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绳五花大绑,为什么国内死刑犯执行时要用绳子五花大绑?
本文目录索引
1,为什么国内死刑犯执行时要用绳子五花大绑?
死刑犯押赴刑场前,一般都卸下镣铐,换用警绳或一般麻绳按执行绳(一种捆绑方法)捆绑。 用警绳把死刑犯捆绑的方式叫做死刑捆绑术。是司法警察行使执行死刑权力的重要技能。 它通过捆绑死刑犯的肩膀、手臂和双手来限制死刑犯上半身的活动,有一端绳子是活的,可以用手拉住这一端,很轻松的就能牵住死刑犯防止其逃脱。也可以在这一端挂上“某某某,某某犯”的白布,便于示众(历史残留原因)和核对尸体。 上半身的捆绑有利于防止死刑犯的逃脱、攻击等危害行为,性质恶劣的死刑犯还要给其戴上头套,防止其咬人,可能还有不让法警记住死刑犯的脸的作用(我感觉会记很久因为我提押过不戴头套的死刑犯去刑场,确实一下就能想起来)。捆绑住上半身,死刑犯临行时跪下也很方便,不会随意活动。死刑犯的双脚也用一根警绳牵制住,只留有其能小步走路的空间。警绳是一次性的,会和死刑犯一起上路,这样节约了用别的戒具的成本。 另外,在执行前,还要在死刑犯的腿上绑绳子,这是为什么呢? 人在脑后中枪死亡的一刹那,肛门的肌肉也立刻同时失去控制,人肠子里的屎都会立马泄到裤子里,无论男女死刑犯都是这种状况,这就是死刑犯为什么都在腿上绑绳子,是为了防止屎尿顺着裤脚流下来泄一地,其实,就是为了殡仪馆方便处理尸体。
2,死刑犯为什么要五花大绑
在一些影视组品中我们能看到,死刑犯被行刑时都被五花大绑。如果是放在以前还能理解,但现在都是讲究人道主义精神,尽可能减轻死刑犯痛苦,保留死刑犯尊严,五花大绑好像和人道主义精神有所违背,为何要这么做呢?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统,古时候将犯人用绳子绑住,可以防止犯人逃跑或作出打扰行刑的举动,也有绳之以法的意思。这个习惯也流传到了今天,但形式和意义上都有所变化。根据死刑犯行刑规定,死囚要在行刑前五个小时被绑住手脚。捆死囚的捆绑方式叫做死囚捆绑术。可以通过捆绑死囚肩膀、手臂和双手限制死囚上半身活动。方便押送死囚,防止死刑犯逃脱或是做出攻击等行为。腿部则要绑两根绳子。 一根是绑在两脚之间,相当于一副简易脚镣,押解时,犯人可以小行行走,却不能挣扎、双脚乱踢。另一根绳子叫防污绳,绑住犯人的裤脚,防止死刑犯在押送途中大小便失禁,感到难堪,有的还会在裤腿里塞入纸巾。任何人在死面前都是心有畏惧的,行刑前绑着也会令犯人更有安全感。相比于冰冷的铁拷,警绳都是一次性的,无需行刑时再解开,方便了很多,这样既保留了犯人的尊严又节约了其他限制刑具的成本。 所以现在死刑犯在行刑时被五花大绑,除了防止扰乱行刑,其他都是为死囚考虑。
3,死刑女犯为什么要五花大绑了?
死刑犯是重犯,面临执行枪决容易拼命反抗,所以必须五花大绑。不但上身要绑的很紧,还要勒住喉咙让死刑犯不能喊出来。脚踝上要绑绳子,使得只能迈小步。女犯的裆部和膝盖上方也要绑上,以免大小便失禁。关押期间每天都要戴着重重的脚镣,还要带O型手铐,手的活动范围很小。执行当天卸掉手铐五花大绑,勒得我喘不过气,绳子直往肉里钻。然后卸下脚镣用绳子绑腿,还要勒住裆部和大腿。这种感觉非常痛苦。
4,最残忍的五花大绑图集有哪些?
五花大绑是一个词语,拼音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绑分为小绑和大绑。所谓小绑,只是专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有一种押解式捆绑(又叫穿小麻衫)则正相反: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捆绑,独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即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等),反之则称执行式。大绑则是除捆绑手腕外,或缚双臂,或缚身体,甚至胸、背、脖颈、手臂等部位全都用绳捆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