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爱

家庭不幸福,孩子会缺爱吗?
有可能会失去。以下是详细解答: 1. 需求得不到满足原生家庭的不健康环境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关爱、认可和支持。这可以造成一个孩子开展情感沟通的困难和缺乏应有的认知和情感反馈。 2. 着眼于自己的欲望在原生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学习并习惯关注自己的欲望和需要,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或不愿意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情。 3. 遗传因素除了家庭环境,遗传也可能影响一个人失去爱和关心他人的能力。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这些疾病可能妨碍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 4. 不良习惯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学习并继承不良习惯,例如冷漠、缺乏情感表达和沟通技能等。长期的社会孤立和不合群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与他人建立稳定和产生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的来说,原生家庭的不良环境可能会对孩子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但不是所有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孩子都会失去爱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具体情况要视具体人而定。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家长应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和他人更紧密的关系。
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是不是缺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会导致孩子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相关观点: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
孩子的塑造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孩子在不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如缺乏安全感、自卑感、情绪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学习环境和角色模型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一个不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缺乏爱、关怀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导致孩子在情感表达和建立亲密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外部因素和个体差异
除了原生家庭,其他外部因素也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学校、社交圈和其他社会环境。同时,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他们对爱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即使在不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仍然有可能保留或培养爱别人的能力。
尽管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能力。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包括原生家庭、社会环境、教育、个人经历和自我发展等。因此,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并不意味着孩子必然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和个人努力来培养和展示爱的能力。
如何找回缺失的爱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037天早安问候。
缺爱是一个很大的词,我们甚至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缺爱。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感情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表现:
容易被感动,但同时又怀疑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否出于真心;
缺乏安全感,总是想通过“作”来确认对方对自己的爱;
控制不住讨好伴侣,以为不断付出就能换来对方的爱,但结果却是对方的肆无忌惮或逃离。
仔细回想那些不幸的感情,你会发现,不管和谁在一起,不管得到多少爱,你内心的洞始终无法被填满。
这是因为,缺爱的人,缺失的其实是自我的爱,而非外界的爱,我们不可能把爱的需求,寄希望于让别人来满足。
想要填补内心缺失的爱,唯有自救。首先,要了解,缺爱,到底缺的是什么?
普遍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自我的确认度与对关系的确认度,共同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爱的体验。
正视创伤并尝试自愈,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愿你可以修补内心缺失的爱,重新获得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怎么补回缺失的爱
-01- 放下对过去的遗憾,不再寻找弥补的办法 曾经有很多人这样问我,诺姐,我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我觉得自己没有自信,没有人爱,看到别人成长在幸福的家庭,越过越好,我很羡慕,怎么样才能改变呢? 从提问者的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很深的对过去的遗憾。有时候这遗憾是没有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有时候这遗憾是没有一个威严忠厚的父亲;有时这遗憾是没有一个自由生长的童年,没有一个和平安稳的家庭。当这种遗憾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最先开始问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是我?要来承受这一切。为什么是我,不能拥有人生的圆满? 人在遭遇厄运时,都会经历五个心理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提出上述疑问的人,常常是处于愤怒和消沉之中。而我们在这儿要谈的第一步,就是接受。 接受,意味着承认损失,承认自己过去的遗憾已经无法挽回,意味着不再以任何方式,去找寻和弥补过去的那种遗憾。 很多人说自己已经接受了过去,然而他们的行动依然显示,潜意识中他们仍在寻找弥补的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寻找理想中缺失的那一半父母,作为自己的另一半。 接受过去的损失,意味着我们不再期望有任何人或事能来改变这一切。再也不会有一个更好的爸爸或者妈妈来帮我们把过去的路再走一遍了,再也不会有机会重新回到那一段被人无条件关爱的岁月了,我们已经一天天长大,成长为需要去关爱和照顾别人的角色。 那些关于过去的遗憾,无论程度再深,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已经随时间流逝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然而,我们的眼睛向前,脚掌向前,是因为人是一种向前看,向前走的动物,过多地沉溺于过去丧失的创痛,无益于我们展开新的生活。 -02- 要明白:正是你的执念让你迷失方向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经在《稀缺》一书中写到过这个问题,他发现,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越是渴望什么,反过来却会加剧这种缺乏,至少是维持这种缺乏的状态。 塞德希尔做了很多实验,研究穷人们的行为机制,在他的实验中,每一个穷人都小心翼翼节衣缩食,试图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然而他们还是越来越穷,千辛万苦只能保持自己在原来的温饱线上不掉下去。缺乏某项资源的人越来越缺,已拥有它的人却越来越富有,这究竟是为什么? 塞德希尔在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贫穷和匮乏,会让人视野狭窄,看不到除了你所缺乏的目标以外的东西,如果人的整个生活只为了钱或者爱而运转,反过来就会加剧贫穷和缺爱。 人在某一方面匮乏之后,往往就会变得只关注这一方面的得失,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权衡,失去了对事物全局性的把握。而这种判断上的失衡,常常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阻碍我们获得想要的那个东西。 把目光转回到原生家庭所导致的缺爱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两者有着惊人相似的内核。因为原生家庭不幸,所以先天不足,内心缺爱。因为极度渴望爱,所以容易心态失衡,为了获取别人的好感,而迎合他人,牺牲自我,放弃自己在其他方面应有的发展机会来让他人满意。 如果内心对自己充满肯定,喜欢自己,人就会珍惜自己的价值,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他会表现为一个有原则、有尊严的人,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肯定。反之,一个人缺少原生家庭的关爱和保护,习惯性地厌恶自己,否定自己做的一切,当别人和自己起冲突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别人的想法,应该比我的有依据“,“我算老几呢,我懂什么”,最终失去自己应得的地位,也失去别人对他的喜爱和看重。 -03- 全方位地爱自己,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方法 越缺乏,越在意;越在意,越争取;越争取,越失去。这其中的矛盾,看似已是一个死结。然而塞德希尔对此给出了解药,那就是:放下你的穷人心态,拓宽你的视野,不要再聚焦在过去的得失,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重要的事上去,让自己均衡发展。 原生家庭中缺爱的人,往往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只有爱才是生命中唯一的快乐。他们在做其他事时,并没有很强烈的感觉,只有当别人表达对他们的好感和爱意时,刷地一声!天空都亮了。这种高光时刻,就是来源于只聚焦一个方面的短视,它让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无法从其他方面的快乐中汲取能量。 就好像一个人永远通过一个望远镜去看世界,看到的只是远方的、与他无关的狭窄景色,只有当那一小片花丛盛放时,他才感到快乐。而在周围,在脚下,万物生长,活色生香,他都看不见。 放下“穷人”心态,将注意力转移到外界,意味着我们要开始将除了别人的爱之外,其他重要的方面,纳入我们的努力目标。它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发展更全面,成就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反过来又能大大增加自己喜爱自己、别人喜爱你的可能。 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获得一份行业荣耀,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开始一项有趣的运动,甚至养一只宠物,这些都能使你的快乐来源更多样化,更全面。它们的本质都是塑造你自身,提升你生活的各个层面(事业、健康、兴趣、专长等),让你在过程中脚踏实地地提高对自己的认同,而非通过别人的评价。 要弥补过去爱的缺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燃起自己心中对爱的热情。这就像是一个在寒夜中久久独坐的人,最好的驱寒办法,是自己在原地升起一团火焰,而不是去祈祷,等待有一个路过的好心人,可以把火焰施舍于他。