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简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共

本文目录索引

1,简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也就是一起膨胀和收缩,二者不会因为膨胀和收缩引起较大的摩擦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如:螺纹钢、月牙钢)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外加预应力完善其作用。

简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原理.

2,《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问题好多~~

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即荷载不变而变形仍随着时间增大,一般要延续2到3年,才逐渐趋于稳定。这种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通常称为徐变。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来划分的,以符号C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表示。划分为以下十二个等级:C7.5 C10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3,钢筋混凝土结构识图详解资料什么叫做通长筋 架立筋 构造钢筋 纵向钢筋 什么叫两肢箍 四肢箍

架立筋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d1。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都标注为通长筋的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的应该标注"s1Фd1+(s2Фd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 2.通长筋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是“抗震构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3.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4.纵向钢筋   平行于混凝土构件纵轴方向所配置的钢筋。配置于截面受压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压钢筋;配置于截面受拉区的钢筋称为纵向受拉钢筋。   5.两肢箍、四肢箍   肢箍是反映梁里箍筋的个数的一个名词,分别有两肢箍、四肢箍等,它们是指梁里面箍筋的排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如图片中(a)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如图片中(b)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如图中(c)

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解:已知K=1.20, fc=14.3N/mm2, fy=f'y=360N/mm2, a=a'=50mm, h0=500-50=450mm
l0/h=2500/500=5<8, 故不需考虑纵向弯矩的影响,η=1
e0=M/N=200000/400=500mm>h0/30=450/30=15mm, 故按实际偏心距e0=500mm
ηe0=500mm>0.3h0=0.3h0=0.3*450=135mm, 故按大偏心受压计算
ξ=KN/fcbh0=1.20*400000/(14.3*500*450)=0.149< ξb=0.518
x= ξh0=0.149*450=67.13mm<2a'=100mm
e'=ηe0-h/2+a'=500-250+50=300mm
As=A's=KNe'/(fy(h0-a'))=1.20*400000*300/(360*(450-50))=1000mm2> ρmin*bh0=0.2%*500*450=450mm2
As及A's各选用4F20+4F20 (As=A's=1256mm2)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as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as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as是受拉钢筋合力点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截面有效高度ho=h-as,as‘是受压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As是钢筋面积。 《混凝土结构(第2版上册)》系作者根据国家颁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内容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和裂缝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原理、受力性能分析和设计等。 本书注重概念叙述,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和方法讲解深入,每章都列举了适量的例题,帮助读者掌握概念和计算方法;每章末尾都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全书的最后还附有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水平考试题集,以方便读者通过这些题目进行自测,检查学习效果。此外,本书配备有教学光盘,便于高校师生学生参考。

6,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判断题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 )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 )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 )
4.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 )
5.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 )
6.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 )
7.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取为400N/mm 。( × )
8.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 × )
9.对于x<hf 的T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bf 的矩形截面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ρ=As/bfh0 来计算。( × )
10.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 )
a)双筋截面比单筋截面更经济适用。( × )
b)截面复核中,如果 ξ> ξb ,说明梁发生破坏,承载力为0。( × )
c)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ξb 的确定依据是平截面假定。( √ )
11.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
12.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 )
14.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 )
15.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的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端钢筋没有受拉屈服。( √ )

7,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作业

第4个问题的答案:
(1)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2)钢筋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5 oC^-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 oC^-1 ,二者数值相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而发生粘结破坏。

8,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钢筋,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粘结力。它由分子力(胶合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作成弯钩,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均可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梁和板等受弯构件中受拉力的钢筋,根据弯矩图的变化沿纵向配置在结构构件受拉的一侧。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9,结构设计原理

(1)承载力设计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范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版)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 (3.3.2—1) R=R(fc,fs,ak,…)/γRd (3.3.2—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 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注:公式(3.3.2—1)中的γ0S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M、V、T等表达。《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3.2.5条(条文太长,此处从略):一般工业建筑,重要性系数取1.0。恒荷载控制:1.0*N=1.0*(1.35*250+1.4*0.7*97)=432.56KN;活荷载控制:1.0*N=1.0*(1.2*250+1.4*97)=435.8KN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条,取大值N=435.8KN;(2)裂缝宽度计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范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版) 3.4.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 S≤C (3.4.2) 式中: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7.1.2 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公式复杂,此处从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8条:标准组合效应设计值:N=250+97=347KN;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10条:准永久组合效应设计值:N=250+0.6*97=308.2KN;

10,什么是结构设计原理 土木工程类

《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先修课程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 《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讨论土木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各种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和机构设计原理,它是学习和掌握桥梁工程和其他道路人工构筑物设计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具备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及其变形规律,并能根据有关规范和资料进行结构的设计。 框架结构: 1、柱、梁截面应合理:由位移、轴压比、配筋率等控制,梁大跨取大截面,小跨取小截面,梁的截面也与梁所承受的上部荷载有关,荷载越大截面也应取大,荷载较小截面可相应减小,连续跨梁截面宽度宜相同。 柱截面应每隔3层左右收小一次,以节约投资,每次收小时应每侧不小于50mm,以方便支模,也不宜大于200mm,以免刚度突变,最上段(顶上几层)可用300mm×300mm(应满足计算要求)。收小柱截面,也可相应增加使用面积。 2、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25(留有余地),柱梁宜同,变柱截面处不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免刚度突变。板不宜高于C40(高规4.5.2条规定)、上海市《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2001年12月20日以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发布)一。 7条规定“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也建议“楼板、屋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