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

胤礽作为清朝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胤礽作为一个两立两废的太子,一直是九龙夺嫡漩涡里的一部分,他虽然深得康熙宠爱,被康熙帝抚养长大,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皇帝,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 过分宠溺 胤礽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帝非常怀念的结发妻子,在孝诚仁皇后去世之后,康熙帝就把自己的相思和爱慕之情转变成了对儿子的亲情,康熙帝不仅亲自教这个儿子骑射、武功,还在他仍年幼的时候,为他请了朝中颇为有名的大学士来教导,望子成龙之心明眼人一看便知。甚至,康熙帝还为这个得宠的儿子修建了专门的小园林,因为有康熙帝在背后撑腰,胤礽就变得越发肆无忌惮起来,虽然学习还行,但是性格暴躁,这种性格是当不成皇帝的。 一废 这位太子第一次被废是因为不孝敬长辈也不爱护兄弟。在康熙帝因病卧床时,很想念胤礽,就召见他来侍奉,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胤礽脸上并无忧色,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什么爱,在十八皇子去世之后,胤礽也毫无悲伤之情,这让康熙大发雷霆,对太子进行斥责,然而,胤礽并没有因此收敛,在康熙帝行军在外时,太子不仅没有丝毫悔改之意,还经常去康熙帝的帐篷里偷看,让康熙帝对他越来越戒备,再加上百官弹劾,终于决定第一次废太子。 二废 在胤礽重新成为太子之后,胤礽愈发感觉到皇位的重要性,他就开始私下结交势力,培养自己的朝臣,这让康熙帝对他很是失望,不仅下令杀了这些与太子私下勾结的大臣,还又一次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在这种情况下的胤礽,已经失去了争取皇位的最好时机,再也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了。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康熙对太子胤礽曾寄予厚望,很早就启动了的精心培育方案,遍请满汉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成为他的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德端正的张英、杨斌、李光地等等大儒都在其列,康熙帝本人也事必躬亲,在闲暇之余,亲身向太子传授治国安邦之道;太子胤礽一度也不负众望,他天资聪颖,能触类旁通,进步快,成果惊人,康熙帝甚为喜欢,一度也博得满朝文武的称誉;但后来还是废黜了他的太子职位,那么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缘由是什么呢? 1.确立太子位置过早,幼当心灵不能承载太子头衔之重,养成了自私,蛮横、冷漠、唯我独尊的作派。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御驾亲征漠北噶尔丹部,劳师远征,持续奔走,昼夜劳累,在两军相遇,交兵正酣之际,康熙帝病倒了;需求回京治疗,途中传旨要胤礽前来迎驾;可在京城养尊处优的胤礽看到形容憔悴的病重父皇,没有半点悲戚、伤感之情,使康熙顿感绝望,以忘对此事耿耿于怀,对太子产生了恶感。 2.太子树立班底太早,对康熙帝位构成潜在要挟,太子胤礽不自知,让康熙有不平安感。 太子名誉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参与了诸多军国大事的商议,见风使舵的阿谀阿谀之徒常常盘绕在太子胤礽左右,竭力巴结、讨好太子,希冀太子坐北朝南时能有新的依托,康熙对太子有过暗示,希望他警惕;而胤礽没有引以为戒,还对溜须拍马者加以翼护,严重违反了“君子不党”的储君祖德,久而久之太子构成了权力集团;康熙三十六年再征噶尔丹部,回京后对太子的权力集团予以了坚决打击;但太子胤礽的优秀品德曾经失去,惹起了朝廷官员的不满,康熙帝开端冷淡他。 3.太子胤礽的位置开端动摇了,其它阿哥开端乘人之危,制造和散部太子胤礽的风言风语,这样,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加之朝中大臣的火上浇油,太子的位置已处摇摇欲坠中,岌岌可危!此时胤礽忽然发作了辱骂、殴打教师徐元梦的事,更有甚者勇于截流皇帝贡品,而且带外间女子进入内宫淫乱;至此,任为储君的应有的德性简直丧失殆尽。 4.索额图再来个最后一击。作为太子党的主干,索额图是领侍卫内大臣,活动在皇帝身边,本应忠实康熙;但索额图为个人利益,早与胤礽结成联盟,经常在一同“谈论国事、结党妄为”,被康熙拘禁囚死,作为太子党的总后台倒了,废黜太子是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