及时制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风险防范预案,尤其要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好的时机适时压缩或收回贷款,或采取措施完善担保抵押手续,减少贷款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耗能行业

7,高耗能行业有哪些

(一)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要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一要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二要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三要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提高高耗能产品差别电价标准。鼓励地方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差别电价标准,扩大实施范围。四要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严肃查处违反国家规定和政策的行为。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落后产能。抓紧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三)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今年形成5000万吨节能能力。认真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同时,要加大其它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领域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消费领域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今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工程。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搞好煤炭洗选等能源清洁利用工作,积极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四)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国家已确定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五年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今年要启动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

(五)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力、钢铁和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七)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八)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解决节能减排的资金问题,主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九)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制定和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环保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要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十)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要认真解决管理松懈,监督不力的问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长期不能正常运行,一些企业的污染减排设备只是应付检查,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扭转。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8,钢铁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钢铁与焦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钢铁和焦炭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钢铁和焦炭市场价格正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这其中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外,也受到钢铁和焦炭行业发展本身的影响。从钢铁和焦炭工业的发展来看,钢铁和焦炭市场的变化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赋予中国经济和钢铁、焦炭行业莫大的活力,中国告别了贫困落后,告别了粮票、肉票、布票、购货本、样板戏,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空调、商品房、私家车、信用卡、博客等高端商品,特别是钢铁行业从蓬勃发展到宏观调控和鼓励钢材出口退税,再到加征关税进而控制钢铁出口。焦炭出口从过去的退税15%到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再到加征40%的关税来控制生产总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告别了钢材计划分配和原材料计划调拨的短缺时代,钢材从进口大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大国。钢铁产量先后跨越1、2、3、4亿吨新台阶,达到了5亿吨生产水平。粗钢、生铁、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7%、50%、60%。从品种上来看,整个钢材的自给率达到了108.34%,仅仅有四个品种还不能完全自给。通过近几年的兼并重组,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河北、包钢、武钢、山东、鞍本,沙钢六大钢铁集团的发展格局。从焦炭行业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焦炭产量从4000多万吨到现在的占有全世界60%焦炭产量,焦炭产量先后跨越1、2、3亿吨台阶。焦炭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同时也满足化工、有色、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包括美国、日本和巴西都加快发展步伐。我国钢铁行业从1978年获得利润3718万人民币到1993年达到900万人民币,再从1998年的全行业亏损4亿元人民币,到去年的利润超过1700多亿人民币,特别是2004年以后的利润有了大幅度增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成三个阶段,15年以来我国的钢材产量平均递增7.15%,生铁产量增长6.33%、焦炭产量增长4.68%,到2002年粗钢产量增长8.22%、生铁产量增长7.73%、焦炭产量增长4.89%。再从2003年到2007年粗钢产量增长21.86%、生铁产量增长22.42%、焦炭产量增长18.62%。中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之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78年到1988年发展高潮并且延续到1990年的6月份,再从1990年下半年钢材价格急剧下滑一直延续到1998年,也就是说从1988年到1998年又是一个十年周期。再从2000年我们中国的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到今年下半年的钢材价格急剧下滑。我国今年9月份钢铁产量增速是6.2%,而2005年钢铁产量增速是27.2%,6.2%是近28年来最低的一个月份。应该说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大概三个阶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速平稳发展的时期。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钢材产量在2004年是个高潮,从2005年以后就出现了拐点并且持续到今年,焦炭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拐点,所以应从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并且应用到现在的发展中来。二、中国钢铁和焦炭行业面临的挑战从2001年的12月份全球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世界钢铁工业近20年的最低潮,今年6月份是国内钢材价格最高的时期,国际钢材市场的高潮是在7月份。进入8月份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在连续上涨11个月以后开始下跌。所以此轮下跌行情是全球性的下跌。现在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不是由正常的需求下滑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场恐慌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抛售所引发的。焦炭行业也是从今年6月份产能达到了最高潮,现在焦炭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从目前来看煤炭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焦炭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目前全球多数地区的钢铁企业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减产,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08年9月份粗钢产量下降3.2%,今年8月份下降3.7%,是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下降,其中中国占70%,美国下降9.3%,乌克兰下降22.6%,南非下降7.4%,巴西下降4.2%,俄罗斯下降2.4%,日本下降1%。上周美国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日本钢厂也计划开始减产。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高增长,但同时能源资源问题和全球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对钢材和焦炭的消耗需求放缓。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多种情况的叠加组合,金融危机的恐慌,放大了市场需求的萎缩。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能源资源,粮食等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房地产下滑、股市暴跌,直至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猛烈冲击的恐慌,进一步放大了钢铁和焦炭需求的萎缩。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经过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出口较高增大、居民的消费高增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了巨大的经济物质基础和应对严峻挑战的经济实力;积累了多年的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的措施和经验;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东中西部较大差距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各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强劲势头;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远没有到位,仍处加快建设高增长期。但是钢铁和焦炭企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结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上来。

