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小小孩

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孩子心理异常的表现有哪些?

1. 早恋或者厌食。到了青春期对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孩子是可以处理好和异性之间的关系的,家长和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心理引导,适当的进行性教育,告诉他们要对自己负责任,正确的理解两性关系。若发现孩子最近出现厌食或者贪食的情况,这也是心理上的异常。

2. 当孩子心理状态良好时,能够对自己负责,而且有美好的愿望以及目标,当发现孩子出现自暴自弃或者破罐子破摔时,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的僵硬,学习成绩差,厌学,这说明孩子的自控力差,心理可能出现了异常,如果发现了孩子做事总是喜欢拖延,不仅仅是因为太懒。家长需要进行积极地引导,用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3.如果发现孩子长时间不喜欢出门,总是宅在家里,喜欢玩手机或者电脑,那就说明孩子心理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还要警惕孩子不和其他的小伙伴交往的问题,即使是内向的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想法,但是还是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比如肢体语言或者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他们喜欢和小朋友呆在一起玩。如果要是发现孩子不喝其他人来往,就要引起重视了。

4. 暴力倾向。当青少年出现暴力行为时,说明心理异常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会把自己关闭在封闭的环境中砸东西,通过此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时刻要注意孩子的内心情绪,多进行沟通和交流。

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另外,通过孩子的睡眠规律也可以看出其心理,孩子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躺在床上睡觉,睡眠质量差,会以睡觉的方式来寄托心理上的压抑。

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对策
提示:

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对策

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对策    一、儿童心理异常的现象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敜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敜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敜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斒侵付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敜斒侵敢鸦竦糜镅阅芰Φ暮⒆樱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斨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敜斨妇窒抻谏硖迥骋徊课坏囊蛔榧∪饣蛄阶榧∪獬鱿殖槎。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斒侵付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斨冈谒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斨杆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斨复迂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敜斒侵付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敜斒侵付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 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斒侵傅ㄐ⒑π摺⒐露馈⒉桓业侥吧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斒侵付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斒侵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斨该刻斓呐拍虼问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斨敢恢址锤吹牟秃笈煌拢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斒侵付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儿童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因此,分析造成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1、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少年儿童自身弱点的不良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少年儿童,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因此,少年儿童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   A、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   B、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少年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3)学校教育失误的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具有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拥有智慧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用人已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却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除此,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4)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少年儿童的心灵,有些少年儿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   2、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多年形成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上大学才是惟一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个性、人格的'完美成长。为了考高分,家长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让孩子有一时休闲的时光,无休止地补各种文化课,使孩子四体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试名次,一旦考试失利,便哭闹不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因此,现代教育必须认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成才。   (2)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驿站。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少年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健康发展。   (3)面向全体、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所需求的。首先,针对少年儿童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少年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以塑造各种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品质。这里所说的面向全体,就是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指导相结合,使每个少年儿童都得到健康发展。   (4)优化校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少年儿童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指点,或老师、同学、家长的指点,或通过各种报刊、图书的指点。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少年儿童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少年儿童都能自由健康地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遇到的心理疑惑,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他们,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多观察,有问题及时发现和治疗。 ;

王源为时代少年团写的歌叫《小小孩》,很是形象具体,你怎么评价这首歌?
提示:

王源为时代少年团写的歌叫《小小孩》,很是形象具体,你怎么评价这首歌?

