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书

求 古今对联集锦 越详细越好
艄公妙联试秀才
相传清朝末年江西某省乡试,一秀才(生员)身背行囊前往应试。一日,来到一条大河边上,只见野渡无人,秀才好不焦躁,仰天长叹:“苍天啊,你睁睁眼睛吧!”就在这时,突然从河的上游传来一阵歌声:
年年难唱年年唱;
处处无家处处家。
秀才举目望去,见一位艄公撑着小船从远处行来,不由的心头一喜,连忙招呼艄公将船撑过来,送他过河。
那艄公约摸六七十岁,生得鹤发童颜。见眼前这位书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由得乐呵呵地逗趣道:“要送你过河不难,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秀才心想:“什么条件不条件,无非是想多要几个钱罢了。罢罢罢,只要能送我过河,多给你几个铜板又有何妨?”于是便说道:“老人家有什么条件,但请说来。”
艄公说:“我有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下联,我马上送你过河,分文不取。你若是对不出来,趁早打道回府,再读三年子曰诗云。”
秀才听了,不由得感到好笑,心想:“这船夫,胸无点墨,出得什么好对子。我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能诗善赋,对个对子,这又有何难哉?”于是说道:“愿闻上联。”艄公手指船尾,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孔子生于舟末;
秀才闻声哈哈大笑,心想:“孔子明明是其母‘祷于尼丘’而生,怎么说是生于‘舟末’呢?这艄公果然是不学无术,就像他手中的竹篙一样,腹中空空,竟然说出这样的上联来。”
艄公见秀才大笑,并不气恼,只是说道:“你若能对出,我保你今番乡试定能中举。”
秀才又想大笑,突然觉得不妙。艄公的上联巧用双关、谐音,孔子既指圣人孔子,又指船尾的小孔谐;周(舟)末既指船尾,又指“周朝末年”,看上去平淡无奇,实际上很不好对。秀才收敛了笑容,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下联,不由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紧接着便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这阵惊雷振聋发聩,秀才不由得茅塞顿开,脱出说出下联:
光舞起自汉中。
下联也采用了谐音、双关。联中“光舞”既指闪电,又谐指汉光武帝刘秀;“汉中”既是地名,又指天空。艄公见秀才对工整,无懈可击,立即将船撑到岸边,请秀才上船。并说道:“你此去必定一帆风顺,高中举人,老夫先向你恭喜了。”秀才听了好不高兴,连连称谢。
后来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当他衣锦还乡经过大河时,又特地去向老艄公表示了谢意。
跪求一幅对联?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
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
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 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
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