9,2020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钢铁行业,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从钢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钢铁行业属于中游行业,上游主要为铁矿石、煤炭、动力(电力)等,钢铁的下游应用广泛,钢铁产品作为基础原料,在地产、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几乎所有行业中被大规模使用。 钢铁产品包括生铁、粗钢、钢材等三大类,按照不同的冶炼工艺,钢铁产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工艺定义产品细分 炼铁指用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将铁从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高炉生铁、直接还原铁、熔融还原铁、球墨铸铁;铸铁管制造。 炼钢指通过热轧、冷加工、锻压和挤压等塑性加工使连铸坯、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活动。连铸坯、模铸钢锭和铸钢水。 钢压延加工指通过热轧、冷加工、锻压和挤压等塑性加工使连铸坯、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活动。钢坯、铁道用钢材、大型钢材、中型钢材、小型钢材、冷弯型钢材、线材、特厚钢板、中厚钢板、薄钢板、硅钢片、钢带、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等。 铁合金冶炼铁合金根据产品品种和质量要求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主要有碳还原法(高炉、电炉)、金属热还原法和电解法;并可采用脱硅精炼、吹氧、真空固态脱碳等方法进行精炼。普通铁合金、特种铁合金;高炉铁合金、电炉铁合金、转炉铁合金和炉外法铁合金等。 1、2019年我国钢铁主要生产企业实现营收4.27万亿元、利润总额1890亿元 钢铁工业曾经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在产值、产品结构,还是工业技术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进入21世纪,钢铁仍然是人类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4-2019年中国钢铁主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波动中下降,利润总额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1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62亿元,同比增长10.12%;实现利润总额1890亿元,同比下降30.90%。这主要是由于国产铁精矿、进口铁矿石、废钢、炼焦煤等主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持续高位运行。 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区域集中度高 从钢铁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2013-2019年,我国钢材产量呈现波动变化,生铁和粗钢均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2.05亿吨,同比增长8.95%;生铁产量为8.09亿吨,同比增长5.06%;粗钢产量为9.96亿吨,同比增长29.35%;2020年1-6月,全国钢材、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6.06亿吨、4.33亿吨和4.99亿吨,较同期均有所增长。 从生产区域来看,2019年华北地区钢材生产量为4.22亿吨,占全国钢材生产总量的35.02%,其中河北省实现钢材产量2.84亿吨,占比为23.58%;其次是华东地区,实现钢材产量3.85亿吨,占比为31.94%;中南地区实现钢材产量1.79亿吨,占比为14.87%。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所占比重之和为81.83%,可见钢铁产品产量区域集中度高。 3、需求快速增长,华东、华北以及中南地区为主要销售区域 从需求规模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19年,全国钢材销售量呈波动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其中2017年为10.31亿吨,为近几年的最低值,2019年为11.90亿吨,同比增长9.17%。 从销售区域来看,2019年,我国六大区域重点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6.30亿吨,比2018年增加6338.77万吨,同比增长11.19%。其中华东地区钢铁企业共销售钢材2.19亿吨,占总销售量的34.75%;其次是华北地区钢铁企业共销售钢材1.81亿吨,占比为28.72%;中南地区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量1.01亿吨,占比为16.03%。 4、2019年钢材、粗钢产销率达10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主要钢铁产品的产销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粗钢和钢材的产销率均为100%。这主要是由于各地不断推进去产能和产能置换的进程,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渐显现所致。 5、各地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方法,助推钢铁超低排放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即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未来5年钢铁产能超低排放的改造进度提出具体目标:预计2020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完成60%产能改造;2025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内完成80%的产能改造。 6、未来几年钢铁主要产品产量将逐年增长 尽管国家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进程,但由于生产设备等沉没成本较高,钢企为降低成本及亏损程度,选择继续生产,致使整个行业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钢铁产品产量仍呈增长的态势。因此,基于目前国内钢铁生产装置量及近几年的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模,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几年钢铁主要产品产量呈逐年小幅度攀升的态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