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

《归田园居》这首诗的全文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身,起床。 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带:一作“戴”,披。 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 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打湿。 足:值得。 “但使”句: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赏析: 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全文是什么?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x0d\x0a \x0d\x0a其一\x0d\x0a\x0d\x0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x0d\x0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x0d\x0a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x0d\x0a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x0d\x0a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x0d\x0a\x0d\x0a其二\x0d\x0a\x0d\x0a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x0d\x0a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x0d\x0a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x0d\x0a\x0d\x0a其三\x0d\x0a\x0d\x0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x0d\x0a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x0d\x0a\x0d\x0a其四\x0d\x0a\x0d\x0a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x0d\x0a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x0d\x0a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x0d\x0a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x0d\x0a\x0d\x0a其五\x0d\x0a\x0d\x0a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x0d\x0a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x0d\x0a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x0d\x0a注--理解之用:\x0d\x0a归园田居·其一\x0d\x0a 1、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x0d\x0a 2、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x0d\x0a归园田居·其二\x0d\x0a 1、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x0d\x0a 2、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x0d\x0a归园田居·其三\x0d\x0a 1、注释 南山:指庐山。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沾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x0d\x0a 2、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x0d\x0a归园田居·其四\x0d\x0a 1、注释 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殁(mo末):死。 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x0d\x0a 2、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x0d\x0a归园田居·其五\x0d\x0a 1、注释 (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浊):洗。 (4)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5)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6)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x0d\x0a 2、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归田园居(其一)原文及翻译
归田园居(其一)原文及翻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作者在前两句点明了自己的性格,说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官场,只留恋青山绿水。接着用“误入尘网中”、“羁鸟”、“池鱼”表达了自己自然、清高的性情和对官场的厌恶。笔锋一转,作者又描述了朴实自然的山村景象。 作者没有刻意描绘,只是罗列了一些乡村中常见的景物,朴实无华,但是生动形象。全诗最后两句是点题之笔,与开头两句照应。一开始从厌恶官场写到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表达了作者摆脱官场后,重返田园的那种愉悦和如释重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