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纯

樊小纯的《借我》到底想表达什么?
表达的是对往昔美好时光追忆,与求而不得的遗憾。全诗透着莫名的古朴和苍凉,品读下来,既觉得欲罢不能,又让人掩卷长思。这首诗不是木心写的,而是樊小纯写给木心的。
原文如下:
《借我》樊小纯(现代诗)
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预知的脸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和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了。
诗 | 樊小纯《借我》
《借我》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险。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这是樊小纯写给木心的一首诗。借我、是指自己还做不到、或者做的到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借我一个暮年————我想暮年可以看透生命所有的风景、而且、到了暮年可以更好的省视自己。 借我碎片————这里的碎片指的是回忆里面美好的东西、或者是不美好的东西、都希望经历一遍、再去感受一下年少的不懂的感觉。 借我瞻前顾后———现在的自己对生活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对未知的事情横冲直撞、或者是犹豫不决、因为实在看了太多的风景、对很多现象都已经烂熟于心、却喑哑无言。 借我执拗如少年———就以我自己来说、还是少年吗?很喜欢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如我少年时一样执拗、但是我想年老之人都无法再为一些无意义的事坚持到底、因为那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楚、放弃了太多东西、少年的相信是最坚定的相信、甚至去相信和一个不可能的人一起、甚至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甜美实验、不过人活着、总要有点相信吧。 扩展资料: 樊小纯,1987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工作,拍摄制作历史人物类纪录片。 《借我》是樊小纯写来纪念木心的一首小诗,流传后被网友争相转载传阅,这首诗因风格很木心,在网上一度被讹传为木心所作。 《借我》的广为传布,使得樊小纯在文艺青年中颇受推崇。还有一部分人了解樊小纯,是通过她的博客和微博。她的微博聚集了一批长期的固定的读者,他们喜欢看她分享的生活随笔、思辨的文字、摄影,以及一些影评、读书笔记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我
《借我》樊小纯(一说是木心)
《借我》樊小纯(一说是木心先生本人)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脸。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
借我言而不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点评鉴赏:(鉴赏1)
这是樊小纯写给木心的一首诗。[1]借我、是指自己还做不到、或者做的到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借我一个暮年————我想暮年可以看透生命所有的风景、而且、到了暮年可以更好的省视自己、
借我碎片————这里的碎片指的是回忆里面美好的东西、或者是不美好的东西、都希望经历一遍、再去感受一下年少的不懂的感觉
借我瞻前顾后———现在的自己对生活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对未知的事情横冲直撞、或者是犹豫不决、因为实在看了太多的风景、对很多现象都已经烂熟于心、却喑哑无言
借我执拗如少年———就以我自己来说、还是少年吗?很喜欢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如我少年时一样执拗、但是我想年老之人都无法再为一些无意义的事坚持到底、因为那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楚、放弃了太多东西、少年的相信是最坚定的相信、甚至去相信和一个不可能的人一起、甚至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甜美实验、不过人活着、总要有点相信吧.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是、后天培养下的气质、后天读的书、后天走的路、能不能、直接在我出生的时候就给我、就让我不用去体验人生的悲苦、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我变了、我变得不再去相信、成长就是改变、甚至我变得世故、变得不再去执拗、去相信、去倔、希望我变了的所有美好品质、美好故事、都好像没有改变一样、我改变的是外在、不变的是本心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年少时的世故很明显、掩藏不下来、谁美就去接近谁、年老了世故也明显、去接近有利于己的人、多希望去淡化世故、去谈真正的感情.明白的愚是年老时看透了所有、却甘心被骗、骗感情什么都好、那时的愚是明白的、是甘心的、是看透的
借我可预知的脸————我想这张脸、是魂牵梦萦的、是一世追求的、是诗人最想和她在一起的人的脸、诗人希望这张脸是定的、是从前慢里面一生只爱一个人的那张脸、多希望我的未来也是可预知的脸、从春风里走到夏景、让秋风为我写信、白雪为我纪念
借我悲悯的磊落————磊落是悲悯的、这是环境下的产物、我不懂、为什么磊落是悲悯的、作者希望或是想得到的磊落是悲悯的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生硬的莽撞变成了温软的了、少年变成了会在意他人情绪的人、虽然也会莽撞、但是那莽撞与鲁莽变成了温软的、玩笑的庄严、让我想到了、《请回答1998》里面狗焕的表白一样、玩笑的庄严、只是为换来还能做朋友的余地、有太多的真话、十分庄严的事情需要用玩笑的方式说出来、
借我最初和最终的不敢————最初的不敢、是对未来迷茫、对未来无法把握的无奈、所以不敢许下誓言、不敢说出喜欢、不敢靠近、最终的不敢就是经历世事变迁、我不敢确定我能不能成为能够陪伴你的、能够给你幸福的人、我考虑的是现实、我变得世故、我不敢为你去扛下未来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这句话我很喜欢、借我、不言而喻、不见、!作者不希望见到那张脸、只需要将那张脸留在岁月里面、一切都会美丽、如果再见到那张脸、什么已经改变了!那些年坚信的美瞬间崩塌、又有什么意义、在重要的人、无处不在、却不要见到、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了————这句话、很感动、作者借的是秋、不是春夏、是秋、已经走了下坡路了、可是却还是耐不住岁月、已经是冬了!无限的悲楚
纵观全文没一处悲伤的地方、却总笼上了无奈的氛围!
