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伯乐范文网 > 知识库 >

知命

「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提示:

「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幼学之年:10岁 弱冠之年: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期颐之年:100岁
论 语 ‧ 为 政 第 二 》 中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 立 , 四 十 而 不 惑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顺 ,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不 逾 矩 。 」 即 是 十 五 岁 的 时 候 立 志 向 学 (志 学 之 年 ), 三 十 岁 时 能 坚 守 志 向 并 在 社 会 上 立 足 (而 立 之 年 ), 四 十 岁 时 能 明 白 事 理 而 不 致 迷 惑 (不 惑 之 年 ), 五 十 岁 时 能 了 解 宇 宙 万 物 的 规 律 (知 命 之 年 ), 六 十 岁 时 一 听 别 人 的 话 就 能 明 白 贯 通 (耳 顺 之 年 ), 到 七 十 岁 已 可 凡 事 顺 心 而 为 , 不 会 犯 错 。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知天命是多少岁
提示:

知天命是多少岁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iknow-pic.cdn.bcebos.com/0823dd54564e92586fb069749082d158cdbf4ea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823dd54564e92586fb069749082d158cdbf4ea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823dd54564e92586fb069749082d158cdbf4ea0"/> 拓展资料一、介绍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二、出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论语集释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 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www.baike.com/wiki/%E7%9F%A5%E5%A4%A9%E5%91%BD"target="_blank"title="互动百科">互动百科

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提示:

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不懂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仪,就无法立足社会;不懂分析辨别他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不懂大义仁爱,就违背天地大道,生命就得不到延续。曾国藩老先生一生把这四条奉为人生的准则,终生践行,成为近代史上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值得吾辈学习。

    第一;知命(即是人们的命运)

      《论语》中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易经》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在中国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死生寿天,穷通得失,乃至我们所说的科场中举,货殖营利,无不取决于冥冥之中,并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这就是命运。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费劲心思的东西可能是一场泡影,顺其自然的可能是水到渠成。种瓜得瓜乃是一厢情愿,命运这东西其实也是不可触摸的。

      第二;知礼

      古代文明,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无论是人情还是现实社会,都是靠礼来维系。知礼,就是懂得礼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不然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和人情世故里。

        第三;知言

        聪明的人用脑袋说话,智慧的人用心灵理解讲话,傻瓜的人才用嘴巴讲话。无论跟任何人打交道,离不开语言交流。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不懂得语言分寸,就无法与人沟通,也无法结识他人,更无法达成自己的事业。俗语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与人沟通交流,要学会观其色,听其音。聪明说话是一门学问,善于听话也是一种艺术。为人处世,说话,听话都要有讲究,否则会自己招来敌人,事事也会碰壁。

        第四;知仁

        中国谚语有云:不打三月鸟,不吃四月鱼。因为三月雏鸟刚刚孵化,四月的鱼马上要产卵。如果此时打鸟吃,捕鱼吃,等于把它们灭绝。生灵灭绝了,人类的结局也不好。仁就是彼此的生命可以延续,可以长生不息,代代相传。

      仁爱的人往往给人带来快乐,给众生带来幸福。如果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心,而不知道爱护他人,那么就违背了天地大道,自己也很难做成事业。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就要富贵他人。大家都得到发展,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自己成功了别人也成功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有血有肉,所以你对别人好了,别人自然就对你好。人人做到“知仁”,社会可以成为一个互惠互利,互助互利,彼此共赢的社会。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提示: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