我记得师弟刚出道的时候他打了一大段话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意,还有东方风榜的加油我现在再去回看真的感觉王源也…太好了。还有哦,看到那些双担和爬墙的为王源花钱就好爽,写歌被邀歌啥的我都无所谓,我只知道王源有在越来越优秀,在我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未来的优秀音乐人,不只是歌手,创作人,是真正的音乐大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我每天祈祷着,一定会成真的! 我也劝某些没教养的话希望说的人还是悠着点儿,不求你们能学人家懂礼貌的喊句前辈/师兄。但是嘴巴里吐不出来象牙的话还是少说,别自己当笑话。最后,知识产权作品给版权费是依法办事的一件事,别搞得知识版权有罪论。 先说题目相关的内容,就是听一首歌你可能都不知道作词作曲人是谁但是这首歌不一样,你可能说不出演唱者的具体姓名,但是你一定知道作词作曲人是谁。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以下内容:其他的我也不懂,太有内涵的话我也说不来,但是现在我要大喊一声[上知乎,长姿势。网友卧虎藏龙,前有照片看身高,学唱歌到加州伯克利,留学生逃避高考。现在又有一神人,看片听音。片是照片的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看见你的声音。这样神人的回答我是万万不敢评价的,只能说,说得好,鼓掌。 敢相信这首歌听了两遍我就会哼了小小的小孩,考过南开语文年级第一不是吹的,伯克利大二生不是吹的。真的超厉害了,特别是看到前面有姐妹科普配唱制作人就只想说,源哥respect,真的是超级厉害了我源哥。他曾经说过,最好的歌是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替别人说话,这首《小小孩》是王源的经历,是时代少年团的经历,是每一个练习生的经历,也是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在奋斗的人的心声,曲也很好记忆,基本上听两三遍就会哼了的那种。 单纯说歌,很好曲挺好的,而且旋律也比较容易记住,词不用说了,看似简单的语言饱含了故事娓娓道来,细腻的感情值得去品味。而且也是朗朗上口。这里有二团孩子们的经历也有王源自己的感悟,能感动人有共情。所谓用歌讲别人的故事。而且这首歌里王源承担的部分很多,词曲制作配唱制作,都是他,算是包揽了很大一部分了。全能音乐人在他热爱的道路上全力奔跑着。很高兴,很骄傲。

如何评价王源为时代少年团写的歌《小小孩》?
提示:

如何评价王源为时代少年团写的歌《小小孩》?

先说歌曲本身,是一走心、能打动人的。我比较喜欢王源清唱的版本(没有对比的意思,只是个人喜好)。 有人说get不到,其实听歌就是和每个听众的成长背景及个人喜好有关啊,我听很多大神的歌也不是每首都能get到,这很正常。 聊一下王源。 追了一阵《谁是宝藏歌手》,也顺便去听了王源近期的新歌和现场。 之前也没有想到,两年时间,他从《我是唱作人》时一个有灵气还不成熟的唱作新人,成长到今天一个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音乐人。 在《宝藏歌手》里看过王源的表现,他对音乐的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也是确实懂得,能看出在伯克利这两年的学习,对他很有帮助。 要说他在唱功上的进步,只要是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出来,也不用质疑他专业歌手的能力,他的唱功可以吊打很多同辈的偶像歌手。比如他翻唱张楚的《姐姐》,我个人就很喜欢。 本人糊坛资深乐粉,一直很喜欢并支持这种能踏踏实实做华语原创的年轻音乐人。 其实现在国内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很多都是刻意向欧美韩国KPop舞曲风格无限接近,强调节奏明快各种曲风混搭,玩得比较花哨,走肾但不走心。 王源的音乐,是属于走心派的。他的曲风,做词,制作都没有刻意迎合过哪一边,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耳朵,更像是一种自我表达,会传达一些更深入细腻的情感,走到听众更深的地方,让人能够产生内心的连接和共鸣,甚至是有些治愈。现在他的歌已经开始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现出来了。 从他给蔡健雅写那首《在哪里都很好》,到最近的新歌,其实都是我可以点赞并加入歌单的作品。他的作品属于乍一听,不算特别惊艳,但是非常耐听,越听越好听,后味无穷的那种。 要说有什么不足,从个人喜好上讲,比较喜欢他唱那种有点“攻击性”的歌,他的很多歌有点柔和闷,缺点“带劲”的东西,这个“带劲”并不是说呈现要多么激烈,而是放一点自我的棱角在里面。 因为我感觉王源本身是个外柔内刚,非常有自己性格、想法和态度的人,他骨子里有摇滚的劲。比如他的《吆不到台》《滚烫的青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还有他翻唱过《万里》《姐姐》《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感染力都很不错,我比较喜欢他唱这类情绪比较明显歌曲。他在这种歌的表演上情感更加有张力,唱腔更加舒展得开,个人的气场能更能张得开,更有劲,听着比他唱那些柔和缓慢的歌要舒服。 总体来说,王源是一个实力是被低估和小看了的音乐人。对一个带着“偶像”标签的音乐人来说,他要做出突破或者出圈,确实会面临“偏见”的阻碍,而且现在华语乐坛整体环境就不好,原创音乐人很难出圈。但时间和作品会慢慢说明一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带着偏见去看待他。 —— 补充下,我很喜欢王源写的歌词,很有格调和内涵,不落俗套。如果你多品味品味他的歌,会发现在很多小细节上,非常有设计感。 从他的词里能看出,他平时是爱看书思考的人。他的作品,有点挑听众,但是一旦get到了一定会很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