鉴赏2
这首《借我》是木心晚年创作的一首的诗歌。[2]全诗透着莫名的古朴和苍凉,品读下来,既觉得欲罢不能,又让人掩卷长思。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作者写诗的时候,可能感觉到时光已经不多了,所以才会说,借我暮年,借我碎片。这个碎片,可能是时光的碎片,也可能是记忆的碎片。因为依依不舍,因为无可奈何,因为放不下,所以才会瞻前,顾后。但是即使如此,诗人还是希望执拗如少年。而先生本来就是从那个执拗的少年走过来的,所以即使老了,即使到了暮年,仍然不改初心。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既然是先天,怎么会是后天成长的呢?既然是改变了,怎么又会是不曾改变?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好在诗人已经告诉你,这是“借我”的。你不必太较真了。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脸。
世道人心,诗人早已看透了。所以世故已经不是原来的世故了,而是素淡的世故;愚也不是原来的愚了,而是明白的愚。世故还是那个世故,只是素淡了。加了素淡来修饰,即便世故,也让人觉得世故得可爱;加了明白来修饰,即便愚,也掺和着通透,再也不是那种令人失望的、不可救药的愚了。这时候的脸,自然是也就可以预知了。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人老了,再也不复年轻时的磊落、鲁莽、庄严了。这时的磊落,有了悲壮的色彩;这时的鲁莽,棱角早已被岁月磨平,变成温软的鲁莽;这时的庄严,也加入了玩笑的成分,变成了玩笑的庄严了。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最初与最终的不敢,一样的不敢,却有完全不同的感悟。最初的不敢,是青涩,是胆怯,是不成熟,是没有把握;最终的不敢,却是看透世情,是明析事理,是老成持重,也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周到。同是不敢,时过境迁。所以,不见,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借我一场秋啊,
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年龄大了,人变得成熟了,另一个意思,也可以说,人老了,一切都变老了,变得无可奈何了。这时候,诗人不祈求一场春天,一场夏天,而只想一场精彩的秋天,收获的秋天。可是,非常失望的是,你说,这已经是冬天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冬天理解成纯粹季节的冬天,也可以理解成事业的冬天,还可以理解成人生的冬天。前两者的冬天来临,后面还可能接着迎来百花盛开、精彩纷呈的春天,唯有人生的冬天短暂、抑郁而残酷。 冬天过后,一切都将过去,都将结。
有网友说,读到最后一句,难过的想哭。
也有人说,这首诗是樊小纯写的,我不能认可。首先,这种温婉、古朴、苍凉,完全是木心先生的笔法。和木心的《从前慢》一样风格。其次,这种感悟,这种无奈,也不是一个年轻的时尚女子所能写出来的。第三,这种不亢不卑,不怒不嗔,不悲不喜,也完全符合晚年木心的性格。
我每品读一次,都读到沉重,读到压抑,读到苍凉,一个活着的木心先生便浮现与眼前。
《借我》 木心
我对诗歌的研究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记得那时课本上学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亦舒《致橡树》。。。毕业后再也没有碰过此类题材,写作课学到诗歌这个课题,忽然想起18年的秋天,乌镇游玩时参观过木心故居印象深刻,于是找来他的这首诗:
《借我》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脸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
借我言而不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
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这首诗创作于木心晚年时光。诗歌中有很多对立冲突的描述,比如‘后天长成的先天’‘变如不曾改变’‘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充满矛盾色彩,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措辞考究,句尾押韵,读起来郎朗上口,细细品别有一番韵味。
诗歌的第一段,诗人想向他处借来一个暮年,为何要借?因为时光依旧,时过境迁,斯人已老去,倘若再能让我重新走过一生,重回当初那个执拗的少年,拼凑时光记忆的碎片,该多好啊。
当我带着这一生的经历记忆重新再走一生时,我希望是初心未变,已经历便有更多的预知,世道人心早已看透,可我依然带着必要的世故,愿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是看世人如何演绎这一出。
人老了,再也不复年轻时的磊落、鲁莽、庄严了。这时的磊落,有了悲壮的色彩;这时的鲁莽,棱角早已被岁月磨平,变成温软的鲁莽;这时的庄严,也加入了玩笑的成分,变成了玩笑的庄严了。
最初是年少无知的不敢,最终是历经沧桑的敬畏。我想要问天借这一生重新来过,不求万物复苏的春天和生机勃勃的夏天,只要一场金色忧郁的秋天就好,可终究还是到了冬天,冬天来临一切将会被掩盖,一切都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